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散热器

散热器

散热器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4459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3篇、会议论文329篇、专利文献3035765篇;相关期刊1292种,包括黑龙江科技信息、电脑迷、微型计算机等; 相关会议230种,包括2015全国供暖技术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散热器的相关文献由4335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叶伟炳、陶振宇等。

散热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53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35765 占比:99.85%

总计:3040347篇

散热器—发文趋势图

散热器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叶伟炳
  • 陶振宇
  • 王建忠
  • 黄崇贤
  • 许志朋
  • 梁志忠
  • 王新潮
  • 史正生
  • 戴岳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唐琳; 何丹; 谭礼斌; 黄灿
    • 摘要: 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主要取决于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散热器的风速分布及风量大小决定了其散热性能。为了精确地对散热器表面风速分布及其风量进行预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STAR-CCM+软件对其风速及流场进行分析,并与叶轮风速计和风洞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轮风速仪测量的风量结果与CFD预测结果误差约为16%,散热器风洞测量的风量结果与CFD预测结果误差约为7%。经实验验证和误差分析,CFD预测模型可真实反映散热器风量大小,叶轮风速仪测试风量偏大的原因为风速测试值偏高和存在统计误差,散热器风量测试的最佳方法为散热器风洞实验。该研究结果可为散热器风量的评估提供仿真数据支撑及理论指导。
    • 唐贵富; 吕艳; 马洪发; 孙成旭; 张春晓; 李洋
    • 摘要: 为保证辅机间冷空冷机组在夏季正常运行,开发了辅机喷雾降温装置。在每个冷却三角与百叶窗之间加装喷雾管路及喷嘴,为辅机间冷空冷机组提供细化水颗粒,利用风机的抽力将冷空气及部分细水雾颗粒通过散热器,迅速降低环境温度至设计温度以下,降低机组背压,提升机组出力能力,降低煤耗。现场使用表明,喷雾降温装置有助于辅机间冷机组安全运行,提高了系统的散热效率。
    • 马栋
    • 摘要: 某型机引气预冷系统配套的翅片式空气散热器,在外场使用中多次出现开裂失效故障,严重影响飞机的使用。本文通过断口分析、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确认了空气散热器裂纹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更换了预冷散热器材料,并对空气散热器端盖结构进行了优化,对类似产品的研制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 马雅青; 闫家益; 余军
    • 摘要: 文章采用Fluent软件对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的电动汽车不同构型散热器进行流体热仿真对比分析。为了验证流体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先对菱形pinfin散热器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了选择的流体模型、网格密度和材料参数的正确性。采用已经验证过的数值模型,建立了圆柱pinfin散热器构型,同时保证其压力损失与菱形pinfin散热器一致以确定尺寸。通过添加功率模块的功率损失,对这两种构型散热器进行了热仿真分析。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圆柱形pinfin散热器的功率模块结温会比菱形的高约1.5%,散热器的表面最高温度则基本保持一致,但均符合产品设计标准。考虑到圆柱形构型可以将pinfin结构减重27%,其将是功率模块散热器的更佳选择。本研究通过验证的数值模型,快速分析功率模块的散热与温度分布,选择更优的pinfin结构,减少了后期试验成本与产品开发时间。
    • 吴小凌; 周涛; 刘钰照; 杜艳平; 陈会平; 李顺
    •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微结构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实现不同工况下的高效冷却,本文针对不同散热器结构设计,对其与空气对流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改变散热器单元的数值模拟条件、如来流方向、来流速度、热流密度等,对不同微结构形状、排布的换热单元的换热效率及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空微柱结构散热器效果优于微翅片结构或翅片-微柱混合结构。中空微柱的优势在于促进了微柱周围空气的局部紊流,从而提高了近壁面边界层内冷空气平均流速。在垂直来流情况下,该设计有利于充分利用空气动能,对微柱内外散热面进行冲刷,从而提高对流换热效率。分析发现,随着微结构高度的增加,换热的提升比例降低。随微结构密度变化,散热器的平均传热系数存在一个峰值。这表明在考虑材料利用率的情况下,微结构参数存在一个最优值。本文设计优化的空心微柱在高5 mm、间距6 mm的情况下,换热性能达到最优值,与传统微翅片相比可将平均温度降低10%~15%。
    • 曲忠海
    • 摘要: 国内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作为汽车上冷却系统承担着散去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保证发动机不产生过热现象、在较冷的天气,冷却系统可以调节发动机水温,使发动机在不低于正常工作温度下工作、冷启动后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工作温度范围、还可以起到发动机防锈功能,对车辆的心脏发动机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需我们对冷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提高汽车冷却系统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 熊仕鹏; 刘磊; 杨睿; 周成果; 孔冬冬
    •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对电子设备高性能、小型化和抗恶劣环境适应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机箱的散热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针对国产高性能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腾云S2500芯片,以GJB 322A车载加固型计算机温度50°C作为环境温度,分析其在1U和2U高度标准上架机箱中的散热设计,同时采用各元器件实际工程数据,通过热仿真软件开展数值模拟,提出了S2500芯片的风冷散热解决方案。
    • 詹永富; 张霞; 王剑波
    • 摘要: 散热器通过翅片表面实现冷却空气与冷却液之间热交换,翅片的布局将直接影响到散热器的冷却性能。针对翅片的结构参数影响进行分析。根据翅片的结构特点,获取表面散热带面积的数学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搭建8*3散热器的冷却场分析模型。分析不同的翅片间距、厚度及宽度等,对散热器冷却性能的影响,获得参数的影响规律。依托于汽车散热器冷却系统试验台,对翅片参数变化的影响进行试验测试,并对仿真分析进行验证。结果可知:散热器的翅片间距、厚度与散热面积呈负相关,而宽度则呈现正相关;冷却液沿翅片流动方向的流场分布稳定,而在冷却风流动方向则呈现阶梯变化;无外部因素影响时,出入口冷却空气设置对散热器冷却性能影响较小;考虑车辆行进方向时,吸风布置的散热效率更高;相同工况和参数条件下,散热器温差的试验测试结果与模型仿真分析变化趋势一致,且温差的误差控制在3%以内,表明模型分析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此类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 葛锐; 许春进
    • 摘要: 发动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热严重,如不加以适当冷却,会使发动机整体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异常,摩擦和擦损加剧,造成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全面恶化。针对某型号车辆在云贵川地区行驶过程中出现发动机水温高于100°C,油耗超过工信部标准要求等情况,对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进行了排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泵流量偏低、发动机散热能力差、水温表指示控制策略不合理、冷却液循环流量不足等因素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故障原因进行了专项优化,并在实际路况中对优化效果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优化方案有效。
    • 李杭杭; 邹龙生
    • 摘要: 为了解决智能散热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智能散热器,它可运用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其目的是同时解决手机以及电脑散热的问题。散热器由两部分组成,核心部件是单片机STC90C516RD,利用单片机做控制元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降温,将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元件可拆卸且可以实现一机多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