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94007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社区医师、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淑芳、熊旭东、吴忠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4007 占比:99.97%

总计:494144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发文趋势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研究学者

  • 李淑芳
  • 熊旭东
  • 吴忠
  • 姚宏亮
  • 姜海燕
  • 孙雪松
  • 安晓杰
  • 张德振
  • 彭维
  • 李沛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玉微; 王俊爱
    • 摘要: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104例,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2例。甲组患者在确诊为重度呼吸衰竭的6 h内接受有创通气治疗,乙组患者在确诊为重度呼吸衰竭的6 h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甲组和乙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的动脉血氧分压为(70.8±8.9)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为分压为(54.6±5.7)mmHg,明显优于乙组的(52.1±8.2)、(68.1±8.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通气治疗时间为(142.7±12.6)h、住院时间为(9.3±1.8)d,明显短于乙组的(181.3±18.5)h、(14.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8%,乙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2%,甲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高祖涛; 陈妍
    • 摘要: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中医科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行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49例,常规治疗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提升,观察组指标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AECOPD患者疗效显著。
    • 陈路军; 孙智玲; 陈文静; 方艳琳
    • 摘要: 津液代谢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生理活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尤其以肺、脾、肾三脏为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肺、脾、肾三脏俱虚,津液代谢失常,痰浊内生:肺失宣发肃降,津液凝聚生痰饮;脾失运化散精,水饮不化生痰湿;肾阳不足,水饮内停。变通小青龙汤通过宣降肺气,调节津液敷布之上源;温运脾土,渗利水湿,调节生痰之源;温肾阳,化水饮,调节水之下源;从而恢复津液代谢,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 亢旭锋
    • 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宁武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结论 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较佳,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赵志颖; 金静; 喻蓉; 盛勇; 程标; 龙怀聪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病人住院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65岁及以上病人且以80岁为界,分为高龄组和老年组进行分析.共纳入3914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其中老年组1602例,高龄组2312例.结果 两组年龄、男性、住院天数、死亡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5位住院原因分别是高血压病(18.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4%)、脑卒中(7.8%)、其他类型心脏病(6.2%).高龄组前5位住院原因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5.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6%)、高血压病(12.2%)、肺炎(7.7%)、脑卒中(6.7%).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是导致老年特别是高龄病人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入院的重要原因.
    • 孙丽华; 邓冬; 贾丽阳; 杨晔颖; 彭伟; 方邦江
    • 摘要: 目的:观察粗针联合基础治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病患临床上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脱机困难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3月于龙华医院急诊科住院的AECOPD重症患者,选择其中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粗针联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脱机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功能客观评价指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呼吸机脱机时间(7.91±3.71)d较对照组(10.83±3.04)d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脱机成功率(66.7%,20/30),较对照组(40.0%,12/30),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20%,6/30),较对照组(46.7%,14/3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在呼吸机脱机前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能够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提高氧分压(PaO2),改善氧合指数(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相关呼吸功能的这3项指标,在脱机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针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脱机困难的AECOPD患者疗效肯定,较单纯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孙鑫芳; 郭丽; 杨栩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所致氧供不足患者进行氧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CDPD急性发作所致氧供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6).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止咳、平喘、抗炎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氧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脉搏、呼吸的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每日吸痰的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脉搏、呼吸的频率相比,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每日吸痰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所致氧供不足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对其进行氧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血氧饱和度,降低其吸痰的频率.
    • 赵红星; 王同
    • 摘要: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营养状态,分析营养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不同,分为有营养风险组(75例)和无营养风险组(47例).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生化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呼吸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有营养风险组PaCO2及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15±14.17)和(48.78±11.83)mmHg(1 mmHg=0.133 kPa),(15.43±4.18)和(11.67±3.37)分;均P0.05].有营养风险组呼吸衰竭发生率60.0%(45/75),无营养风险组为38.3%(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营养风险组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14.43±6.23)d,长于无营养风险组(10.19±3.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高.存在营养风险的AECOPD患者CAT评分高,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且住院时间长.
    • 李卫卫
    • 摘要: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3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气分析和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调节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 赵乐; 马培慧; 李荣凯; 翟成凯
    • 摘要: 目的 比较无创呼吸机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其中A组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B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PaO2、pH值和S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B组PaO2、pH值和SaO2水平高于A组,PaCO2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与持续低流量吸氧相比,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更好地提高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更有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