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振动模态

振动模态

振动模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46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141篇、专利文献109113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124种,包括2016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2011西安-上海市声学学会第二届声学学术会议等;振动模态的相关文献由175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淳生、荆锴、董砚等。

振动模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09113 占比:99.51%

总计:109649篇

振动模态—发文趋势图

振动模态

-研究学者

  • 赵淳生
  • 荆锴
  • 董砚
  • 陈克安
  • 林夏萍
  • 陈建毅
  • 吕旺
  • 周徐斌
  • 董瑶海
  • 刘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深
    • 摘要: 在舰船结构中,齿轮传动装置是主要的振动以及噪声来源部位,而齿轮箱箱体结构与其振动模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笔者就齿轮箱箱体结构对其振动模态的影响进行建模分析,通过构建传动齿轮箱体模态实验的理论模型以及试验模型,以移动锤击的方法采集相应点的冲击数据以及响应数据,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对相应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研究齿轮传动箱振动模态的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1)在齿轮箱设计中,需要确保箱体质量和体积不变,做好齿轮箱箱体刚度的合理配置,确保齿轮箱总体刚度可靠,提升齿轮箱的结构抗振效果。2)大型弧面对增强齿轮箱箱体刚度有积极效用,通过弧面设计,提升齿轮箱的基频频率,避免模态频率出现,有效减轻箱体质量。3)通过加强筋结构设计和优化,借助模态分析能够掌控局部振动强烈的部位,提升齿轮箱的整体箱体刚度,减少共振峰次数,降低振动水平。
    • 张元婷; 葛颖; 苗媛媛; 刘镇波; 李宜祥; 田明亮; 李晓君; 王辰希
    • 摘要: 【目的】古筝共鸣面板的结构是影响其振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结构的共鸣面板发出的音质与音色会有所差异,迄今很少有学者就拼板古筝共鸣面板的振动发声特点展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拼板古筝共鸣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两种模态分析方法探讨其声学振动性能。采用实验模态分析法,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激励力信号和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经过数据转换求得系统的频响函数,进而得出各阶次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模态振型;采用计算模态分析法,建立拼板结构共鸣面板的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离散,通过近似方法求解出各阶次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模态振型。【结果】实验模态结果显示:拼板共鸣面板能够识别到的阶次有(0, n)和(1, n)阶,且多集中在(0, n)阶,(1, 4)、(1, 6)、(1, 7)和(1, 10)阶为沿横纹理方向和顺纹理方向弯曲振动叠加的复合振动,识别较困难。从振型上看,拼板共鸣面板各阶的模态振型相对清晰易识别。与实验模态结果相比,计算模态分析能够识别到选定阶次范围的所有阶次,所得振型图更加均匀且理想,而实验模态分析时个别阶次较难识别。拼板共鸣面板计算模态结果与实验模态结果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 6。【结论】从模态分析结果来看,相对整板结构,拼板共鸣面板各阶共振频率对应的模态振型整体清晰易识别,振动频率更高;从木材利用率方面来讲,相对于制作整板,拼板共鸣面板更有利于节约木材资源。通过两种模态分析结果综合对比,验证了计算模态分析应用于拼板结构古筝共鸣面板的振动模态研究具有可行性。
    • 单影; 许龙; 周光平
    • 摘要: 基于Timoshenko梁弯曲理论,该文建立了双激励阶梯形弯曲振动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传递矩阵理论模型。利用解析理论模型和有限元仿真对换能器的前4阶弯曲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换能器的各阶弯曲振动模态下,解析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均取得了一致结果,即在低阶(一、二阶)弯曲振动模式下换能器有效机电耦合系数大,高阶弯曲振动模式下换能器的有效机电耦合系数小。阶梯形前盖板的直径比对换能器的各阶弯曲共振频率和放大系数均有较大的影响,直径比越大,弯曲共振频率越低,放大系数越大。
    • 王佳蓓; 周浩
    • 摘要: 声学覆盖层的低频吸声特性对潜艇声隐身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综合考虑空腔型覆盖层结构和局域共振型薄膜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建立局域共振型空腔覆盖层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复合结构在10 Hz~2 000 Hz频段内的吸声特性,并采用局域共振理论和模态分析揭示复合结构的吸声机理,进一步得到复合结构低频吸声性能的调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10 Hz~2 000 Hz频率范围内,相比空腔型覆盖层,复合结构的平均吸声系数提高到0.497;(2)复合结构的低频吸声机理为:通过下半部分空腔变形实现纵波向横波的转化,通过局域共振结构的反共振消耗声能,二者共同作用,提高吸声系数;(3)耦合产生的吸声峰峰值主要随覆盖层损耗因子的增大而增大,峰值频率主要随薄膜面积的增大而向高频移动。研究结果可为声学覆盖层的低频吸声特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张占宜; 王双永; 周海宾
    • 摘要: 楼盖是水平方向分隔上下楼层空间的承重构件,是木结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大跨度楼板阻尼小、柔性大、自振频率低,容易在人类活动与其他外界动力载荷作用下产生竖向振动,引起人们的不适;所以研究木楼盖的振动行为,找出提高振动舒适度的办法对大跨度木楼盖的推广和应用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大跨度木楼盖的振动性能,首先以12 m跨度齿板连接木桁架搁栅楼盖为研究对象,在其下部安置隔墙,比较不同支撑方式对楼盖振动模态、静载挠度、步行荷载响应与自由落体冲击响应的影响,并探讨隔墙位置和数量对木楼盖振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下部隔墙对木楼盖振动性能的影响取决于连跨后的最大跨度。安装隔墙后,楼盖的基本自振频率提高25%以上,1 kN集中静态挠度减小40%以上;隔墙能有效降低最大跨度中央楼盖的步行振动响应,安装隔墙后楼盖步行均方根加速度减小30%以上;楼盖的振动传递主要发生在纵向,相同传递距离下纵向峰值加速度是横向和斜向的1.5倍以上。
    • 刘鹏飞; 刘红军; 高昊; 任尊松; 张凯龙
    • 摘要: 为研究轮对弹性振动特性及其对重载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30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对轮对刚、柔建模时的整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给出了多体动力学中弹性体的数学建模方法;其次,建立轮对柔性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轮对的弹性振动模态,进一步将其集成于多刚体系统中,形成重载货车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最后,针对货车多刚体和刚柔耦合两类建模方法,以干线不平顺叠加短波不平顺作为系统激励源,对比分析了重载货车的轮对振动响应、蛇行运动稳定性以及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刚性轮对而言,柔性轮对的变形能够缓和轮轨刚性冲击,同时弱化轮轨间的刚性约束能力,导致其振动幅度降低,使得车辆非线性临界速度下降约9%,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轮轨横向力也降低了约13.7%,轮对弹性振动对重载货车动态性能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 李明阳; 甄晓霞; 陈炜; 张卓杰
    • 摘要: 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可通过辅助索连接形成索网系统,从而达到减振目的。为深入了解索网系统的真实动力行为,提高索网系统振动频率测试的准确性,以多层不等长索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索网系统平衡方程,借助MATHEMATICA对系统自振频率及振型进行求解,分析其面内自由振动特性;并使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对解析结果进行验证。此外,对多层不等长索网进行参数分析,包括辅助索刚度、辅助索位置、辅助索根数等,研究不同的辅助索设计方案对索网系统面内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索网系统内各根拉索的自振频率均相同;在整体振动的频率之间会出现局部振动或单根拉索单独振动的频率;施加辅助索会使目标索的基频增大;索网整体振动和局部振动的频率随着辅助索刚度减小而减小;随着辅助索根数增多,索网系统的基频逐渐增大;局部振动的振型出现得越晚,出现局部振动的最小频率越大。
    • 张利铨
    • 摘要: 平潭安海澳大桥位于7度设防区,首次采用由5根部分填充钢管混凝土塔柱组成的扇形主塔。为了确保大桥安全顺利建设,开展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主桥振动模态以桥塔的振动为主;扇形主塔纵桥向刚度较小,强震作用下主塔塔顶的纵桥向位移响应约为横桥向响应的1.92倍;相比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下主塔塔顶纵桥向和横桥向位移响应,以及塔柱底部钢管应力平均增加了约70%,但主桥各主要部件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抗震性能良好。
    • 苏江; 童杰; 沈燕虎
    • 摘要: 目的为了满足现代电子工业领域中对微小电子元器件高速送料的需要,采用环形压电双晶片,设计一种直线式压电垂直驱动振动给料机。方法首先对给料机结构进行设计,阐述其工作原理,通过对环形压电双晶片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双晶片工作振型。然后利用小挠度的弹性薄板理论,推导压电双晶片输出力的表达式,利用Matlab软件,探究压电陶瓷和基板的厚度与出力系数的关系,以及压电陶瓷和基板的弹性模量与出力系数的关系。最后制作振动给料机样机,并对其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有效工作频率为184~190 Hz,当驱动电源电压为220 V,频率186.8 Hz时,对3.2 mm×2.8 mm的发光二极管(LED)给料速度可达到22.6个/s,比市场上同型号的矩形压电双晶片驱动给料机速度提升了14.7%。结论在精密电子元件高速输送的自动化包装或自动化检测线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全
    • 摘要: 针对转子-轴承动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考虑陀螺力矩、阻尼和不平衡外激励等因素,基于有限元方法(FEM)建立圆形变截面阶梯转子-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不同支撑刚度边界条件下,转子系统的振动特征值(频率)和临界转速,并结合模态叠加原理获取多自由度动力系统振动模态。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弹性支撑刚度能够提高系统各阶临界转速,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但当支撑刚度系数对系统的幅值增益贡献达到最佳值后,增大支撑刚度对系统的稳定性改善能力降低。这为转子-轴承动力系统运行中的稳定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