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总多酚

总多酚

总多酚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3518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第六届(2015)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暨侗族医药理论培训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全国家(柞)蚕资源高值化利用学术研讨会等;总多酚的相关文献由2405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玉祝、岳洪水、田树革等。

总多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9 占比:1.2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518 占比:98.68%

总计:33967篇

总多酚—发文趋势图

总多酚

-研究学者

  • 欧阳玉祝
  • 岳洪水
  • 田树革
  •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 廖莉玲
  • 苟体忠
  • 唐坤
  • 李标
  • 王伟
  • 王春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楠; 张春楠; 柴军红; 何婷婷
    • 摘要: 以悬钩子属植物托盘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托盘根中总多酚。通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种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托盘根总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托盘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超声温度80°C、超声时间50 min、料液比1∶40 g/mL。在此条件下托盘根总多酚提取率为26.16%。托盘根总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0069和0.346 mg/mL,表明托盘根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 李东辉; 吴红伟; 李国峰; 杨新荣; 李咸慰; 宋沁洁; 李阳; 李越峰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20批掌叶大黄饮片总蒽醌含量,总多酚含量,初步分析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大黄的总蒽醌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多酚含量,利用DPPH法和ABTS法对大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HPLC指纹图谱,以共有峰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分析,并借助反应前后色谱峰峰面积变化作为谱效分析的补充。结果表明,总蒽醌含量1.06±0.08~4.82±0.12 mg/g,总多酚含量在4.921±0.21~10.02±0.11 mg/g,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20批大黄样品可分为4类,即陇西县、临洮县为一类,宕昌县、礼县为一类,岷县、漳县为一类,渭源县为一类。共有峰7(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1、10(大黄酸)、2、9(芦荟大黄素)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共有峰7、1、10、3、8、12(大黄素)及14(大黄素甲醚)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作用,这与反应前后共有峰峰面积变化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峰10、7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正相关,总蒽醌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负相关。共有峰2、11与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负相关,总多酚与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大黄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成分的筛选及区分不同产地大黄提供理论依据。
    • 俞馨悦; 蔡旋
    • 摘要: 为了解不同茶叶的茶汤在隔夜后的抗氧化能力和风味物质变化情况,特进行了不同茶叶的隔夜茶汤和新泡茶汤的品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叶隔夜茶汤中的总多酚、总黄酮、茶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新泡茶汤,绿茶新泡茶汤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乌龙茶隔夜茶汤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
    • 万超超; 王东东; 郭敬宇; 孙芸
    • 摘要: 目的 对新疆5个不同产地沙枣花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并对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薄层鉴别对沙枣花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Al(NO;);-Na NO;-Na 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椴树苷;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5个不同产地沙枣花总黄酮含量在18.29~22.34mg·g^(-1)、总多酚含量在11.78~30.04mg·g^(-1),存在一定差异;沙枣花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薄层色谱鉴别出椴树苷,斑点清新;薄层生物自显影表明抗氧化活性良好。结论 不同产地沙枣花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实验表明,沙枣花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 刘丹; 丁小艳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和成分类型,为刺梨叶所含成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刺梨叶供试液提取工艺,将提取液分别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醇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力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结果:提取条件最佳组合为料液比1∶30、超声时间60 min、乙醇浓度60%。正丁醇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刺梨叶中富含多酚黄酮类物质,正丁醇层提取物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 张培月; 唐敏敏; 宋菲; 刘璨; 陈华
    • 摘要: 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后槟榔籽被当作废弃物而基本无大规模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以食用槟榔加工后的废弃籽为研究对象,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加工后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processed seed extraction,PSE),测定其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和Fe;还原法3种测定方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本文还研究了PSE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PSE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等活性物质,其中,总多酚含量为(127.29±5.16)mg没食子酸/g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421.84±13.82) mg芦丁/g提取物,原花青素含量为(87.83±6.60) mg儿茶素/g提取物。PSE检测到44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相对含量高达77.27%。PSE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值分别为(310.10±0.62)和(150.10±11.57)μg/mL。另外,PSE表现出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IC_(50)值为(90.10±1.89)μg/mL)显著(P<0.05)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值为(453.60±4.02)μg/mL)。因此,回收再利用食用槟榔加工后的槟榔籽非常有必要。
    • 仵菲; 买里得尔·叶拉里; 白红进
    • 摘要: 本研究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其总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以总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的三因素回归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不同部位总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40°C;此条件下库尔勒香梨果皮、果肉、核外果肉和果核总多酚的提取量分别为(17.060±0.400)mg/g·FW、(0.532±0.053)mg/g·FW、(0.530±0.032)mg/g·FW、(6.100±0.200)mg/g·FW;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果皮>果核>核外果肉>果肉。新鲜库尔勒香梨果皮中总多酚含量较高且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潜在的精深加工价值。
    • 廖霞; 吴振; 杨勇; 陈岗; 詹永
    • 摘要: 为了评估食用天麻在加工和应用中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采用5种溶剂提取云阳乌天麻,测定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70%(体积分数)甲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006 mg GAE/g和1.290 mg RE/g, HPLC分析鉴定了8种主要的酚类及其苷类成分,其中70%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的天麻素含量最高(5.860 mg/g),70%甲醇(体积分数)提取物的对羟基苯甲醛(0.014 mg/g)、巴利森苷B(1.745 mg/g)和巴利森苷C(2.255 mg/g)、巴利森苷E(4.181 mg/g)含量均最高。乌天麻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而甲醇提取物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效果最好,且其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成分含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乌天麻甲醇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佳,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 宋吉玲; 郭莎莎; 孙朝国; 舒玉婷; 方晨依; 李福森; 王晶
    • 摘要: 以同一桑黄菌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野生桑黄进行比较,分析桑黄菌丝体、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和四年生桑黄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差异。采用苯酚-硫酸法、福林酚法对不同桑黄提取物中的总多糖(水提物)和总多酚(醇提物)含量进行评价,进一步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分析比较桑黄醇提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一年生桑黄中总多糖含量较高,而四年生桑黄中总多酚含量较高;通过LC-MS分析发现,桑黄菌丝体中活性成分较少,与总多酚含量测定结果相符,人工栽培桑黄和野生桑黄的醇提物成分较为相近,野生桑黄中成分种类较多,但人工栽培桑黄中个别成分高于野生桑黄;通过LC-MS技术初步鉴定出桑黄提取物中6种化合物,分别为phellinin B、phelligridimer A、davallialactone、phellinstatin、hypholomine B和inoscavinA。
    • 谭国辉; 王泽行; 王汝鑫; 张月星; 任梦凡; 陈苏丹
    • 摘要: 为进一步开发应用紫叶李多酚,以紫叶李叶片为原材料,通过超声波辅助获得紫叶李叶片的多酚类化合物。经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对紫叶李叶片多酚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超声波辅助萃取紫叶李叶片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时间40min、水浴提取温度40°C、料液比1︰80(g/m L),在此条件下,总多酚得率是4.72mg/g。紫叶李叶片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能力与多酚含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紫叶李叶片多酚浓度为0.04mg/m L时,DPPH·、·OH和O_(2)·分别为53.3%、70.7%和78.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