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机胺

有机胺

有机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2542933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石油化工、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5届年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有机胺的相关文献由2598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凤玉、崔鹏、钟洪玲等。

有机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42933 占比:99.98%

总计:2543357篇

有机胺—发文趋势图

有机胺

-研究学者

  • 魏凤玉
  • 崔鹏
  • 钟洪玲
  • 毛松柏
  • 史成武
  • 左永伟
  • 毕戈华
  • 毕玉遂
  • 黎建明
  • 夏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亚萍
    • 摘要: CO_(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本文综述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及燃烧前捕集三种CO_(2)回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鉴于燃煤烟气中CO_(2)分压低,适宜采用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重点介绍了氨水、有机胺、热钾碱、强碱等化学吸收剂捕集CO_(2)的机理及应用。
    • 瞿杨; 涂婷娟; 席红志; 唐兴波; 戴璐; 曹东
    • 摘要: 目的确定Cansolv尾气处理装置关键工艺参数对尾气达标排放的影响,实现尾气中SO_(2)达标排放。方法通过分析尾气S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认为排放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主要受进入Cansolv装置尾气中总硫含量、有机胺中热稳定盐含量、贫液pH值和DS溶液循环量等操作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以下措施优化了装置的工艺操作:(1)稳定脱硫装置操作,减少酸气、闪蒸气组成及流量的波动;(2)严格按照H_(2)S与SO_(2)体积比为2∶1进行配风控制;(3)控制进入SO_(2)吸收塔过程气的SO_(3)酸雾等杂质体积分数在10×10^(-5)以下;(4)优化胺液净化装置的运行;(5)严格控制DS溶液系统中热稳定盐与DS有机胺物质的量之比为1.1~1.3;(6)控制DS贫液质量分数和贫度。结论采取以上措施后,装置排放尾气中SO_(2)质量浓度≤400 mg/m^(3),满足GB 39728-202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硫磺回收装置总规模≥200 t/d时的SO_(2)质量浓度排放限值要求。
    • 韩培林; 桑子容; 陈杰; 吴云; 张勇
    • 摘要: 采用有机胺沉淀法,在一定温度下向硫酸镍溶液中加入有机胺,反应后将溶液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进行洗涤和干燥,成功制备出球形氢氧化镍,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粒度分析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粉体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所得球型氢氧化镍颗粒粒度与形貌均符合国家标准。所提出的有机胺沉淀法制备球形氢氧化镍,所得产品粒度均一,分散性良好,同时具有独特的微观形貌,符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要求。而且该方法大量减少了氢氧化钠和氨水的使用,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避免了氨氮废水的产生,对球形氢氧化镍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任晓萱; 姚小红; 孟赫
    • 摘要: 本研究聚焦2019年8—10月、11—12月在青岛近海岸地区在线离子色谱观测数据,并以8—10月Denuder采样器同步测定的气态和颗粒态氨和有机胺为辅助,分析了氨和有机胺的浓度变化、气体来源以及气粒分配。结果显示,观测期间氨气和气态有机胺分别受海洋源和陆地源的影响。在8—10月观测时段,来自陆地源的氨和有机胺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海洋源。NH_(3)和DMA_(gas)通常在每天的6:00—8:00、10:00—12:00出现较高值。NH^(+)_(4)、DMAH^(+)、NO^(-)_(3)通常在每天的3:00—6:00出现较高值。在11—12月观测时段,来自陆地源的浓度水平与海洋源相当,在此基础上,利用E-AIM-Ⅱ热力学平衡模型研究了氨和有机胺的气粒分配,模拟结果显示:在8—10月观测期间,气粒分配浓度与相对湿度具有一定的关系,而11—12月并非如此。
    • 刘飞; 祁志福; 方梦祥; 申震; 厉宸希
    • 摘要: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唯一可大规模捕集烟气CO_(2)的技术路线,有机胺是常用的吸收剂,有机胺挥发性对系统运行成本、环境污染等影响较大。本文对比了目前文献中用于测量有机胺气液平衡的静态总压法、改进型沸点仪、在线傅里叶红外等实验装置和方法,介绍了描述有机胺体系的Wilson模型、NRTL模型、UNIQUAC模型等热力学模型,重点综述了影响有机胺吸收剂挥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极性基团如羟基、伯氨基等有利于降低胺挥发。温度主要是影响亨利常数和饱和蒸气压,摩尔分数主要影响胺分子活度系数。常规胺基吸收剂的挥发性随CO_(2)负荷增加而减小,弱极性吸收剂的挥发性受到离子强度影响更大。结合烟气CO_(2)捕集特性,提出下一步有机胺吸收剂挥发性研究的主要方向。
    • 温春英
    • 摘要: 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总氮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_(3)^(-)、NO_(2)^(-)和NH_(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由于某批水样总氮的测定结果为1.77mg/L,外检结果为1.30mg/L,两者存在较大差值,且在总氮测定过程中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为0.168Abs,不符合国家标准方法中规定的“试剂空白吸光度不超过0.030Abs”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总氮测定结果异常进行试验研究。
    • 田文; 吉俊懿; 岳海荣
    • 摘要: 创新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科学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基于热点科学研究技术开设创新训练课题是创新实验的主要源泉之一。依托现有的重大和热点的科学研究设定的创新实验,基于碳中和的国家重大需求和低碳化工的学科背景,以碳捕集技术中的新型溶剂吸收法为实验内容开设本科生创新实验,重点围绕新型吸收剂中不同醇和水配比对吸收剂粘度和CO_(2)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在结果分析中通过结合化工原理、反应工程等专业知识分析吸收剂粘度对气液传质过程的影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 黄惠珠; 张千强; 何物强
    • 摘要: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有机胺中硫酸根含量,考察了盐酸加入量、溶液蒸干程度、残硫补正值等实验条件。使用盐酸蒸发样品溶液中的低价态硫,不能蒸发的硫以硫酸根形式存在,可在光谱仪上直接测定,该方法结果准确、简便快速。方法检出限为0.45mg/L,加标回收率在98.5%~100.2%之间,测定范围为10~100g/L。
    • 荣振洋; 祁路明; 刘清; 费兆阳; 崔咪芬; 乔旭
    • 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CO_(2)过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控制CO_(2)浓度增长的方法。直接空气捕获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实现碳排放负增长的技术。固体胺吸附剂,特别是硅载体固体胺吸附剂,因其具有高吸附能力、抗腐蚀、低能耗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并用于环境空气中捕获CO_(2)。将硅基固体胺吸附剂按照负载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硅基载体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提出粉末状固体胺吸附剂在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整理并分析了固体胺吸附剂当前的成型方法;指出了开发高吸附量、高稳定性的成型固体胺吸附剂是CO_(2)吸附剂工业化的未来趋势。
    • 赵守霞; 曹卫荣; 牛婷婷; 高宁; 邓海; 何艳红; 江浩; 姜轩; 姚勇; 张嘉康
    • 摘要: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多数压水堆核电站水化学处理方法逐渐从磷酸盐处理转变为全挥发性处理(AVT)。大多数的压水堆核电站选择使用氨作为pH控制剂,少数核电站选择采用了添加吗啉的方案。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ETA和其他有机胺的添加方案也逐渐被采用,其可以进一步减少铁在蒸汽发生器中的沉积及解决二回路系统的FAC问题。此后,有机胺的使用进一步被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