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拔管

拔管

拔管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25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2篇、专利文献1371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当代护士(学术版)、护理学杂志等; 拔管的相关文献由56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东升、曹康乐、王士渠等。

拔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2 占比:45.44%

专利文献>

论文:1371 占比:54.56%

总计:2513篇

拔管—发文趋势图

拔管

-研究学者

  • 王东升
  • 曹康乐
  • 王士渠
  • 王彦飞
  • 董丽君
  • 吴立新
  • 周涛
  • 徐砚琛
  • 王明娟
  • 王明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悦; 张子贤; 骆文慧; 徐晓春; 张娴; 董萍培; 冯莺
    • 摘要: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数据库、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网站、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等关于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由3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总结的最佳证据涵盖评估记录、拔管指征、拔管时机的选择、正常拔管的方法、出现并发症后拔管的方法、最佳留置时间、拔管后监测7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运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皮伟珍; 莫丹; 李好; 蔡小芳; 袁素娥; 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湖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湖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
    • 摘要: 目的:形成经皮股静脉人工肝临时血管通路管理的专家共识,规范经皮股静脉人工肝临时血管通路管理,保障病人安全。方法:在全面回顾分析国内外人工肝治疗、临时血管通路相关文献,参照我国肝衰竭、人工肝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综合临床人工肝实践经验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形成共识草案,经线上、线下会议讨论、专家咨询,感染病学专家和血液净化专家审核,最终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知识、经皮股静脉人工肝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股静脉置管期间管理、拔管、记录、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指标质控。结论:形成的经皮股静脉人工肝临时血管通路管理专家共识,对规范经皮股静脉人工肝临时血管通路临床护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对人工肝临时血管通路出血、继发感染等意外事件早期预防、识别与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人工肝病人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安全。
    • 张婷婷; 王雪峰; 郭崟; 徐振明; 李洪波
    • 摘要: 目的分析喉癌术后喉狭窄的原因,探讨颈前转门肌蒂皮瓣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例喉癌术后出现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颈前转门肌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实施颈前转门肌蒂皮瓣修复术,其中15例(78.94%)一次手术后顺利拔管;2例(10.53%)二次手术后顺利拔管;2例(10.53%)未能拔管,且均为重度狭窄患者,其中1例因术后出现感染导致皮瓣坏死,另1例因喉癌复发行全喉切除术。结论颈前转门肌蒂皮瓣修复术是针对喉癌术后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陈晓霞; 马丽芳; 邢艳红; 李芳丽; 王小艳
    •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全身麻醉病人不同拔管时机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3组,每组30例,3组病人均给予精准化护理,A组病人在BIS值为65~74时拔管,B组病人在BIS值为75~84时拔管,C组病人在BIS值≥85时拔管,观察比较不同BIS值指导下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拔管时机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_(2))及呛咳发生率。结果:拔管后C组病人心率变化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5);拔管后C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5);拔管后C组病人术后呛咳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在BIS值为65~84时拔管,病人的呼吸、循环系统波动幅度较小,能最大限度降低因拔管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刺激。
    • 杨露; 魏海棠; 谢亮; 盛扬; 黄莹; 黄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在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及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肺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再次置管率、肺部感染评分及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成功拔管19例,拔管率63.3%,对照组成功拔管10例,拔管率33.3%,观察组拔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2组再置管率比较(观察组0%,对照组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d后,2组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DEMM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可显著缩短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改善患者活动能力,但对再次置管率未见明显影响。
    • 姚博炜; 高斌; 楼能
    • 摘要: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在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将患者分为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和麻醉清醒前未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150例胸科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15.3%。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均明显更短(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可减少术后躁动、减轻尿道刺激,提升患者躯体舒适度,有利于加快患者苏醒。
    • 胡芳芳; 张鹏; 周全; 袁莉萍
    • 摘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机技术成为治疗各种重症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发生呼吸机依赖,导致患者呼吸机撤机困难。目前认为,营养支持可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呼吸机依赖的发生率,提高呼吸机撤机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呼吸机依赖问题进行展开研究,以撤机困难的常见原因、营养干预对呼吸机撤机的影响及营养干预的主要方式进行综述,进一步为减少临床呼吸机撤机困难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杨玲; 蓝德祥; 官琦; 王群有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气切)手术后拔管困难,通过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气切拔管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0例脑外伤后气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试堵管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拔管成功率及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拔管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拔管时间(2.28±1.09)d短于对照组的(3.32±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切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需要进行拔管,而拔管前进行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缩短患者拔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姚春萌; 郭汉城; 戴韵馨; 郭晓丹
    • 摘要: 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透析龄延长,腹膜透析导管使用时间延长,外涤纶套容易脱出,容易导致出口处感染。按照传统的方法需行外科开腹手术剥除涤纶套重新置管,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时间长。本中心采用Seldinger法穿刺置管联合Pull技术拔管更换导管切口小,手术时间短。
    • 田继先; 赵怡; 沈志芳; 陈林菊
    • 摘要: 目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32例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每一组都纳入了66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咪达唑仑镇静,试验组实施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比两组用药效果。结果试验组的Ramsay镇静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解除时间、停药后撤机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后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采取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效果更佳,患者能够更快撤机及拔管,苏醒后躁动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