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方苞

方苞

方苞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齐鲁学刊、文史知识、高校教育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等;方苞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雪山、宋豪飞、许光等。

方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99.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78%

总计:256篇

方苞—发文趋势图

方苞

-研究学者

  • 任雪山
  • 宋豪飞
  • 许光
  • 雷鸣
  • 关爱和
  • 卢佑诚
  • 张体云
  • 彭纹
  • 王思豪
  • 王振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雪山
    • 摘要: 作为有清一代文宗,方苞生于江南文化世家,他的祖父处明清易代之际,常与明遗民诗酒唱和。他的父亲一生不仕清廷,素与明遗民朝夕往还。方苞受家庭环境熏染,不仅至交好友多为明遗民或其后裔,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大量书写遗民志节与史事。因此,就文化认同而言,方苞虽为清人,但对明朝亦怀有一份眷眷之情。
    • 任雪山
    • 摘要: 《方苞集》出版以来,学界不断有集外诗文发现。今在前人增补之外,发现六篇佚文。通过文献考辨,确定为方苞所撰,并可与方苞生平资料相互补充印证。其内容涉及曾巩、方以智、姜橚、宋廷魁、尹会一等人,对于研究方苞的人生游历、理论观点和思想主张都有参考价值。
    • 王云云
    • 摘要: 礼学是方苞人生和学术关注的中心之一。学界关于方苞礼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集中体现在对其礼学形成与发展研究、礼经学研究、礼治思想与实践研究。反思方苞礼学研究现状,从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相结合的角度,可以进一步推进方苞礼学研究的空间:全面系统地说明方苞礼学形成的时代因缘、礼学构成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关联、礼学与其他经史子学研究的关系、客观评价其礼学的历史地位。
    • 刘东; 任雪山
    • 摘要: “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以古文见长,而其存世的书法作品亦尤为珍贵。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方苞楷书册》原为晚清时期桐城派学人方宗诚所藏,册内还保存有黄彭年、于荫霖、姚濬昌、方铸、方昌翰、方寿衡等清代学者、名宦的跋文,据此可以了解该册页的收藏、流传情况及其文化价值,而方苞、黄彭年、方寿衡等人手书墨迹亦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 宋豪飞
    • 摘要: 方苞历经康雍乾三朝,深得康熙赏识、雍正宠信。他在乾隆朝为官七年,以乾隆四年为界,乾隆对方苞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初加恩宠,后予罢黜。方苞落职的缘由,《清史稿·方苞传》记载有三件事,关涉“营私”“泄密”“请托”,引起乾隆震怒。然深入探析这三件事,其中有方苞难以言说的苦衷,或是触及“朋党”和“用人之权”等清廷皇权专制大忌,而根本上则是方苞与臣僚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今学者陈祖武评价方苞,则有失公允。
    • 王思豪
    • 摘要: 方苞以“程、朱之后”自任,在坚守程朱义理的同时,也游于“程、朱之外”,对颜李“实学”、陆王“心学”以及佛老思想发表议论。他敦崇颜李,主张“济于实用”之学;共友阳明,秉持“毋标讲学宗指”的评价原则;承认佛道“彼家有人”,济佛老而入儒行,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维护程、朱理学地位。学界曾提出过“程、朱之后”“程、朱并世”“程、朱之前”的方苞人设,而“程、朱之外”的望溪学问,是桐城之学能“适时调整”,并绵延成派的动力所在。
    • 王先霈
    • 摘要: 方苞在论述其"义法说"的过程中,提出、阐释和实践了"史法",即历史书写的原则和方法,其实也就是一种叙事理论.他主张叙事要事信而言文,既要坚持正当的叙事伦理,也要具备高超的叙事技巧,这正是叙事学的两个重点.针对当时文坛史界"曲附"、"凿空"的恶劣风气,他鲜明地提出反谀佞,反对虚夸溢美.针对当时叙事作品的平庸钝拙与空洞浮泛,他将今文经学"常事不书"的命题改造为文学叙事学的命题,要求情节的提炼和细节的精致安排.这对于今天叙事伦理的建设和叙事技巧的创新,有借鉴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义法说"具有叙事学上的意义和价值.
    • 余克尚; 齐毅
    • 摘要: 本文从批判质疑的内涵、重要性着手,重点搜列了能反映方苞具有批判质疑核心素养几则事例,以期为培养具有批判 质疑核心素养的现代中学生提供一个乡贤范例。
    • 师雅惠
    • 摘要: 桐城派开山祖师方苞,不仅在古文创作上成就斐然,其时文创作亦为一代名家.方苞的时文创作,继承了康熙初年韩菼对"书卷"与"情韵"的重视,善于向前代文学经典特别是唐宋文章学习,又善于体贴、抉发圣人心事,其《抗希堂稿》,思致细密,章法灵活自然,语辞明净畅达,"有根柢又有词华",是康熙年间"以古文为时文"的典范.时文写作中对经典意义的体认、对文章法度的探讨、对文辞风格的拿捏,客观上促进了对古文本质和古文创作方法的思考;在时文写作方面的声望,也对古文理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董润泽
    • 摘要: 乾隆朝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和《二十四史》的刊刻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方苞《奏重刊十三经廿一史事宜劄子》的解读,发掘正经正史刊刻的细节,对武英殿《十三经》和《二十一史》的重刊规划进行考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