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修复

损伤修复

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289篇、专利文献108940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科学新闻、中国骨伤、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80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第十二届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皮瓣学组2013年会、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等;损伤修复的相关文献由4030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建武、田娟、赵燕南等。

损伤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89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08940 占比:99.30%

总计:109711篇

损伤修复—发文趋势图

损伤修复

-研究学者

  • 戴建武
  • 田娟
  • 赵燕南
  • 陈冰
  • 唐成林
  • 肖志峰
  • 刘振寰
  • 徐永清
  • 王建华
  • 陈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芸伶; 何儒雅; 聂敏海; 李腾艳; 刘旭倩
    • 摘要: 背景:口颌面部为外形美的敏感部位,其损伤常同时累及软硬组织。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因能促进机体局部软硬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口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探讨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将来二者联合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以“CGF,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rhEGF,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tissue 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浓缩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组织再生、口颌面部”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于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1-2021年。最终选用文献63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对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及来源进行简要介绍,着重总结了二者分别促进与口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相关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讨论了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②浓缩生长因子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和CD34+细胞,可促进多种组织细胞,尤其是干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③浓缩生长因子在种植手术、自体牙移植、颌骨囊肿切除术、膜龈手术、清创缝合术中有广泛应用,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术后骨再生效果及美学效果。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软组织、神经再生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已证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多种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也可诱导脂肪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多数临床研究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⑤“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脂肪干细胞等易于获取的干细胞,有定向形成口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可能,未来或可填补因创伤、肿瘤切除手术等造成的深在口颌面部组织缺损,并促进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⑥因此,尝试将“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难治性口腔溃疡、牙周手术、牙种植术及口颌面部外伤手术的治疗也是改善口颌面部功能及外形美的新思路。胶原海绵、壳聚糖膜等或可作为“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运载体,便于塑形,并可延长该复合材料的作用时限。
    • 程春芳; 万娟; 丁恺志; 宋家濠; 唐珊; 龚妍春; 姚丽华
    • 摘要: 背景:成肌细胞作为肌源性祖细胞,属于肌卫星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调节血糖平衡和机体代谢,且具有自我更新和生成新的肌纤维的能力,对维持运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受到多种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对于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及其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方法:在2021年6月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所发表的文献,中文关键词:“成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肌损伤修复、基因调控、调节因子”;英文关键词:“Myoblast,Skeletal muscle,Skeletal muscle injury repair,Gene regulation,Regulatory factor”;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综述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机制,并分析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是损伤或疾病后骨骼肌发育和再生的基础,在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主要有生肌调节因子(MRFs)、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Rb)、低氧诱导因子(HIF-1)、细胞周期蛋白p53、p21以及一些信号通路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HIPPO、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低氧诱导因子通路,关键调控因子与细胞周期本身的一些特异性功能蛋白及信号转导通路对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相互交错,彼此又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而调节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骨骼肌损伤的恢复质量。因此,开展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基因调控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解析骨骼肌的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 王鸿伦; 吕美玉; 强丽霞; 商行; 张亮; 金寿德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且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慢性气道疾病。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气道、肺组织结构的破坏中起关键作用,可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患者气道重构进程。MMP还可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多种成分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损伤修复。蛋白酶的数量和活性超过抗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可导致细胞外基质被大量降解,从而促进COPD的发展。此外,MMP的基因多态性也可影响COPD患者的病程进展,Toll样受体、Wnt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均可通过调节MMP的产生与释放参与气道重构和炎症反应。因此,深入研究MMP与COPD关系可以为COP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煜; 姚颖
    • 摘要: 低氧是细胞或生物体氧气供应不足的一种状态,可发生于各个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损伤或灌注不足。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肾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20%~25%,因此血流动力学的轻微改变容易导致肾脏缺氧。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有助于细胞感知和适应氧变化的转录因子,在低氧状态下细胞和组织对低氧压力的适应导致HIF激活一系列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参与了血管生成、铁代谢、葡萄糖代谢和细胞增殖与凋亡。新近证据表明HIF和缺氧反应在各种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HIF的调节机制、相关靶基因在肾脏病中的作用及相关药物在肾脏病中的治疗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 王雪; 邱蕾蕾
    • 摘要: 复合材料结构垂尾翼尖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强气流冲击或沙粒等外来物撞击,易发生风蚀、纤维断裂、掉块、凹坑和分层等损伤,若损伤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修理,将会影响飞行安全。文中以某型飞机垂尾翼尖为研究对象,针对修理材料、结构特性及损伤类型进行分析,研究适用垂尾翼尖损伤维修工艺技术。采用胶接挖补干法和湿法修理,对修理前后试样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干法和湿法修理试样的拉伸强度分别为465.6 MPa和405 MPa,拉伸强度恢复达到完好试样的91.69%和79.76%;剪切强度为413.2 MPa和356 MPa,弯曲强度恢复达到完好试样的80.80%和69.61%,根据维修结构强度要求干法修理可有效恢复垂尾翼尖强度指标。
    • 贾婷婷; 雷蕾; 吴歆媛; 蔡顺有; 陈艺璇; 薛钰
    • 摘要: 二甲双胍(metformin,MET)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对骨骼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构建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荧光观察、骨骼染色、半定量PCR、原位杂交及ELISA等技术方法,探究MET对斑马鱼骨骼发育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胚胎致死率、骨骼矿化及钙化程度确定了MET的工作浓度是0.1%,该浓度MET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的骨骼发育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通过增强骨骼调控基因的m 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实现。进一步利用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FAC)和硝基还原酶/甲硝唑(nitroreductase/metronidazole,NTR/MTZ)系统构建斑马鱼体外和体内骨质疏松模型,并利用MET进行恢复实验,结果表明MET能显著修复FAC或MTZ诱导引起的骨骼矿化面积减小、脊椎钙化减少、成骨分化减弱等骨质疏松表型,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再生、增强成骨细胞标记物(sp7、ALP)表达和抑制破骨细胞标记物(ctsk、mmp9、TRAP)的活性发挥修复作用。最后,通过检测Bmp信号成员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证明MET不仅可以增强Bmp的mRNA和蛋白表达,还可通过激活Bmp下游信号通路促进斑马鱼骨骼发育和损伤修复。综合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MET作为治疗糖尿病专用药的同时,对斑马鱼骨骼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且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的修复功效,为老药新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实验支撑。
    • 罗煜青(综述); 李霞(审校)
    • 摘要: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角膜EBM再生与角膜基质重塑的关系、EBM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就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EBM再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尹贻雪; 焦路光; 王嘉睿; 王超; 任子淇; 赵乙珑; 郑红; 杨在富
    • 摘要: 为观察3.74μm远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的特点和损伤修复过程,利用该激光在光斑直径为2 mm、照射时间为0.8 s、辐照量为23.2 J/cm;的条件下照射C57BL/6J小鼠角膜,采用大体观察、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组织病理方法,在角膜损伤后3 h、6 h、12 h、1 d、3 d、7 d、14 d和21 d进行观察。大体观察角膜损伤即刻可见灰白色损伤斑,表面凹凸不平,角膜混浊随时间逐渐加重,1 d达到顶峰,3~7 d混浊减轻,14~21 d再次加重。裂隙灯下角膜损伤累及全层,角膜厚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恢复。OCT观察角膜损伤后明显外凸,反射光带全层性增强,3 h角膜显著增厚,12 h达到最厚,后逐渐恢复至正常。经组织切片观察:上皮层损伤后3 h核固缩深染,6~12 h核染色变淡消失,1 d时1~2层新生上皮完全覆盖损伤区,3~7 d上皮细胞增至3~4层,14~21 d恢复正常;基质层损伤后3~6 h核染色质大量脱失,12 h出现浸润细胞,后浸润细胞增多,由基质深层向浅层迁移,14~21 d浸润细胞减少,纤维排列仍不规则;内皮层损伤后3 h细胞脱落,1 d出现少量新生细胞,其后逐渐增多并趋向恢复。结果表明,3.74μm激光在23.2 J/cm;照射剂量下可致角膜全层损伤,角膜损伤反应随时间先加重后逐渐恢复,21 d时上皮和内皮层基本恢复正常,但基质层并未恢复透明。本研究为红外激光角膜损伤危害评价和损伤治疗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 褚云峰; 于红燕; 杨琪; 彭艳斌; 陈仲; 刘明; 于斐
    • 摘要: 软骨损伤是由炎症、创伤、肿瘤等造成的,由于关节软骨自身解剖因素,使其损伤后的愈合能力较差,制备组织工程材料促进软骨损伤修复备受研究者关注。镁元素及镁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可获得性受到广泛关注,其在骨关节炎等软骨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就镁元素及镁材料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 宋思嘉; 陈文霞; 李贤玉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唾液外泌体(saliva-derived exosomes,S-Exos)对大鼠皮肤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成年人唾液,分离并鉴定唾液外泌体。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唾液处理组和外泌体处理组。通过皮肤打孔法制备大鼠皮肤全层缺损模型,各组在建模后48 h时于创面边缘分4点进行皮下注射给药100μL。在建模后第0、4、8、12、14天时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口愈合率。于建模后第14和第35天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表现。结果:在透射电镜观察下,S-Exos呈杯状,粒径大小约为70 nm,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CD63和CD9均为阳性。动物实验表明,S-Exos可以促进大鼠皮肤伤口面积收缩。在建模后第8天,外泌体处理组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唾液处理组(P<0.01)。建模后第14天,外泌体处理组可见创面新生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的细胞数目及血管生成增多,建模后第35天可见胶原纤维有序平行排列,并有个别毛囊生成。结论:人唾液外泌体能够促进大鼠皮肤全层损伤的愈合,调控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助于损伤部位皮肤组织恢复正常的组织形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