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9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537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收藏、武当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光友“红薯之路”第二届国际研讨会、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2009年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等;明末清初的相关文献由318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友者、周邦君、胡海义等。

明末清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9 占比:99.3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11%

总计:3581篇

明末清初—发文趋势图

明末清初

-研究学者

  • 吕友者
  • 周邦君
  • 胡海义
  • 佚名
  • 林辰
  • 陈水云
  • 许军
  • 雷勇
  • 刘修春
  • 吕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楼秋华
    • 摘要: 龚贤(约1619-1689)、戴本孝(1621-1693)两人大致生活于同一时期,既经历了明末大乱与改朝换代,亦见证了清初的社会动荡与渐趋稳定。二人均在诗、书、画诸领域有所建树,并成为明末清初屈指可数的杰出画家,在山水画史上影响深远。
    • 梁尔涛
    • 摘要: 明末清初是明清中州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由盛转衰的阶段。此阶段中,从文人、文社的数量来看,在全域范围内,中州属于文学次发达区域诸省的中上水平。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州文学力量的分布态势是以归德、开封、河南三府为中轴和顶线,呈屋脊状向南北逐渐降低。从文学流派来看,虽然诸派取径同中有异,但大要以复古为旨归。从文学思潮来看,经由何景明、李梦阳,直追汉魏、三百篇的复古文学思想是中州文学思想的主流;竟陵诗学可视为中州诗坛的别调。
    • 黄澄
    • 摘要: 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文德翼与父亲文士宏、儿子文行远均为九江地方名士,一门酷爱庐山文化,与众多名士高僧交往密切。《求是堂文集》中保留了关于白居易草堂、太平宫、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天池寺、圆通寺、陆寓航、石隐庵、九峰禅院、开先寺、杨通殿等明末清初时期大量的事实,是研究庐山文化的重要资料。
    • 李淑林
    • 摘要: 社旗县完粮徐村“82条铁律”传承66年,不足为奇。完粮徐村本身就有着深厚的传承底蕴,美丽的传说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明末清初的时候,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突然来了几户人家。“交皇粮”的时候,这几户人家抢先完成了交粮任务。县太爷巡粮到此,问他们是哪村的?一人说:才落户到此,还没有村名。县太爷又问你们姓啥?那人答:姓徐。“那就叫完粮徐吧。”县太爷一语定下了村名。
    • 郑宁
    • 摘要: 明代皖北地区的地方政治呈现出以官府为主导的单轨特点,表面的稳定下蕴藏着变乱的隐患。明末战乱重创了官府权威,引发了空前的社会混乱,朝廷派遣官军进驻皖北,并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建立了战时统治秩序。依靠官军的保护,皖北州县有限地恢复了社会统治,但也因为供给军需、兵民冲突等问题,出现了新的社会危机。甲申之变后,弘光朝廷无法控制四镇军阀,皖北爆发兵乱,致使战时秩序崩塌、地方统治瓦解,民心士气亦由此尽丧。清军顺利占领皖北地区以后,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重建了由官府权威主导的社会统治秩序,以相似的路径终结了明末以来的乱局,获得了民心的顺服。
    • 白成军; 韩旭; 傅程
    • 摘要: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的“学术传教”,为中国了解并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打开了一扇窗户。在测量科学技术方面,改变了中国人固守了几千年的“天圆地方”概念,动摇了中国古代制图学所采用的“计里画方”方式,同时协助中国完成了领先世界的全国性大地测量。基于明清之际“学术传教”活动前后中国测绘技术发展状况,通过梳理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所进行的测绘科技相关活动,在对比分析基础上指出,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所进行的科技传教活动对中国古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是有限的,“西学东渐”中传入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 王新芳; 王成瑞
    • 摘要: 王余佑不仅是明末清初北学的先驱,同时也是慷慨悲歌的燕赵诗人。由于身负国恨家仇,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反清复明意识,表现出慷慨激烈的英雄情怀,亦时而流露出难以排遣的苦闷之情。王余佑的诗歌清刚雄健,同时亦不乏跌宕疏朗之作,堪与申涵光为首的“河朔诗派”鼎足并肩。其诗歌学习盛唐诗人,特别注重对杜诗的学习模仿,故而取得了较高的成绩。《四库全书总目》贬损王余佑诗歌为“不入格”,实属偏见。
    • 贾雪飞; 梁爽
    • 摘要: 鼻烟壶作为盛放鼻烟的容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小小的鼻烟壶,是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随着卷烟产业的流行,人们吸闻鼻烟的习惯几近消失,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保存下来并流传至今。本文选取2件安阳博物馆收藏的翡翠鼻烟壶,从材质、样式、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赏析。
    • 张滢
    • 摘要: 汉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成就辉煌,种类丰富的铅釉陶器,成为这一时期陶瓷的代表,反映了汉代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投壶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既是一种民族传统礼仪,也是宴饮中娱乐宾客的一种投掷游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姜文斗
    • 摘要: 有“名世一宝”、“冠绝千古”盛名的《桃花扇》中,竟然出现了五个贵州人,有人将之归纳为“《桃花扇》里黔人多”。而剧中五个黔人,有三个均为贵阳人,其中杨文骢和马士英两人都是剧中重要人物。一部历史剧,看似侯方域、李香君为主角,实则还有三个剧中贵阳人和一个剧外贵阳人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实际上,自明末清初这几位黔人被“绑架”上舞台后,特别是《桃花扇》“惩创人心”三百多年来,三位筑人的“历史脸谱”一直被这部名剧严重扭曲和丑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