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旷场实验

旷场实验

旷场实验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0625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吉林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等;旷场实验的相关文献由741位作者贡献,包括魏盛、乔明琦、张惠云等。

旷场实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0625 占比:99.91%

总计:160770篇

旷场实验—发文趋势图

旷场实验

-研究学者

  • 魏盛
  • 乔明琦
  • 张惠云
  • 孙世光
  • 陈家旭
  • 于建云
  • 张桓
  • 曹珍珍
  • 李自发
  • 王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媛; 赵子珺; 刘宏伟; 姚金; 张小健
    • 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及其各行为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尾壳核注射胶原酶诱导脑出血联合CUMS建立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脑出血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连续灌胃4周。在灌胃的第0、1、2、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在灌胃开始和结束行旷场实验(OFT)和测量蔗糖水消耗量。结果 1)与空白组、脑出血组比较,模型组的蔗糖水消耗量、体重和OFT的总路程明显下降(P 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蔗糖水消耗量与OFT的总路程呈正相关(r=0.686,P=0.000),与静止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499, P=0.005),与体重呈正相关(r=0.686,P=0.000)。结论 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CUMS可以较好地模拟PSD的抑郁症状。蔗糖水消耗量与大鼠体重、OFT的总路程呈正相关。蔗糖水消耗试验可作为评价PSD模型的主要行为学指标。
    • 王丹; 赵子珺; 陈宝宇; 唐启盛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期刊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PubMed等,筛选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的动物实验研究并提取资料。选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作为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旷场实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纳入7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总计144只大鼠。通过Meta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归脾汤对CUMS模型大鼠的自发活动度及兴趣度等行为学表现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 周正; 宋美慧; 褚光辉; 付玉
    • 摘要: 巴氯芬(baclofen)是临床上唯一使用的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B receptor,GABA_(B) receptor)激动剂,现有报道发现其能够影响小鼠的认知功能,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差异。此前研究所使用的范式,如水迷宫、八臂迷宫等,均涉及奖惩效应。为了避免奖惩对小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啮齿类动物自然探索天性的Y迷宫,以探讨不同剂量的巴氯芬(1.0 mg/kg、2.5 mg/kg、7.5 mg/kg)对小鼠空间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使用旷场实验检测该药物不同剂量对小鼠自主活动和焦虑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巴氯芬(2.5 mg/kg、7.5 mg/kg)不同程度地损伤了小鼠对Y迷宫新异臂的识别能力,高剂量的巴氯芬(7.5 mg/kg)能够损伤小鼠在旷场中的运动能力和探索能力,但所有剂量都不影响小鼠的焦虑程度。本研究揭示了巴氯芬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损伤小鼠的空间识别记忆能力,表明在临床应用上应注意高剂量药物对认知神经系统的影响,避免对其产生损伤。
    • 李中意; 柯倩华; 刘焕; 韩文娜; 朱思俞; 柳春红
    • 摘要: 为研究桑葚多酚类物质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所致神经行为毒性的干预效果,将7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玉米油+生理盐水)、桑葚对照组(玉米油+桑葚粗提液)、NP染毒组(NP+生理盐水)、桑葚干预组(NP+桑葚粗提液)、花青素干预组(NP+花青素)、白藜芦醇干预组(NP+白藜芦醇)、联合干预组(NP+花青素+白藜芦醇),其中桑葚粗提液灌胃量按照120 mg/kg·bw多酚含量计,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与桑葚粗提液中含量相对应。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 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EPM)评价桑葚多酚类物质对NP神经行为毒性的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甲状腺素(FT3、FT4)、促甲状腺素(TSH)和脱碘酶(DIO1、DIO2、DIO3)水平。结果表明:与NP染毒组对比,四个干预组对NP导致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下降、食物利用率降低和脏器系数的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干预效果(P<0.05或P<0.01),大鼠在OFT中活动的总路程、进入中心区的次数和时间以及EPM中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NP染毒组(P<0.05或P<0.01),并且大鼠血清中FT3、FT4和TSH水平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脱碘酶的含量降低但并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桑葚粗提液、花青素及白藜芦醇可以改善NP所致的一般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可能是与其调节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脱碘酶水平的作用有关。
    • 徐小珊; 田岳凤; 翟春涛; 李玮
    • 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方法 选取力竭游泳与慢性束缚两种方法进行长期复合刺激建立CFS大鼠模型,造模持续21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饮水量与摄食量、体质量变化等,进行定时检测旷场悬尾指标变化,并在实验过程中对这两种行为学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造模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以及血乳酸(BLA)水平,并取大鼠双侧股四头肌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型明显减小,毛发稀疏暗淡,部分大鼠出现烦躁好斗的现象,饮水量与摄食量均存在下降趋势。旷场实验结果显示,造模21 d,模型组水平跨格数与站立次数较空白组均明显减少(P0.05)。悬尾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21 d挣扎次数明显减少(P<0.05),不动时间明显变长(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A、IgG及补体C3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四头肌部分纤维结构破坏,胞核固缩、凝聚。结论 力竭游泳与慢性束缚方法可以成功构建CFS大鼠模型,体质量、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血清学指标以及组织形态学指标可作为检测模型成功的标准,同时对旷场悬尾实验方法进一步完善,得到可被重复验证与实践的较成熟方案。
    • 杨红红; 左汶奇; 罗小莉; 钟时勋
    • 摘要: 目的 探讨3500MHz(5G)手机急性电磁辐射(EMR)对豚鼠听阈及听皮层的影响.方法 将28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n=7):假辐射组和辐射组(2w/kg、4w/kg、10w/kg),分别暴露于比吸收率(SAR)为0w/kg,2w/kg,4w/kg,10w/kg电磁辐射系统中连续72小时.辐射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力阈值;旷场实验检测焦虑行为;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色法,分别检测听皮层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免疫荧光法检测听皮层细胞色素C(Cyt 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9的表达.结果 辐射后ABR听阈及旷场行为差异无明显改变(P>0.05);与假辐射组相比,听皮层MDA含量在各辐射组中均明显增加(P<0.05),SOD、GSH-px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发现各辐射组听皮层细胞色素C及Caspase-9阳性表达.结论 氧化应激损伤是3500MHz(5G)手机急性电磁辐射产生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机制,损伤的氧化应激系统可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活化Caspase-9诱导细胞凋亡.但短期暴露于3500MHz(5G)电磁辐射下,其豚鼠听阈无显著提高,焦虑行为未见明显异常,手机电磁辐射的长期效应仍需进一步证实.
    • 王永亮; 贾坤平; 袁珍; 梁吉; 祁美慧; 吴咚咚; 吴建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CSD)大鼠自主活动能力及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筛选出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TC)组、模型(M)组和电项针(ENA)组,每组8只.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CSD模型,电项针组在造模21 d后电针项部两侧的风池和供血穴,20 min/次,共14 d.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变化差值.治疗14 d后,用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自主探究行为,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结果:睡眠剥夺后,M组和ENA组大鼠体质量较TC组明显减轻,干预后体质量逐渐增加,且ENA组体质量增加差值明显多于M组(P<0.01).干预14 d后,M组大鼠中央区滞留时间较TC组明显延长,行走总路程和中央区运动速度则显著下降(P<0.05);与M组相比,ENA组中央区滞留时间缩短,行走总路程和运动速度均显著上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TC组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神经元排列有序,包膜完整,染色均一;M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出现肿胀和坏死;ENA组神经元数量增多,水肿减轻或消失.结论:电项针可以明显改善CSD模型大鼠的自主探究能力,并有保护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受损神经元的作用.
    • 华伊; 张正一; 黄莉莉; 王艳艳; 叶晓楠; 李廷利
    • 摘要: 目的:探讨炒酸枣仁对状态性焦虑大鼠的行为学及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神经元信息编码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与炒酸枣仁组,灌胃给予炒酸枣仁组大鼠炒酸枣仁水煎液(17.5 g/kg),模型对照组灌服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给药0.5 h后采用旷场实验方法及在体多通道神经同步记录技术,监测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及BLA区神经元动作电位放电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炒酸枣仁组大鼠在旷场中的跨格次数、站立次数及总运动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中央格运动时间、进入中央格次数及中央格/总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同时,大鼠在旷场中的中央格运动/总运动时间(%)与BLA区NeuronⅠ、NeuronⅡ动作电位放电频率增加值均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炒酸枣仁能明显降低大鼠在旷场中的焦虑样行为,具有一定的拮抗状态性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BLA区焦虑相关神经元动作电位放电频率、改变BLA区神经元信息编码有关.
    • 郑浩楠; 张瑛; 迟雁
    • 摘要: 目的:探讨TRPV1受体是否通过影响焦虑水平,参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高敏感性的产生.方法: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单次灌肠的方法,分别使用野生型(wild type,WT)与Trpv1-/-小鼠构建IBS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利用结直肠扩张-腹壁撤回反射(CRD-AWR)法,检测IBS模型鼠的内脏敏感性;利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水平.结果:Trpv1-/-小鼠基础状态和IBS造模后的焦虑水平均低于野生型小鼠;然而,与基础状态相比较,本研究中TNBS单次灌肠构建的IBS模型未影响WT和Trpv1-/小鼠的焦虑水平;但IBS模型构建后的比较显示Trpv1-/-小鼠较WT小鼠的内脏高敏感性降低.结论:在单次注射TNBS诱导的IBS模型中,TRPV1受体可能通过非焦虑依赖的机制参与IBS内脏高敏感的产生.
    • 侯金良; 张媛媛; 张浩; 耿希文; 李自发; 齐冬梅; 邓华亮; 魏盛
    • 摘要: 目的:通过多种行为学检测,考察沉香片剂口鼻吸入给药对小鼠睡眠质量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沉香片剂通过吸入给药模拟沉香传统给药方式,①利用焦虑三联小鼠行为模型,选择沉香片剂口鼻吸入给药评价其抗焦虑功效;②采用阈上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催眠小鼠范式,选择沉香片剂口鼻吸入给药评价其催眠功效。结果:沉香片剂小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旷场实验中央区路程,沉香片剂小、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沉香片剂小、中、大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明暗箱明区停留时间;沉香片剂小、中、大剂量组能明显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沉香片剂中剂量组更能明显增多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动物睡眠只数。结论:沉香片剂口鼻吸入给药表现出明显抗焦虑活性,并能显著促进小鼠睡眠,对其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同时证明了沉香口鼻吸入给药用于临床和亚临床抑郁症状治疗的合理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