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惊厥发作

惊厥发作

惊厥发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93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惊厥发作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冷洁、刘琦、吴限等。

惊厥发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11.2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893 占比:88.50%

总计:1009篇

惊厥发作—发文趋势图

惊厥发作

-研究学者

  • 冷洁
  • 刘琦
  • 吴限
  • 张灵恩
  • 沈翔
  • 王淑春
  • 王菊莉
  • 王鹏
  • 秦雪梅
  • 陈国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婷(综述); 胡越(审校)
    • 摘要: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由Hinchey J等[1]于1996年首次报道,是以突发头痛、惊厥发作、视觉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神经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影像学表现为对称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血管源性水肿,也可累及灰质,多数预后较好,但若不积极治疗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仍可遗留不可逆性神经系统受损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关于儿童PRES的报道较少,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本研究就儿童PRES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早期认识和诊断水平,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 冀连梅
    • 摘要: 对于出现过热性惊厥的儿童,在发热性疾病发生时,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治疗可能缓解不适症状,但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发作,原因是在引起惊厥发作的发热初期,退热药可促进散热,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增加外周血流量和出汗增加散热,从而降低体温,但不能抑制身体产热。
    • 张思思; 江伟; 王献虎; 张明强; 肖农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例CDG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确诊CDG患儿共4种亚型,包括PMM 2-CDG 5例(男2例、女3例),ALG 6-CDG、SSR 4-CDG、SLC 35 A 2-CDG型各1例(均为男性);平均起病年龄(5.6±1.8)月,平均就诊年龄(18.5±4.4)月,平均确诊时长(10.5±5.5)月.神经系统最易受累,均以中、重度发育迟缓为主要或首发症状,均存在肌张力障碍,有特征性的骨盆上方和/或臀部脂肪垫及乳头凹陷,头颅影像学多无特征性异常.ALG 6-CDG及SSR 4-CDG病例系国内首次报道.错义变异为CDG主要变异类型,共6个位点为HGMD数据库尚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结论 CDG是一类涉及多个基因、多个变异位点的疾病,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异质性强,早期诊断困难.
    • 王小庆
    • 摘要: 热性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抽搐会特别紧张,特别是热性惊厥反反复复发生的,有些经常喜欢问百度的家长则可能会按百度的经验而忽视了孩子的病情。所以本文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小儿常见病。一、什么是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即小儿热性惊厥。医学术语,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患热惊厥病史者。
    • 易秀玲
    • 摘要: 小儿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由于患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儿科疾病[1-3]。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 h内,在体温骤升(38.5°C以上),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大多表须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肌肉抽动、牙关紧闭、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制性和阵挛性抽搐、严重者颈项强直、角弓反张、面色紫绀。若得不到及时救治,不仅会对患儿的智力及健康造成影响,而且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4-5]。集束化护理是针对某一类患者实施的一组护理措施,是一种科学有效性的护理方法。本文对7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护理效果。
    • 赵静(综述); 蒋莉(审校)
    • 摘要: 氨是氨基酸合成的必需原料,也对人体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它主要来源于氨基酸的分解、肠道内蛋白质的消化及细菌分解等。生理状态下,人体可以通过尿素循环、合成谷氨酰胺、肾脏泌氨等方式使氨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1]。当血氨>55μmol/L或新生儿血氨>80μmol/L时可诊断为高氨血症[2]。高氨血症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惊厥发作、呕吐、厌食蛋白倾向和精神行为异常等.
    • 张粉霞; 王娟; 白雪; 冯成虎; 常祎; 赵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在新生儿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窒息及疑似惊厥发作的新生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VEEG 监测其脑电活动及新生儿各种临床行为,并对监测的VEEG结果和患儿的临床发作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85例窒息及疑似惊厥发作的新生儿中,28例(32.9%)确诊为新生儿惊厥,其中24例有明确病因,分别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1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低血糖3例,电解质紊乱3例,4例病因不明.28例惊厥患儿中,20例经治疗后随访时间1~12个月,且于出院后经复查VEEG均未监测到临床惊厥发作及脑电图异常放电,其中16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良好,4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1例患儿近期出院,随访时间短,失访3例.4例放弃治疗,随访中3例已死亡.结论 新生儿惊厥发作常不典型,多为亚临床及微小发作,临床上难以鉴别,容易漏诊及误诊.VEEG监测在新生儿惊厥发作的诊断中具有敏感、准确及无创等优点,有利于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金标准.
    • 万珍艳; 庄桂英; 张山丹
    • 摘要: 目的:分析a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40例,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科收治的4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3~12h应用NicoletOne Monitor脑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新生儿进行4~6haEEG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应用Hell-strom~Westos L等分类法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从3个方面,即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惊厥发作.结果:aEEG异常、睡眠-清醒周期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aEEG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93.3%、95.0%、82.4%;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早起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100.0%、100.0%、78.9%;aEEG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100.0%.结论:aEEG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能够帮助临床有效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 李英; 盛晓阳
    • 摘要: 宝宝出现高热惊厥,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对于家长而言,却好像有几个小时那么长!因为高热惊厥看起来太吓人了!宝宝感冒发烧很平常,可如果出现了高热惊厥,会令家长又害怕又担心:为什么宝宝会高热惊厥?高热惊厥会伤及宝宝大脑吗?高热惊厥什么样?小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脑神经的功能不稳定,出现高热时,随着体温的急剧升高,可能引发惊厥的现象,这就是高热惊厥。说到底,高热惊厥,是宝宝身体对热的一种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反应,宝宝患麻疹、感冒、
    • 宋晓洁; 蒋莉
    • 摘要: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指一次痫性发作持续30 min以上,或2次及以上痫性发作而意识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持续30 min以上。临床上根据有无惊厥发作将SE分为惊厥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早于19世纪初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