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损伤阈值

损伤阈值

损伤阈值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5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晶体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0763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光学仪器、激光技术、激光与红外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等;损伤阈值的相关文献由1477位作者贡献,包括程鑫彬、邵建达、王占山等。

损伤阈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30763 占比:99.00%

总计:31073篇

损伤阈值—发文趋势图

损伤阈值

-研究学者

  • 程鑫彬
  • 邵建达
  • 王占山
  • 赵元安
  • 焦宏飞
  • 李大伟
  • 马彬
  • 蒋晓东
  • 袁晓东
  • 郑万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佳敏; 季艳慧; 梁志勇; 陈飞; 郑长彬
    • 摘要: 随着光电对抗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研究超短脉冲激光与单晶硅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了进一步明确532 nm皮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机理,本文开展了532 nm皮秒脉冲激光辐照单晶硅的损伤效应实验研究,测定了损伤阈值,明确了损伤机理,探讨了低通量下的脉冲累积效应。首先,利用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30 ps的激光器和金相显微镜,基于1-on-1的激光损伤测试方法,测定了单晶硅的零损伤概率阈值为0.52 J/cm^(2);其次,研究了皮秒激光辐照单晶硅在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的损伤形貌,发现532 nm皮秒脉冲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表现为热影响损伤和等离子体冲击损伤,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按主要的损伤机制可将损伤程度分为:热影响(0.52~3 J/cm^(2))、热烧蚀(3~50 J/cm^(2))和等离子烧蚀(>50 J/cm^(2)),且不同情况下,损伤面积随激光能量密度分别对应不同的增长规律;最后,研究了低通量下多脉冲的累积效应,发现在0.52 J/cm^(2)的激光能量密度下,连续辐照16个脉冲时表面形成热影响区,验证了多脉冲的累积效应可以降低单晶硅的激光损伤阈值
    • 潘济堂
    • 摘要: 介绍了激光清洗技术在轮胎模具清洗中的优势。简述了国内外激光清洗技术在轮胎模具清洗中的现状,研究了模具损伤的激光能量密度阈值,对全自动激光清洗设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定最佳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工艺参数适当,能快捷有效的清洁轮胎模具,而不损伤模具。
    • 胡蔚敏; 王小军; 田昌勇; 杨晶; 刘可; 彭钦军
    • 摘要: 研究了脉宽对于中红外脉冲激光带内损伤碲镉汞(HgCdTe)材料阈值的影响,使用一维自洽模型对激光辐照HgCdTe材料程中的载流子数密度,载流子对数目流,载流子对能流,载流子温度和材料晶格温度等相关参数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波长2.85μm,脉宽30 ps~10 ns单脉冲激光带内辐照HgCdTe材料的损伤阈值为200~500 mJ/cm^(2)。其中,300 ps~3 ns脉冲激光的损伤阈值相近,均为200 mJ/cm^(2)且低于其他脉宽激光的损伤阈值。搭建实验光路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实验发现,波长2.85μm、脉宽300 ps的单脉冲激光带内辐照HgCdTe材料的损伤阈值在200 mJ/cm^(2)左右。相同条件下,10 ns单脉冲激光带内辐照HgCdTe材料的损伤阈值约474 mJ/cm^(2)。百皮秒脉冲激光对HgCdTe材料的损伤过程结合了热击穿和光学击穿效应,其独特的毁伤机理加剧了材料的损伤。
    • 王金舵
    • 摘要: 碳化硅(SiC)在半导体制造行业、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超短脉冲激光可以实现SiC的冷加工,而研究激光与SiC相互作用过程及损伤阈值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基于电子密度增长速率方程,结合雪崩电离模型、光致电离模型及电子空穴复合模型,对百飞秒至十皮秒的超短脉冲激光与SiC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波长不变的情况下,SiC损伤阈值随着脉宽变窄而呈线性减小,存在理论上的最小损伤阈值,对于1064 nm激光该值为0.47 J/cm^(2)。在脉宽不变的情况下,SiC损伤阈值随波长变长而增大。将模型计算与已报道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具有较好一致性。该研究可为SiC材料的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参数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 于东钰; 俞兵; 吕春莉; 董再天; 杨科; 宫经珠; 段园园; 陈超; 张魁甲; 黎高平; 郑波
    • 摘要: 大功率激光功率测量常用量热法,但溯源复杂。介绍了具有较高测量精度的基于光压原理的大功率激光功率测量方法,设计了利用1/10^(5)精度天平大功率激光测量实验,测试了基于GaAs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反射镜的反射率及损伤阈值,确定了基于GaAs半导体材料反射镜的相关性能。得到了普通实验室条件下的功率测量重复性及线性,验证了1/10^(5)精度天平用于大功率激光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结果结合理论计算,得出利用1/10^(5)精度天平的光压测量功率的测量上限可以达到3×10^(4)W以上。
    • 杨文锋; 付婵媛; 钱自然; 曹宇; 张华忠; 李天权; 朱德华; 李绍龙
    • 摘要: 飞机激光除漆时铝合金基体保护及除漆效率与材料损伤阈值密切相关,而激光离焦量的变化将直接改变材料的损伤阈值,以及除漆效率。采用ISO 112541-on-1激光损伤阈值测试方法研究不同离焦量时的铝合金和漆层的损伤阈值,对激光单脉冲光斑的二维、三维形貌进行分析,将理论值与实测值得到的不同离焦量时的损伤凹坑直径及深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激光离焦量增加,光斑面积增大的同时材料损伤阈值下降,可有效提升能量利用率及除漆效率;实际单脉冲作用的材料凹坑深度随离焦量的增大而减小,且面积增大;凹坑深度、凹坑直径的理论值、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从激光材料作用机理角度对其误差进行了解释说明。
    • 王云萍; 侯军燕; 袁春; 康文运; 陈安民; 张鲁薇
    • 摘要: 为了测量飞秒激光对多光谱滤波片的损伤阈值,采用钛∶蓝宝石飞秒脉冲激光(800nm、50fs)对多光谱滤光片的前膜进行了激光损伤阈值的实验研究,并使用显微镜观测了滤光片前膜的损伤形貌。结果表明,薄膜在不同脉冲辐照次数(1,2,5和10)下,前膜损伤阈值分别为1.68J/cm^(2),1.56J/cm^(2),1.44J/cm^(2)和1.42J/cm^(2),随着脉冲辐照次数的增加,损伤阈值降低,激光脉冲的重复辐射会对薄膜形成累积效应;由于飞秒激光的宽度极短,薄膜导带电子由多光子电离产生,并迅速吸收激光能量,当其能量大于材料的带隙能时,会与价带电子发生碰撞产生另一个电子,进而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对薄膜造成损伤;在1-on-1和2-on-1测试方法下,随着飞秒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前膜损伤区域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规整,并逐渐出现清晰的分层现象,这归因于前膜干涉场的分布不同。该研究对多光谱滤波光膜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的损伤效果提供了参考。
    • 陶蒙蒙; 黄珂; 黄超; 朱峰; 马连英; 谌鸿伟; 李高鹏
    • 摘要: 对非链式脉冲HF激光泵浦的Fe:ZnSe激光器能量输出特性开展了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激光脉冲能量与泵浦光脉冲能量呈线性关系,重叠因子和Fe:ZnSe晶体表面反射率对激光器的能量输出特性有较大影响。实验测试表明,Fe:ZnSe晶体的表面损伤阈值约为1.2 J·cm^(-2),较短的腔长更有利于激光器的脉冲能量提取。相关发现可为后续实验研究及Fe:ZnSe激光器提供借鉴。通过优化,在单脉冲输出条件下,最高获得了120 mJ的单脉冲能量输出;在20 Hz和50 Hz重频输出条件下,连续输出约30个脉冲,单脉冲能量均大于30 mJ,对应的平均功率分别大于600 mW和1.5 W。上述结果验证了室温下利用非链式脉冲HF激光泵浦Fe:ZnSe激光器获得大能量中红外脉冲激光和高功率重频中红外脉冲激光输出的可行性。
    • 王超; 杨在富; 焦路光; 王嘉睿
    • 摘要: 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眼的屈光介质对不同波长红外激光的透射与吸收特性,近红外波段激光可透过眼球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主要对视网膜造成伤害;中、远红外波段激光几乎完全被角膜吸收,主要损伤角膜.另外,由于眼介质的"体吸收"特性,1100~1400 nm过渡区近红外波段会造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其中一个或几个部位的损伤.红外激光致眼损伤效应与激光参数密切相关,其损伤阈值取决于激光波长、辐照时间、入射光斑大小等.该文对红外激光致眼角膜损伤影响因素和损伤特点进行简要综述.
    • 王超; 杨在富; 焦路光; 王嘉睿
    • 摘要: 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根据眼的屈光介质对不同波长红外激光的透射与吸收特性,近红外波段激光可透过眼球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主要对视网膜造成伤害;中、远红外波段激光几乎完全被角膜吸收,主要损伤角膜。另外,由于眼介质的"体吸收"特性,1100~1400 nm过渡区近红外波段会造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其中一个或几个部位的损伤。红外激光致眼损伤效应与激光参数密切相关,其损伤阈值取决于激光波长、辐照时间、入射光斑大小等。该文对红外激光致眼角膜损伤影响因素和损伤特点进行简要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