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改性机理

改性机理

改性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126篇、专利文献107722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02种,包括中国塑料包装工业高新技术与绿色包装论坛暨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八届三次年会、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润禾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情报网第22届年会等;改性机理的相关文献由1627位作者贡献,包括原健安、郑水林、温淑瑶等。

改性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2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07722 占比:99.47%

总计:108298篇

改性机理—发文趋势图

改性机理

-研究学者

  • 原健安
  • 郑水林
  • 温淑瑶
  • 何锐
  • 刘伟华
  • 张争奇
  • 张玉贞
  • 李英民
  • 申爱琴
  • 赵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葛梦龙; 叶倩倩; 康海娇; 李建章
    • 摘要: 氯氧镁水泥具有高强度、强黏合力、耐磨、抗冲击、低碱性及低腐蚀性等优点,作为无机胶黏剂和胶凝材料已在包括木材加工在内的众多行业中应用。但氯氧镁水泥的耐水性差,严重影响了其规模化应用与推广。在保证氯氧镁水泥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其耐水性成为氯氧镁水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提高氯氧镁水泥耐水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不同外加剂应用于氯氧镁水泥改性的方法及作用机理。并对氯氧镁水泥在人造板等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氯氧镁水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 任玉艳; 王天舒; 马家兴; 刘伟华; 李英民
    • 摘要: 为改善动物胶常温下易凝胶且型砂强度低的问题,通过醇对动物胶粘结剂的酯化交联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成为铸造用粘结剂。试验结果表明,醇类改性剂改善了动物胶的凝胶状态且显著提高了其型砂抗压强度,其中无水乙醇和丙三醇改性效果较佳,丙三醇改性动物胶粘结剂型砂的抗压初强度达到了0.92 MPa,终强度达到了3.77 MPa。依据强度指标,确定了改性工艺中最佳改性温度为75°C,最佳改性时间为90 min。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和型砂试样的断口断裂方式进一步分析了动物胶粘结剂因醇的改性而改善其性能的粘结机理,其改性机理主要是由于醇类中的羟基-OH与动物胶侧链的羧基-COOH发生了酯化交联反应,改善了粘结力。
    • 张晓丽; 袁圆
    • 摘要: 纤维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黏结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以提高混凝土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黏结强度,从而提高纤维增强效果。总结了国内外纤维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及其评价指标,并从基体性能和纤维表面特征2个方面分析改性纤维-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机理及影响,认为纳米材料、有机聚合物和部分活性矿物质都会影响水泥基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多元矿物质与聚合物混合改性混凝土基体的水化演变过程、微观结构和改性机理亟待研究与探索;并根据经济性、施工工艺以及改性效果对不同纤维提出最佳改性方法。
    • 王仕峰; 张传平; 李晓民; 杨渭; 于晓晓; 张璐
    • 摘要: 橡胶沥青材料具有显著的长寿命低碳特点,但其性能的变异一直限制橡胶沥青的发展。大量实践表明橡胶溶混沥青具有高稳定性,但溶混机理尚不清楚。在综述不同橡胶沥青技术路线的发展、结构与性能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浅裂橡胶制备的微纳橡胶沥青的溶混机制及微观胶体结构,讨论了微纳橡胶与沥青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官能团元素分布状况,提出了浅裂橡胶作为沥青第五组分的概念,总结了橡胶沥青与耐老化和低温脆性能提升的关系,以期为微纳橡胶沥青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李鹏飞; 胡观峰; 王大为; 陶洁璇; 王东旭; 洪斌
    • 摘要: 为有效解决当前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所面临的改性剂用量多、热储存稳定性差、热力学不稳定等难题,采用聚氨酯前驱体基反应型改性剂(polyurethane-precursor-based reactive modifier,PRM)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制备了PRM/SBS复合改性沥青,并以基质沥青、PRM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为参照,采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PRM/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和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过程兼具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PRM不仅能够与沥青分子产生明显的化学交联,同时可以作为沥青质和SBS之间的相容剂,促使PRM/SBS复合改性沥青内部形成更为稳定的网络结构.基于上述作用机制,PRM的加入极大提升了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PRM/SBS复合改性沥青较同等改性剂掺量SBS改性沥青具有更优的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且具备良好的低温性能.
    • 杜浩佳; 吕文华; 刘强强; 孔静; 王小青
    • 摘要: 【目的】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方法】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入MUG生物质树脂与硅酸钠的复配溶液中,制备硅烷杂化MUG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剂(GST),对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测试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元素成分和结晶度,利用微型量热仪(MCC)测试其燃烧性能和热解特性。【结果】SEM-EDX分析表明:GST改性剂渗透性好,能有效渗入木材细胞腔和细胞壁中;改性材的C、O、Si元素无规分布于木材细胞腔、细胞壁、细胞间隙等处,导管沉积最为明显;改性剂对木材孔隙的填充以及对纤维素非结晶区的充胀,有效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FTIR分析表明:GST改性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与改性剂发生了交联反应,减少了C=O、-OH等吸水性基团。XPS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C1最多,C3最少,木材的多糖类物质、木质素醇羟基、酚羟基以及羰基等活性基团与改性剂发生反应,减少了羰基等活性基团,增加了C-H、C-C结构含量。XRD分析表明:GST改性材衍射峰无明显变化,相对结晶度增大,说明改性剂进入纤维素非结晶区使其分子排列更加有序。MCC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热释放能力、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65.7%、66.2%和6.2%,800°C残炭率提高了122.6%,热释放强度大大降低,火灾危险性减小。【结论】GST复合改性剂可有效渗入杨木内部,与木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发生交联反应,减少糖基等活性基团,使非结晶区排列更为有序,从而提升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符德
    • 摘要: 以天然岩沥青BRA作为特殊的改性剂,采用BRA中的灰分分别取代0%、25%、50%、75%、100%的矿粉,分别制备BRA改性的沥青胶浆BVM和BSVM,通过接触角、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试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BRA对沥青胶浆改性机理及其性能。结果表明:BRA掺入后提升了沥青胶浆的水稳定性,当灰分取代矿粉比例为100%时,BVM和BSVM与蒸馏水的接触角分别为89.7°、96.3°;BVM和BSVM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300~500°C温度区域内,700°C以后TG曲线趋于平坦,DTG曲线在450°C左右达到峰值,质量损失率最大,BRA的掺入使沥青胶浆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得到提高;BRA对基质及SBS沥青胶浆的改性仅为物理共混的过程。
    • 朱齐; 李秋实; 姚茂连; 孙宇
    • 摘要: 为了探究SMC常温改性剂的微观改性机理以及不同掺量SMC改性剂对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SMC常温改性沥青的最佳低温评价指标。通过研究SMC常温改性剂的合成路线及红外光谱图探索其改性机理;通过温度扫描试验对不同掺量SMC常温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评价;而后基于弯曲流变仪(BBR)试验,比较了不同温度下不同掺量的SMC常温改性沥青的蠕变劲度模量S,蠕变速率m_(c)和基于Burgers模型建立的新的低温综合柔量J_(C),采用频率扫描试验并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确定其主曲线和玻璃态转变温度T_(g),研究掺量对沥青低温柔性的影响;最后结合混合料低温小梁弯曲试验验证不同低温评价指标S,m_(c),J_(C),T_(g)的有效性。结果表明,SMC的改性机理类似于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沥青分子的表面张力以达到常温拌和目的;SMC常温改性剂的加入对高温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且掺量增加负面效果越明显;比较S,m_(c),J_(C),T_(g)发现SMC改性剂能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且随着SMC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越显著且其中J_(C)与混合料的弯曲破坏应变的关联性最高,为SMC常温改性沥青的最佳低温评价指标。
    • 应军志; 汪海年; 沈思立; 叶旻; 张琛
    • 摘要: 氧化石墨烯(GO)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道路工程的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材料,是有效改善沥青物理性能和抗老化能力的潜在材料.为了探究GO能否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采用GO对70#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探究了不同GO掺量(0%、0.5%、1%、2%、3%)对沥青的改性效果.通过不同掺量对照组的三大指标试验(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薄膜烘箱实验(RTFOT)和压力老化容器实验(PAV)评价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在不同GO掺量和不同老化时间条件下的羰基指数和亚砜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O掺量不断增加,GO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不断增大,针入度逐渐减小,延度明显降低,GO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沥青内部组分发生变化的程度;当GO掺量为2%时,可以明显可以改善基质沥青的老化性能;GO掺量2%的改性沥青在RTFOT和PAV老化之间的增长斜率略小于GO掺量1%改性沥青,GO掺量2%的改性沥青与GO掺量3%的改性沥青增长斜率几乎保持一致;GO的掺入可以降低沥青中极性官能团在老化过程中的生成量,可以有效地阻隔沥青中小分子的扩散,延缓老化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 赵超越; 李风海; 马名杰; 李洋; 赵薇; 张许静; 房倚天
    • 摘要: 为解决煤气流床(EFB)气化过程中的结渣问题,在还原气氛下研究了染布厂污泥(TDS)对高灰熔融温度(AFT)煤的熔融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FactSage计算研究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TDS含量添加20%−25%时,流动温度降至1380°C以下,满足EFB气化的液态排渣要求。随着TDS含量的增加,低熔点矿物(如铁尖晶石、钙长石和钠长石)的形成导致AFT降低。网络结构的桥氧键被金属离子(如Fe^(2+)、Ca^(2+)、Na^(+))破坏,大量的非桥氧(NBO)键生成,导致硅酸盐网络结构疏松,AFT降低。Si−O−Si键和Si−O−Al键的峰值强度逐渐降低,Fe−O键和Si−O−M(M:Ca^(2+)或Na^(+))键的振动增强被FT-IR证实了NBO的形成。FactSage计算的结果与实验中灰熔融行为具有一致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