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慎独

慎独

慎独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共产党、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4篇、相关期刊805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学理论、社会科学家等; 慎独的相关文献由1230位作者贡献,包括阮直、陈畅、陈立胜等。

慎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4 占比:100.00%

总计:1144篇

慎独—发文趋势图

慎独

-研究学者

  • 阮直
  • 陈畅
  • 陈立胜
  • 孙禄广
  • 宋慧仙
  • 罗刚淮
  • 韩青
  • 黎艳
  • 伍丹
  • 刘建明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龚小刚
    • 摘要: 内省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修身方法,一个人如果经常运用内省的方法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慎独的境界。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内省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阐述内省与慎独的含义,分析了中职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内省的方法促使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慎独境界的策略建议。
    • 王正
    • 摘要: 儒家的耻感文化把人的羞耻心与羞恶心看作内在的道德要求,以"慎独"意识为核心,体现在"仁""义""信""勤"等众多方面。儒家耻感文化不仅可以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完善个人素质与修养,是面对与处理当今社会众多问题的良好文化资源。儒家耻感文化的激活需从加强耻感文化教育、渲染耻感文化氛围以及树立耻感文化榜样等方面进行,通过理解、感受、学习等方式进行再教育。儒家耻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优秀资源,对当今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 何雨婷; 何婉仪(指导)
    • 摘要: 杜甫有言:“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即使是强如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在苍茫天地之下亦是渺小的存在。古时亦有著名的水舟之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何尝不是强弱之变的一种微观写照?言及强弱,本就如太极中阴阳两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相辅相依,于人如此,于民族如此,于国更是如此。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强,未可知也。弱则自勉,强则慎独,此之谓生生不息之道也。
    • 李永胜
    • 摘要: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指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即使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会因为事情细小琐碎而不拘小节。人活于世,有千万种诱惑,有无数的准则和底线。慎独,需要在独处时、无人监督时,做到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干扰、压得住贪欲,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和行为准则,严以律己、严格要求,谨慎从事、知行合一。
    • 冯毓杰
    • 摘要: 网络社会隐匿、虚拟、开放等独特的运行规律,使得建立有效的他律机制相当不易,还需依赖主体的理性自觉。网络道德建设首先需明晰诰教与慎独、慎众与慎独的内在关系,并基于此通过慎微慎隐、慎言慎行、慎始慎终,唤醒大学生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慎独”精神,以此助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 赖区平
    • 摘要: 先秦思想中有一条涉及诚、慎独、形、化等基本观念的共同线索:《中庸》揭示了从曲-诚、形-著-明到动-变-化几个层次的修养历程;《孟子》刻画了论人的六个品级,即善、信、美、大、圣、神;《荀子》在一段话里三次描述了一个类似的修养历程,包括善、独、诚、形-明、变-化等环节;《大学》提示了一个包括意、诚、独、形-著的结构。综观各家之说,可见先秦思想中内含的一个诚论谱系,它以诚为中心,是“诚则能动”这一战国思想共识的系统化,具体包括“善-诚-独、形-著-明、动-变-化”等不同层次和环节。厘清这一谱系,可为解决《大学》诚意章等的相关疑难提供新思路。
    • 韩焕忠
    • 摘要: 在方以智看来,《养生主》的宗旨就是随缘慎独.他以“督”为“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以庖丁解牛为“发而皆中节”之“和”,赞赏独脚的右师安于所遇,主张在生死面前安时而处顺.他认为庄子是一位已经体悟大道并能用以养生的人.
    • 牛磊
    • 摘要: 在融合关学与心学的基础上,清初儒者李颙对阳明学的一念工夫加以阐发,对“一念自反”的内省向度不断向内、向深、向心性的幽独隐微至极处推进。由于“一念”构成了良知最初发动的端倪,构成了意念活动的最小单位,用力于一念入微处的道德修养工夫无疑更为紧密深邃。李氏认为,以“一念”作为意识活动的主宰,外物的流转变迁、心念的旋生旋灭便不再扰动人的心灵,世界空寻本体、情识狂炽的士风弊症也可以得以规避。
    • 曹志林
    • 摘要: “慎独”与“自欺”是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的重要概念。《大学》文本通过描绘一个小人与君子相遇的故事,来说明“慎独”与“自欺”的关系。历代注经家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朱熹的以“知”解“独”说。从朱熹《大学章句集注》的理解出发,可以解读出小人在遇到君子之前、遇到君子之时和对于“诚”状态的忽视而发生的三处自欺。故事在旁观者对于小人的共情当中结束。由于共情的发生机制,“慎独”作为一种工夫论具有了普遍性,同时也预示了第四处自欺的出现。面对难以摆脱的自欺状态,慎独的意义就在于直面自欺的现状并始终承认人处于“不诚”的可能之中。
    • 高壮伟; 李良
    • 摘要: 儒家生命观思想博大精深,生命达练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对其深入挖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儒家生命达练理论的三个维度,即儒家生命达练的基础——“仁爱”思想;儒家生命达练的提升——“忠恕”思想;儒家生命达练的取向——“慎独”思想等三个维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