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扰动补偿

扰动补偿

扰动补偿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6940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制造专业分会辅机学组2010年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2007年首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等;扰动补偿的相关文献由63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明轩、王晗、邹胜祥等。

扰动补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940 占比:99.87%

总计:87053篇

扰动补偿—发文趋势图

扰动补偿

-研究学者

  • 孙明轩
  • 王晗
  • 邹胜祥
  • 李旺
  • 刘龙
  • 孟凡军
  • 徐国柱
  • 付志超
  • 伏思达
  • 傅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蒂芬; 侯润民; 顾晓辉; 侯远龙
    • 摘要: 鉴于某舰载随动系统存在摩擦、海况等扰动因素,为提升系统控制精度及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FTSM+ARBF+TTD)方法。将泰勒公式与非线性函数fhan相结合,构造跟踪微分器,旨在减小相位延迟。在抑制微分过程噪声的基础上,应用泰勒公式进行相位补偿。设计自适应神经网络(ARBF)逼近扰动项,减小了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FTSM)中的抖振。扰动估计结果表明,与RBF相比,应用ARBF逼近扰动能够有效抑制微分峰值,更接近扰动真实值。半实物仿真实验中,正弦跟踪结果表明NFTSM+ARBF控制策略的跟踪误差比NFTSM减小一半左右,具备良好动态跟踪性能,适用于该交流伺服系统。
    • 袁庆庆; 瞿汉飞
    • 摘要: 针对传统PI调节器在负载剧烈突变时控制性能不佳及使用传统滑模观测器抖振严重的问题,文中以感应电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和传统PI调节器的扰动实时补偿方案。通过改进型的扰动观测器对系统扰动进行实时观测估算,将估算出的扰动反馈至PI调节器进行前馈补偿,从而有效提高电机控制性能,改善抖振现象。文中搭建了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和TMS320F28335 DSP的实验平台,对所研究的改进滑模观测器扰动前馈补偿方法与常规单PI调节、常规滑模观测器扰动补偿进行了对比分析。该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速度超调量优化了0.5%,响应时间为30 ms。
    • 夏国锋; 向凤红
    • 摘要: 板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欠驱动、强耦合二维拓展平面,对其开发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各种平台上。回顾板球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摩擦力和噪声等扰动影响因素,从系统模型、控制方法以及噪声扰动补偿策略等角度切入,分别在动力学模型和视觉伺服模型2个层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当前运动控制研究多集中于较为理想的简化数学模型,为实现板球系统的精确控制,运动控制研究须从常规工况向极限工况拓展,但是极限工况下板球系统的非线性和强耦合特征显著增强,对系统建模以及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的要求提高。同时,为应对复杂数学模型下的包含噪声扰动等不确定性扰动问题,考虑干扰观测器和滤波器扰动补偿策略需要深入研究。扰动补偿可以抑制或消除不确定性扰动或未建模动态模式的影响,而滤波器则可以有效处理测量噪声和过程噪声估计动态系统的状态。运动控制的实现依赖于高效先进的控制算法,可见开发高效控制算法亟需解决。最后归纳了板球控制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难点,结合小波神经网络对板球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董猛; 王群京; 张茂松; 胡存刚
    • 摘要: 针对无刷双馈发电机(BDFG)在三相电压对称跌落时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首先,根据发电机特点建立了简化降阶模型,分析常规控制策略下控制绕组电压与反电动势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策略。在改进的控制策略中,将电网电压暂降视为一种扰动,并将电压指令值的变化趋势作为扰动补偿项添加到控制绕组指令值中,从而抵消了惯性环节的影响,使系统平稳运行。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孙明轩; 王晗; 邹胜祥
    • 摘要: 针对周期参考信号下的离散时间系统,提出一种幂次吸引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幂次吸引律构造离散重复控制器,实现周期性扰动的完全抑制,并采取扰动观测技术对扰动非周期成分进行有效抑制。为了刻画系统误差的动态性能,给出离散吸引律的吸引指标表达式,包括吸引域、绝对吸引层、稳态误差带以及最大收敛步数,并对不同幂次的稳态误差带进行比较,为幂次选取提供依据。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袁臣虎; 孙志伟; 刘晓明; 侯东旭
    • 摘要: 以Boost变换器的大扰动控制为研究对象,针对基于储能函数模型的Boost滑模控制器,在输入电压和负载大扰动时输出存在静态误差的现象,设计一种基于扰动补偿的强鲁棒性动态滑模控制器,根据输入电压和负载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量进行动态调整储能函数滑模面,提出采用保形分段三次插值方法实现能量补偿,使得调整后的滑模面能够自适应大扰动下的Boost变换器控制需求,并提出将动态滑模面与指数趋近律相结合,使得Boost变换器在有限时间消除静态误差。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控制方法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调节特性和稳态误差调节特性,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
    • 王春阳; 马帅; 梁书宁; 王子硕
    • 摘要: 为了提高光电稳瞄平台的扰动补偿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的改进内模控制策略.以经电流环化简后的方位轴速度环为控制对象,采用内模控制给定系统期望输出轨迹,将基于自抗扰的鲁棒控制律引入到内模控制结构中降低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提高抗扰动能力.给出了所提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与闭环控制系统结构,仿真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高性能表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系统参数摄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与标准内模控制以及PI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精度.
    • 韩永强; 徐明忻; 孙碣; 孙永辉; 赵立军; 吴博宁
    • 摘要: 针对直流配电网母线电压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变增益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variable gain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VGLESO),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高增益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在运行初始阶段输出存在峰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变增益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将其应用到直流配电网AC-DC双向变流器控制系统中的电压外环.变增益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对系统总扰动的快速跟踪和补偿,有效地抑制了母线电压波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从理论上证明了VGLESO和变增益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的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 张军亮; 刘龙; 史鹏飞; 曹耀武; 费盼峰; 胡振亚
    • 摘要: 高压加热器系统用于汽轮机部分抽汽给水的加热,各加热器系统的水位是一个具有多种外部扰动的非自平衡对象,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了难度.自抗扰控制(ADRC)是一种非线性控制器,对多数不确定系统的强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由跟踪微分器(TD)、扩展状态观测器(ESO)、非线性反馈(NLSEF).为了更好地控制锅炉高压加热器水位,本文应用自抗扰控制器来提高其控制精度、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测试,并与PID控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满足稳态响应系统的指标,对汽包水位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张军亮; 刘龙; 史鹏飞; 曹耀武; 费盼峰; 胡振亚
    • 摘要: 高压加热器系统用于汽轮机部分抽汽给水的加热,各加热器系统的水位是一个具有多种外部扰动的非自平衡对象,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了难度。自抗扰控制(ADRC)是一种非线性控制器,对多数不确定系统的强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由跟踪微分器(TD)、扩展状态观测器(ESO)、非线性反馈(NLSEF)。为了更好地控制锅炉高压加热器水位,本文应用自抗扰控制器来提高其控制精度、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测试,并与PID控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器满足稳态响应系统的指标,对汽包水位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