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扑翼飞行器

扑翼飞行器

扑翼飞行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800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91296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科技资讯、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中国国际齿轮产业大会、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全国工业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等;扑翼飞行器的相关文献由123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成、宋笔锋、杨文青等。

扑翼飞行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12961 占比:100.00%

总计:2913055篇

扑翼飞行器—发文趋势图

扑翼飞行器

-研究学者

  • 王志成
  • 宋笔锋
  • 杨文青
  • 邓慧超
  • 刘强
  • 宣建林
  • 贺威
  • 冯卓群
  • 吴江浩
  • 薛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蔡毓; 张振鸿; 刘斌
    • 摘要: 为提高扑翼飞行器的气动效率,分析自然界鸟类翅膀运动机理,设计拍打-折叠运动的仿鸟飞行器机构,实现了仿鸟翅膀“8”字型运动轨迹。区别于传统扑翼飞行器的膜状翼结构,模仿鸟类翅膀羽毛分层结构,研制出羽毛机翼。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XFlow,研究机翼初始迎角,展弦比和扑动频率对折叠翼扑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翼初始迎角在5°时取得最大升阻比系数,有利于飞行器快速升空及平飞飞行;扑动频率在4~5 Hz时获得最佳气动效率;机翼展弦比为3,扑翼飞行器获得较优气动性能。羽翼动力折叠翼飞行器成功飞行,为研制机翼多自由度变形仿生机器鸟提供理论上的可行性和有效飞行平台。
    • 王望; 庞晓旭
    • 摘要: 为了提高扑翼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借鉴中小型鸟类的飞行运动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连杆机构的新型多自由度扑翼机构。首先,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在Adams仿真软件中建立了扑翼机构仿真分析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机构通过单自由度驱动就能够实现扑动、扭转、偏转多个自由度耦合运动。其中,上扑动极限为34.65°、下扑动极限为-29.66°,最大扭转角为15.05°,最小扭转角为-14.9°,偏转角范围为-5.01°~5.21°;输出的“8”字形轨迹与中小型鸟类飞行时的翼尖轨迹相同,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仿真得到的运动学参数与理论计算一致,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 张泽坤; 韩建福; 宋广华; 杨波威
    • 摘要: 扑翼飞行器(flapping-wing aerial vehicle,FAV)是一种模仿动物飞行方式的新型飞行器,其具有仿生性且飞行声音小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军事和民用前景。由于扑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复杂且容易受到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成熟稳定的控制算法可以用来控制扑翼飞行器。目前对扑翼飞行器的控制大多仍以手动控制为主,然而手动控制扑翼飞行器的方式会受到飞手操作水平的限制,难以大范围推广。通过对PX4固件和QGC地面站进行定制化改造以满足在一定应用背景下扑翼飞行器的有效控制,实现了扑翼飞行器的自动控制和协同飞行。同时还将扑翼飞行器多机协同飞行设计与实践引入到了"嵌入式计算技术"课程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 马东福; 宋笔锋; 薛栋; 宣建林
    • 摘要: 针对扑翼飞行器自主起降能力缺失、严重影响其适用场景的问题,开展了仿生弹跳机构设计研究。对鸟类跳跃起飞过程中典型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其各阶段的后肢骨骼结构、重心、力、速度等运动变化规律,对扑翼飞行器弹跳起飞动态过程进行了设计。基于鸟腿的骨骼解剖学结构,设计了闭链齿轮-五杆仿鸟腿弹跳机构,并基于D-H法推导出弹跳机构运动学方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弹跳机构起跳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对弹跳机构进行了详细结构设计,采用ADAMS对简化的弹跳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借助该仿生弹跳机构,扑翼飞行器系统质心速度达到8.4 m/s,大于“信鸽”飞行器起飞所需的速度7.9 m/s,具备弹跳起飞的可能性。
    • 李启; 蔡毓; 黄显升; 刘斌
    • 摘要: 针对传统扑翼飞行器机翼拍打存在相位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使用曲柄滑槽机构传动的扑翼飞行器,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制作样机并进行了实际飞行测试。制作的样机质量为26 g,翼展为340 mm,最高拍打频率为17 Hz。对曲柄滑槽机构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该机构的运动学方程;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曲柄滑槽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曲柄长度和不同拍打频率下扑翼飞行器的运动特性,确定了一个合适的曲柄长度;测试了不同电机型号和减速比下扑翼飞行器的功率消耗,确定一组低功耗的动力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曲柄滑槽传动机构能够实现机翼无相差对称拍打,降低升力不平衡对机身的影响;在曲柄长度为4.5 mm时,机翼的上冲程角和下冲程角分别为45°和-15°,扑翼飞行器能够实现在空中稳定飞行。
    • 赵民; 张祥; 付强; 张春华; 贺威
    • 摘要: 自然界中飞行生物利用肌肉、骨骼等结构的协同作用实现灵活、敏捷的飞行,具有扑动、悬停、滑翔等多种飞行模式.仿生扑翼飞行器是模拟鸟类和昆虫等飞行模式的一类飞行器,通过机翼的周期性上下扑动产生飞行所需的升力和推力,具有隐蔽性好、能效高和飞行噪声小等优点,得到了各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由于扑翼飞行器自身的负载能力较小,很难携带大容量的电池,导致其续航时间有限.研究新型轻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和高仿生设计实现续航时间的提升,是扑翼飞行器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针对扑翼飞行器新型电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研发阶段,尚不具备机载飞行测试的能力.研究人员从仿生机理分析、机构优化设计以及控制策略研究等方面入手,针对扑翼飞行器能耗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结了有关仿生扑翼飞行器能耗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静态参数、动态参数和控制策略等对仿生扑翼飞行器能耗的影响,提出了降低能耗的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 王涵
    • 摘要: 扑翼飞行器是受到鸟类及昆虫飞行方式启发而设计的仿生机器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广阔前景。相较于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器,扑翼飞行器具有质量轻、灵活性好、飞行效率高等特点,是飞行器未来发展的热门研究方向。该文首先介绍几种典型的仿生扑翼飞行器,然后简述扑翼飞行器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并讨论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在研究中的应用。
    • 方越; 杨晔
    • 摘要: 为了提高扑翼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借鉴生物的飞行运动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摆杆机构的新型多自由度扑翼机构.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对驱动机构运动学方程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机构通过单自由度驱动,就能够完成扑动、扭转耦合运动,其中上扑动幅度为64.098°,下扑动幅度为-64.098°,扭转角度为69.422°~99.327°,并且能够输出与生物飞行时翅翼相同的“8”字型轨迹,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 周林; 张忠海; 王建辉; 赵全亮; 何广平
    • 摘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仿生扑翼飞行器的研究现状,指出扑翼飞行器现有发展水平的优势与不足。根据仿生对象的不同,对扑翼飞行器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包括动力学、结构、材料、建模与控制。在综合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扑翼飞行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对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了预测,为扑翼飞行器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张弘志; 宋笔锋; 孙中超; 汪亮
    • 摘要: 扑翼飞行器的驱动机构是扑翼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决定了扑翼飞行器的整机性能.随着人们对扑翼飞行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研究者们对其驱动机构工作原理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从而使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最近几年里,更是涌现出了许多新型高效的驱动机构.本文对近些年出现的传统纯机械式的驱动机构和基于智能材料的驱动机构的应用现状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总结,并分析了其特点与发展趋势.介绍了柔性结构在扑翼飞行器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在驱动机构中发挥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