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355篇;相关期刊61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晋阳学刊、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七届(第26次学术会议)心身医学新进展论坛、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宋明理学的相关文献由110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为祥、徐公喜、陈来等。

宋明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6 占比:26.12%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3355 占比:73.27%

总计:4579篇

宋明理学—发文趋势图

宋明理学

-研究学者

  • 丁为祥
  • 徐公喜
  • 陈来
  • 魏义霞
  • 张立文
  • 吴震
  • 张岱年
  • 蔡方鹿
  • 尹波
  • 周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磊
    • 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其一脉相承的是向生命处用心,以人格培养为基本旨归。作为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明理学进一步超越了先秦儒家的仁学视界,为人格境界的追求找到了宇宙本体论的依据。人学是宋明理学的主题,本体和工夫是它的两大题旨,如何通过“礼”和“乐”的工夫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王少宁; 杨祥全
    • 摘要: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维方式——“体用”进行哲学思想史梳理与反思。研究发现:历代拳术家借“体用”这一传统思维方式推寻拳理,阐释武术的内在本质与作用现象,其间经过了由“宇宙生成论”至“功夫即本体”衔接演变的思想历程。研究认为:①“宇宙生成论”为武术体用思想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太极阴阳学说标志着武术体用思想的初步形成;②“功夫即本体”为武术体用思想成熟赋予了理学气质,本体功夫哲学隐含了拳术家对武学心性功夫修炼的推重。武术思想在“体用”境迁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每个阶段的体用思想演进及其内蕴的哲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体现着逻辑认知与历史演进的统一。
    • 陈必应
    • 摘要: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中关涉朱熹及其学说的内容颇多,《总目》中仅“朱子”一词出现就达一千七百馀次。《总目》对于朱熹的学术批评呈现总体认同而局部批判的局面:一方面在理学占据学术话语统治权的历史语境下,《总目》对于朱熹的评价坚持着“集大成”观点下的总体认同;另一方面由于学术话语的争夺和清学的不断发展,《总目》对于朱熹及其学术亦有着局部的批判。《总目》中的这种学术批评现象,体现出朱熹及其学说在清代的地位与处境。
    • 许二平; 刘飒; 胡研萍; 李丹; 施淼; 徐江雁
    • 摘要: 宋明理学是儒学体系发展的重大转折,在治学方法上对儒医研究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产生了尊经不泥古、阐发新义和格物致知求医理、由虚转实等影响,并促使儒医从"辨证论治派""错简重订派"等编写体例,以及诗歌、律赋、笔记实体录、札记、表格、图表、歌诀等文学形式来研究撰写伤寒金匮类著作,推动了伤寒金匮类著作的学术思想的创新及不同学派的形成,在仲景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景素春
    • 摘要: 宋代绘画无疑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高峰之一。其严谨写实的特点,使得宋画在中国绘画史中极具特色。研究宋代绘画的风格和成因,是理解中国传统美术不容忽视的部分。为什么宋代绘画会突然出现如此严谨的再现风格?它与前后代的绘画艺术的传承延续表现在哪里?本文从宋明理学对其产生影响的角度,深挖绘画艺术与传统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以说明宋代绘画表现手法的内在成因。本文围绕“宋明理学”和“宋代绘画”的关系展开讨论。从两大部分进行了分析,第一章简述了宋明理学的思想脉络,介绍了宋明理学的时代背景,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章,分析了理学关照下的宋代绘画之高。其中又分别讨论了宋代绘画理论中的理学思想、宋代绘画中理学的呈现形式,以及宋画技法及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武凤珠
    • 摘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北宋理学家、宋明理学创始人之一周敦颐散文《爱莲说》中的传世名句。从周敦颐故里取水土融入油墨、用油墨将名作印刷在邮票上,千年文脉于方寸之间巧妙传承。7月14日,是周敦颐逝世纪念日。在中国邮政于近期同步发行的《学达性天--周敦颐诞辰一〇〇五周年》(以下简称周敦颐个邮)和《忠清粹德--司马光诞辰一〇〇三周年》(以下简称司马光个邮)丝绢个性化邮票中,先贤后人、邮政员工从江西、湖南、河南、山西四省五地采集先贤故里水土,汇入油墨、印制票面,以特殊原料、方寸巧思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敬仰。
    • 吴震
    • 摘要: 熊十力在20世纪上半叶建构近代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突出的原创性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熊氏建构了颇具中国哲学特色的本体论,认为与西洋哲学割裂本体和现象的二元致思趋向不同,中国哲学的本体既非超脱于万物之上的“独存”亦非潜藏于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由体显用”“即用显体”的体用不二论。熊氏由此反对西洋哲学或佛教有宗的本体论所导致的“二重世界”或“二重本体”的理论弊端,显明中国哲学本体即“全体”、全体即“大用”的理论特色,构成其哲学的主要标识和理论贡献。熊氏在20世纪40年代更提出“仁体”说,揭示了仁体具有“生生之仁”和“一体之仁”这两项宋明理学“仁论”的基本义,使得熊氏哲学既有不同于西哲或佛学的创新性,又与宋明理学尤其是阳明学传统存在思想交汇点。熊氏继而将仁体论拓展至儒家经学乃至外王学领域,提出了“经学即仁学”的儒学观及“以仁为统”的政治观,揭示了仁学在社会政治学领域的应有理论意义。总体看,熊氏哲学作为近代“心学”的典型形态,对于接续儒学在近代中国的“一线之绪”以重建中国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 雷恩海
    • 摘要: 国学研究以传统学术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术视野予以深切观照,探讨传统学术的丰富内涵和思维路径,抉示其现代价值,有裨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本期《国学研究》栏目刊发的三篇文章颇多创获,有益学界。2022年是明代大儒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王阳明乃宋明理学的关键,其生平经历与创作大都与其思想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 高晓涵; 张俐敏; 周洁; 黄益清
    • 摘要: 中医药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不同时期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种类却不断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推陈出新的儒家宋明理学思想,对金元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形成与实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火论作为朱丹溪医学思想的理论基石,正是由理学思想中太极之理引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世间万物及人的生命现象皆以动为常,而相火是生命的原动力。“相火之常”是指人体在生理状态下的相火,对机能活动起支持作用,“相火之变”是指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相火是一种妄动的状态,相火妄动就会煎灼真阴,导致阴虚火旺。相火论影响下的治疗思想包括在药物治疗上的滋阴降火法以及养心正志的精神修炼、神志摄养之法。
    • 张岱年; 朱义禄
    • 摘要: 83.5.14张岱年主讲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儒家学说在封建时代是作为统治的思想,现在是作为历史的现象加以研究,但历史和现在总是有联系的。一、孔子的历史地位从战国到清末,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为什么孔子有如此影响呢?一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体系的思想家。这里当然有关于老子年代的争论,但老子的影响没有孔子大。孔子自己说自己的思想有个“一以贯之”的原则。他是总结了当时的历史、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知识的成果,提出“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