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904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34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700833篇;相关期刊883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等;气管切开的相关文献由1583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芳、王萍、张静等。

气管切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34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0833 占比:98.91%

总计:708568篇

气管切开—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全爽; 邵秀芹; 陈盼; 简小霞; 米同舟
    • 摘要: 目的开展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及探讨规范化安全进食干预效果。方法对2019年1-12月115例气管切开拔管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与评估,其中60例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规范性安全进食策略,4周后再次评估误吸风险等级、吞咽疗效、误吸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反复唾液吞咽实验、误吸风险等级、误吸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拔管后患者出现吞咽障碍较多,尽早开展吞咽功能的筛查并进行规范化安全进食策略,能有效地降低误吸,促进患者康复。
    • 王艳纷; 唐苏予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98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121)。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肺气肿、呼吸衰竭、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气道开放时间、侵入性操作及多人ICU均与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同时以上有关因素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ICU气管切开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诸多。临床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预防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叶景; 李业海; 林建浩; 黄佛宝; 何桂录; 刘泽斯; 张良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患者术后行气管切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月385例就诊笔者单位行脑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气管切开将患者分为气切组与未气切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aSAH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Delong检验研究NLR的预测性能。结果气切组NLR水平高于未气切组[16.04(11.39~19.97)vs 6.95(4.11~11.19),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OR=1.09;95%CI:1.02~1.16;P=0.013)是术后气管切开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发现,NLR预测气切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82~0.861),最佳界值为11.03,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4.79%,约登指数为0.581。Delong检验发现,与其他3个独立预测因素比较,NLR预测的准确性较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量表分级差(Z=3.182,P=0.002),但优于年龄(Z=2.905,P=0.004)和动脉瘤位置(Z=4.016,P<0.001)。结论术前血清NLR对预测aSAH患者术后行气管切开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高兰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排痰机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接收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排痰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法叩背排痰法干预,观察组接受多频振动排痰机方案干预,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及干预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呼吸频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_(2)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心率及呼吸频率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频振动排痰机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提升排痰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 农明; 赵凯丽; 陶嘉怡; 韦桂源; 农婵媛; 余云飞
    • 摘要: 机械通气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CO_(2)蓄积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为急危重症患者或不能自主吸氧患者提供氧气的有效措施。人工气道是通过使用气管导管经口或鼻置入气管中或直接行气管切开而形成的气体通道,以帮助患者进行有效通气及肺部疾病的治疗。但人工气道在保障患者有效通气的同时也存在对患者不利的因素,如气管导管的存在会减弱呼吸道原有功能,使咳嗽反射减弱,影响上气道加温及湿化功能,分泌物排除能力降低[1-2]。若不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淤积的痰液使气道变窄,甚至堵塞,导致肺不张,增加呼吸肌做功,导致低氧血症。有研究[3]指出,有效的气道内吸引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状态,降低吸气峰压及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和潮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研究[4-6]表明,有效吸痰可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吸痰指征、体位、吸痰管型号选择、负压吸引压力、吸引深度、吸痰方法等研究内容,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有效清理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方案。
    • 唐敏; 蒋成芳; 袁萍; 吴凌云
    • 摘要: 目的:比较坐位与侧卧位排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病人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两组均实施胸背部联合叩击,对照组叩击后采用侧卧位进行排痰,观察组叩击后采用坐位进行排痰。比较两组7 d内每日排痰量、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听诊显效时间及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7天每日排痰量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第7天呼吸、脉搏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pH值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听诊显效时间及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01)。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坐位排痰效果优于侧卧位排痰,不仅可增加每日排痰量,还可有效改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促进体温恢复,同时缩短气管套管留置时间。
    • 范永红; 贾慧敏; 李葳
    • 摘要: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把导管经口(鼻)腔或气管切开直接送入气管,使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气道湿化可以通过一些人为的方法,帮助患者气道保持正常的温度湿度,保证呼吸道黏膜的生理功能。它主要是通过空气湿化器或其他湿化装置把溶于水或氨的溶液快速分散后形成极细小的微粒用以有效保持肺部气道中的湿度,合理的装置帮助肺部气道进行湿化,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就有利于人们稀释体内痰液,促进体内痰液快速排出,保持肺部气道通畅,从而大大减少各类肺部气道感染疾病发生的可能概率。现将近几年在气道湿化方法总结如下。
    • 董群亚; 刘文兵; 卢英; 方群
    • 摘要: 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患者较多为气管切开状态,病情严重且复杂,自理能力无,多需要职业陪护。职业陪护是病区内除医务人员及患者之外的另一重要群体。目前,我国职业陪护领域的进入门槛几乎为零,职业陪护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手卫生等院感知识掌握情况较差[1],而且病房日常管理往往又会忽视该群体,由于职业陪护需要24 h照顾患者生活,与患者接触的频率极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 李瑛; 武欣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小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的症状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行综合气道护理管理,对其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 李丹; 高胜浩; 安君娜; 张婷; 程剑剑; 马利军; 张晓菊; 李震宇; 王东平; 李轩轩; 黄泰博; 王海播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在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RICU中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68例。由呼吸治疗师实施无创序贯降级治疗。观察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前(T0)、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后2 h(T1)、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后24 h(T2)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_(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痰液黏稠度及转归情况。结果4例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64例患者。T1时心率、呼吸频率高于T0时(P0.05)。19例患者撤机并拔出气切套管,占29.7%;18例患者撤机成功转为经气管切开处加温湿化氧疗,占28.1%;10例患者白天经气管切开处氧疗,夜间佩戴无创正压呼吸机,占15.6%;11例患者自购无创正压呼吸机,在普通病房、康复医院及家庭之间实施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占17.2%;6例患者因感染加重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占9.4%,其中4例患者死亡,占6.3%。随访截止时,未发生不良事件和不耐受现象。结论无创序贯降级治疗可作为气管切开呼吸机依赖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