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574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临床医学、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慧兰、梁碧华、李润祥等。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574 占比:99.69%

总计:35685篇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文趋势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研究学者

  • 朱慧兰
  • 梁碧华
  • 李润祥
  • 赵作涛
  • 陈玉迪
  • 于淼
  • 刘擘
  • 宋晓婷
  • 孔伟
  • 宋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晓; 郑冰洁; 陈黎; 陈茜岚; 黄迎; 钱秋芳
    • 摘要: 目的 总结儿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CSU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98例CSU患儿,男356例、女34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0(2.0~7.0)岁,1~7岁474例(67.9%),为高发年龄段;中位病程6.0(3.0~12.0)月。119例(17.1%)发病前有感染、食物、疫苗等诱发因素。伴发特应性疾病者最多,共211例(30.2%)。79例患儿进行了抗核抗体(ANA)检查,16例(20.3%)阳性。共84例CSU患儿进行了25-(OH)D检测,中位血清25-(OH)D水平为55.1 nmol/L(26.3~80.6 nmol/L),对照组为70.2 nmol/L(55.9~93.5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CSU有自身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比例ANA阳性以及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现象,值得关注。
    • 尚智伟; 冯海瑕; 赵冰洁; 夏丽晔
    • 摘要: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每日1次)联合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注射液(300 mg,4周1次)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每日1次),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IgE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311.77±33.58)IU/mL]比治疗前(121.34±29.45)IU/mL]明显升高(t=24.07,P<0.05),而对照组血清IgE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81%、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好,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新的药物选择。
    • 欧珊珊; 李华平; 李润祥; 梁碧华; 陈教全; 唐奕; 朱慧兰
    • 摘要: 环孢素A(Cs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上有良好的疗效。目前我国指南将环孢素A列为慢性荨麻疹的三线治疗,推荐用于任何抗组胺剂均难以治愈的严重CSU患者,但环孢素A的具体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其在CSU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疗效预测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 沈思怡; 马丽俐
    •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伴甲状腺自身抗体(TA)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94例CSU患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集病程、荨麻疹病情活动性评分(UAS)、伴随症状并予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阳性CSU患者病程更长、UAS更高、女性比例更高(P0.05),女性伴TA阳性的风险高于男性(P<0.01)。TA阳性CSU伴随症状以心烦、失眠、乏力倦怠为主,中医证型多为肝气郁结证,其次为阴虚内热证。阴虚内热证TgAb、TPOAb水平和UAS均高于肝气郁结组(P<0.05)。结论:TA女性患者,如出现心烦、失眠、乏力倦怠等症状,可提示或伴有甲状腺疾患。
    • 曾跃平; 张莉珊
    • 摘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过敏和自身免疫的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肠道菌群异常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仍未确定。2020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Wang等[1]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评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血清代谢物之间的关系。
    • 李国毅; 李焕昭
    •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梧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收治的8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予盐酸非索非那定常规剂量治疗)和观察组(44例,予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第4、12周的临床疗效与总服药量,治疗前及治疗第4、12周的荨麻疹疾病活动度(UAS)、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12周时UAS、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12周UAS、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4周(均P<0.05);治疗12周总服药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总服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在治疗12周时总服药量显著降低,最终疗效虽并未显著降低,但对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好改善,用药方式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曹艳云; 孙盈翡; 孔伟; 徐顺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外周血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CSU患者15例,另选取1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SU组和对照组外周血SP、NK1R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2组外周血ECP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U组NK1R和ECP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52%±0.932%vs 5.836%±0.882%,(14.54±1.255)ng/mL vs(7.456±0.982)ng/mL;P<0.05],而CSU组和对照组S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7%±0.421%vs 1.813%±0.269%)。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ECP水平与NK1R正相关(r=0.5357,P<0.05),与SP无相关性。结论CSU患者中NK1R和ECP的表达升高,且存在正相关,而SP无明显升高。推测NK1R可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释放ECP,参与CSU的发生发展。
    • 谭凌玲; 许芸; 王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及1型辅助性T细胞(Th1)/2型辅助性T细胞(Th2)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52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给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 mg/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开瑞坦片10 mg/次口服,均1次/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皮肤症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下降指数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法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80.26%(P0.05).结论 与开瑞坦片相比,采用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能进一步改善T淋巴细胞功能,纠正Th1/Th2失衡状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 秦凯炜; 陶艳霞; 王家瑞
    •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IL-17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350例CSU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荨麻疹活动评分(UAS)分为轻度组142例、中度组124例、重度组84例,另选我院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35、IL-17和TGF-β1水平,并分析其与UAS评分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和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血清IL-35水平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血清IL-17、TGF-β1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U患者血清IL-35与UAS评分呈负相关(r=-0.687,P=0.029),血清IL-17与TGF-β1水平和UAS评分呈正相关(r=0.684、0.709,P=0.028、0.022).结论 CSU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IL-17与TGF-β1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L-35、IL-17与TGF-β1水平可评估CS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温馨; 汪晴; 刘毅; 张钟
    • 摘要: 慢性自发性难治性荨麻疹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患者或因长时间口服大量抗组胺药物导致精神不佳影响日常生活,或无法耐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而求治于中医.目前中医治疗该类疾病多以"祛风、养血、除湿、止痒"等经验方治疗为主,以致处方药物繁杂、价格高昂,且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多年应用六经辨证体系治疗该类疾病,疗效显著,且组方简单,费用较低.六经辨证是中医理论重要的核心,值得不断学习、研究以及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