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府统计

政府统计

政府统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05篇,主要集中在统计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1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7132篇;相关期刊300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数据、统计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第十六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纪念中国统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等;政府统计的相关文献由6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立勋、林勇、俞宗尧等。

政府统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1 占比:4.19%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7132 占比:95.51%

总计:17937篇

政府统计—发文趋势图

政府统计

-研究学者

  • 杨立勋
  • 林勇
  • 俞宗尧
  • 吴夫娟
  • 张芳丽
  • 潘璠
  • 王忠辉
  • 王爱华
  • 黄恒君
  • 傅德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桂华; 刘誉环; 文婷
    • 摘要: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地发生多报,包括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及目标总体外的误报。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是目前一些国家估计普查多报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未利用辅助变量,影响抽样估计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分层二重抽样、文献解读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便于读者理解研究内容,利用收集的样本普查小区的微观实际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判断一个人为多报人口的核心标准是不属于目标总体,而不是地址登记错误;基于分层二重抽样的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适合于普查多报率估计;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比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抽样估计精度要高;不能忽视普查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口的存在,否则会低估普查多报人口数;不能混淆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和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员的重报。研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现普查多报特点的人口普查多报率指标体系及其估计理论体系,可改进或完善现行的普查多报估计率理论。二是根据该体系从不同视角对普查多报进行全方位分析,揭示了普查多报的深层次原因,为改进下次普查操作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我国2030年人口普查多报估计,实现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需要的目标。
    • 黄品瑾
    • 摘要: 随着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发展日渐成熟,政府统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也将成为未来统计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和发展前景,分析了人工智能与政府统计业务的融合应用,并提出在技术研究、人才培育、转变认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建议。
    • 张文红; 陆思诚
    • 摘要: 近年来,中国政府统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不断完善其制度框架和方法体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政府统计遵循从共治理念到集成模式的现代化逻辑,通过变革其制度方法与运作机制,逐步融入新时代国家治理进程。运用规范分析及历史分析法,回顾政府统计历史沿革与融入现状,总结其融入国家治理的实践机制和建设途径,得出如下结论:国家治理的政府统计融入机制呈现统计共治、多元参与和数据集成的“三新”特征,存在标准适应性不足、方法兼容性缺失和制度灵活性较弱的问题。对此,政府统计可通过账户拓展、调查沟通与技术融通等举措,巩固适应性融入机制、完善反馈性融入机制并健全互动性融入机制,展现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明确其增强国家治理效能的实践导向。
    • 庄冬琴
    • 摘要: 近年来,社会各阶层人士更加关注政府统计,并不断提出质疑。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是保证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第一机构,不仅是落实国家和地方统计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考虑到地方统计局的统计质量管理作为当前形势下的重要转折点,改善统计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以Y市为例,一方面从地方政府统计学家的角度分析和考虑了政府统计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以公共选择和一般质量管理论为基础,从地方统计局的建立和管理方面加强统计局统计质量管理,支持统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统计规则的构建,完善统计调查方法的体系,构建共同质量管理体系。改善政府统计质量,提高统计的可靠性。
    • 齐政霖
    • 摘要: 本文系统审视了我国现行统计研究体制和方法的相关问题,建立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和中国新特点的现代统计研究体系。该系统有效地将传统的统计研究方法与新的、电子存储的大数据相结合,强调大数据与样本研究的结合,以及其推理和评估方法。及时、全面、持续地生产各类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和长期调查数据,推动政府统计体制改革和发展。
    • 颜晨芳; 易艳春; 谢爱群; 李贝涵; 尹纳
    • 摘要: 大数据背景下,抽样调查在政府统计工作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统计方法,是获取统计信息的最佳方式。本文分析了抽样调查在我国政府统计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必然性,探讨研究抽样调查在政府统计工作中具有高效性、经济性等特点。
    • 毕研正
    • 摘要: 为了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效率,解决大数据背景下遇到的统计工作的难题,本文对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基层统计工作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探讨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之间的区别以及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大数据时代基层统计工作的改革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胡桂华; 文婷; 刘誉环
    • 摘要: 研究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旨在为政府统计部门设计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提高净误差估计精度。研究对象是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上的人口总体。利用对这个总体登记的普查人口名单、事后计数调查人口名单和行政记录人口名单构造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解决当今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前沿方法的普通三系统估计量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未考虑到不同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在使用之前还要进行复杂的检验或选择。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数理模型方法研究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及其与之相关的抽样及估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须在等概率人口层建立,分层刀切法适合于近似计算其抽样方差;事后计数调查人口的构成方法影响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的估计精度。采用A构成法建立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在抽样估计精度方面优于使用B构成法构造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在计算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估计的总体实际人口数的抽样方差时,不能忽视协方差的存在,否则低估或高估总体的抽样方差。研究创新是提出抽样登记的、人口移动的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研究价值在于,将目前的普通三系统估计量拓展到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丰富了三系统估计量理论,拓宽了人们研究三系统估计量的视野。建议政府统计部门开展组合式三系统估计量研究,用于未来人口普查净误差估计。
    • 王春花
    •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统计人员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理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有效融合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给政府部门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职能等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为政府公信力提升和统计改革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政府统计部门要从提升业务能力、完善工作制度等方面入手,积极开拓全新的统计事业局面.
    • 陈瑞华; 王飞; 倪一宁; 徐襟
    • 摘要: 在信息社会,大数据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以政府统计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在梳理国内外大数据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模型和熵值法,通过构建政府统计工作的评价体系、测算评价指数并建立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对当前政府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进行较为全面、有效的评估,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