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网络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1篇、会议论文152篇、专利文献801369篇;相关期刊742种,包括农机化研究、数字技术与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136种,包括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九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等;无线传感网络的相关文献由7584位作者贡献,包括袁慎芳、吴键、卜佳俊等。

无线传感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1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01369 占比:99.68%

总计:803932篇

无线传感网络—发文趋势图

无线传感网络

-研究学者

  • 袁慎芳
  • 吴键
  • 卜佳俊
  • 陈纯
  • 黄刘生
  • 王洋
  • 王雪
  • 董玮
  • 徐宏力
  • 杜光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小强
    • 摘要: 多径路由是应对无线传感网络(WSNs)的链路质量差的重要技术。现存的构建多径路由依赖集中运算或迭代的分布式运算,消耗大量的运行时间。为此,提出基于探测包的多径路由(EPMR)。EPMR路由先利用探测包的传输,收集局部拓扑信息。依据接收探测包的到达时间,设置端口优先级,优先考虑端口优先级的节点参与路由。一旦参与了一条路径,节点不再参与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的其他路径,进而保证多径间的不相交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EPMR提升了数据包传输成功率,缩短了运行时间。
    • 李红映; 张天荣
    • 摘要: 传统方法在识别网络通信行为时,由于未分析通信行为的相异度,导致其存在识别时间长、网络节点质量低、识别效果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移动无线传感网络通信异常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网络中的重叠时间进行分组处理,并基于重叠时间分配机制对分组后的时间进行优化分配,从而有效控制网络节点的数据采集量;然后利用相异度分析方法,从空间、时间两个方向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并基于分析结果完成对通信异常行为的准确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不到0.75 s就可完成对全部通信行为的检测,可将检测正确率稳定在90%上下,在利用该方法剔除异常节点后剩余节点的质量更好,说明该方法能使网络节点质量更高。
    • 沈静静; 程浩; 王恩亮; 姚玲; 王亓剑; 章华
    • 摘要: 在传统的边界盒(Bounding-box)定位算法中,采用正方形交集区域的质心作为定位结果,定位误差相对较大。针对该问题,给出粒子群算法(PSO)改进的边界盒定位算法。该方法定位时,在取得交集区域后,先通过粒子群算法对该区域进行并行搜索,从而取得优化定位坐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边界盒定位改进算法减少了定位过程的计算的迭代过程,使得计算速度增快,且定位误差减少,定位精度值得到了提升。
    • 徐礼金; 贺艳芳
    • 摘要: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攻击流量阻断存在攻击流量检测准确率较低、阻断效果较差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攻击流量阻断模型。基于字符(单词)的词频矩阵,利用TF-IDF算法将有效载荷的特征自动提取出来;根据特征结果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词频矩阵对网络流量实行分类,基于分类结果对网络中的流量攻击实现溯源,完成异常无线传感网络检测;利用流表的报文过滤实现无线传感攻击流量的阻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检测攻击流量时,准确率最高可达100%,调和平均数最高为99.18%,错误率最高仅为7.3%,假阳性率最高仅为5.5%,同时能够有效阻断网络攻击流量,在较短时间内将网络恢复至正常,具有良好的攻击流量检测效果和攻击流量阻断效果。
    • 欧洋; 马春燕; 郝彦钊
    • 摘要: 针对大型温室首尾距离长、栽培监测数据量众多以及通讯布线复杂等问题,设计了基于长距离、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LoRa的大型温室环境监测系统。优化设计了LoRa终端节点,降低了节点功耗。在私有通讯协议和自组网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时分多址复用技术的无线通讯策略,在保证LoRa传输网络连通性和有效监测范围的前提下,降低了无线传输中信道的碰撞概率,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信道利用率。在距离网关600 m、周期为1 s的终端快速上传数据试验中,投递成功率提高了12%,采用7.2 V/3600 mAh的锂电池供电时,上传周期为10 min,终端节点的有效生存周期可达到2 a。试验验证了系统能够以低功耗监测温室环境参数,有效提高了网络生存周期和系统的可靠性。
    • 沈牧宙; 方能助; 苏建华; 方忠闪
    • 摘要: 针对电力安全工器具便捷管理的需求,为了降低工器具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文中详细分析了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流程,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的工器具管理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WSN)实现工器具信息的采集、入库、出库。为了降低WSN网络的能耗、提升传感器节点的生存周期,文中对传统的低能自适应聚类算法(LEACH)进行改进,得到A-LEACH算法。在A-LEACH算法的分簇阶段前增加了网络部署准备阶段并引入k-means算法;在信息传输阶段,引入基于多跳传输取代了LEACH算法的单跳传输方式。结合电力生产实际设计了WSN网络,并基于文中的ALEACH路由算法对网络的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生存周期上,LEACH算法中节点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34轮,A-LEACH算法中节点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2轮;在能源消耗上,在相同的轮次下,LEACH算法的能耗更大,A-LEACH性能曲线更平缓。
    • 郑立; 郑文斌; 刘占元; 潘捷凯
    • 摘要: 尽管近年来电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对用电设备寿命来说,其配置的电池续航能力相对较短,不能长期为用电设备供电,成为物联网、无人机等领域的技术瓶颈。自发电和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源源不断地给电池充电,是解决电池续航短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激光无线供能技术中激光供能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研究现状,重点研究了影响激光能量传输效率的关键因素,对比分析了在激光照射下各种光伏电池的性能,发现砷化镓(Ga As)电池在激光供能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分析了目前激光供能在高功率激光、长距离传输、目标跟踪等领域存在的技术挑战。
    • 李道德
    • 摘要: 有效使用电力能量是延长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寿命的主要方式。为此,提出基于双重侦听时长的多层MAC协议。DL-ML-MAC协议将侦听时长划分为L层,节点被分布于L层内,减少空闲侦听时长。不同层节点的侦听时长不重叠,减少能耗,降低碰撞概率。同时,采用双重侦听时长策略,即低能量的节点使用短的侦听时长,而高能量的节点使用长的侦听时长。仿真数据表明,相比于休眠机制的MAC协议,所提出的DL-ML-MAC协议的能量消耗率下降了约34.1%。
    • 宋欣桦
    • 摘要: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类设备依托于物联网的数据传输需求大大增加,无线传感网络作为物联网基层接口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的分类及特点,然后针对无线传感网络数据拥塞问题的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详细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定位技术。
    • 张慧娟
    • 摘要: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网络寿命与节点的能耗直接相关。分簇路由是缓解节点能耗速度的有效措施。但是若分簇路由所选择的簇头位置以及数据传输路径的不合理,会加剧节点能量消耗,缩短网络寿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分簇路由(Clustering Routing-based Dijkstra,CRBD)。CRBD路由先利用节点的剩余能量及离汇聚节点距离信息选择部分节点作为簇头,并禁止拥塞节点担任簇头。利用贪婪启发式算法构建簇。利用Dijkstra算法构建簇头间的最短路径,缓解簇头的能量消耗。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改进萤火虫聚类的能效路由(Energy Efficient Routing based on Improved Firefly Clustering,EIFC),CRBD路由中节点的平均能耗下降了约12.3%,并且CRBD路由的数据包传递率保持在85%以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