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1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98207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理教学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板块运动的相关文献由87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文耀、魏东平、孙付平等。

板块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1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98207 占比:99.50%

总计:98702篇

板块运动—发文趋势图

板块运动

-研究学者

  • 朱文耀
  • 魏东平
  • 孙付平
  • 杨志根
  • 臧绍先
  • 赵铭
  • 金双根
  • 马宗晋
  • 傅容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多明; 成英燕; 常春涛; 卢浩; 王周杰
    • 摘要: 针对目前常用站点坐标时序来反演板块运动趋势,却很少意识到板块运动也是引起站点坐标变化主要因素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板块运动模型改正测站坐标时序解算精度的思路。以斯克里普斯轨道和永久阵列中心(SOPAC)网站提供的2017—2019年共3a的全球单日松弛解H文件作为原始数据,选择北美(NOAM)、欧亚(EURA)、澳大利亚(AUST)、南美(SOAM)4个板块为研究区域。实验结果表明,顾及站点距离板块边界的有效距离,施加板块运动模型后,能有效提升站点水平方向坐标时间序列的精度,各板块内平均精度提升率都能达到60%以上,同时验证了模型在站点水平速度场解算中的可用性。
    • 冯怀伟; 许淑梅; 王大华; 肖永军; 王金铎
    • 摘要: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变化及原型盆地性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段红山、霍布逊凹陷中、新生界野外地质露头追踪、钻井(孔)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划分对比及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的研究,认为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呈现出形象的“跷跷板”移动现象,这种现象与凹陷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性质及板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下侏罗统局限于红山小型断陷盆地,中侏罗统范围向南扩大到霍布逊凹陷,与羌塘板块、拉萨地块与亚欧板块两次俯冲挤压碰撞之间的应力松弛作用有关,此作用在早侏罗世导致北部红山地区的板缘裂陷,在中侏罗世扩展到南部的霍布逊地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沉积中心位于红山挤压型盆地,这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导致柴北缘地区构造反转有关;古近系在北部红山凹陷的发育而在南部霍布逊凹陷的缺失,与新特提斯洋东部闭合首先导致霍布逊地区隆升有关;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南部霍布逊凹陷,与此时柴北缘及周缘山系全面隆升导致沉积中心南移有关。
    • 韩辉
    • 摘要: 为实现对矿山更安全地露天开采,对皖南地区矿山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皖南地区矿山的概况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皖南地区矿山水文地质的具体特征,通过对矿山所在地理位置的分析,了解其先天气候条件以及板块运动因素,对该矿山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的成因机制进行研究,探究多种因素对矿山地区的水文地质产生的影响,进而实现对皖南矿山更安全更环保的开采工作。
    • 赵政权
    • 摘要: 针对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地壳运动变化剧烈的问题,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基于欧拉矢量构建云南及周边地区(坐标为21°N~33°N,98°E~112°E)高精度水平速度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估及结果可视化输出.实验结果表明:云南及周边地区整体具有西北向东南运动的趋势.整体测站平均速度为:东(E)方向为11.31 mm/a、北(N)方向为-24.86mm/a.对该模型精度表明分析表明:E、N方向的内外符合速度残差绝对值为0.3~0.6 mm/a,中误差为0.5~0.9 mm/a,其最大值为2.802 mm/a,内外符合精度保持在同一精度水平,基于欧拉矢量法建立云南及其周边地区水平速度场模型的精度,在E、N方向的精度能达到1 mm/a,对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输出(空间分辨率为1°×1°),可以更加直观、高效地看出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 卢君辉; 董世龙
    • 摘要: 上期说到,在距今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生命大爆发",短期内出现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特物种,海洋也变得不再沉寂,逐渐显现出盎然的生机。随着寒武纪结束,地球迎来了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奥陶纪。如果你有一张奥陶纪的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它与现在的地图截然不同——陆地板块从连成一体的超大陆逐渐变得四分五裂,往各个方向漂移。剧烈的板块运动不仅造成了大量分散的陆地和岛屿,还导致大量的海底岩浆涌出。
    • 李英俊
    • 摘要: 教材分析:在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本册书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得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赵旭坤; 梅泽; 王栋
    • 摘要: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和半参数模型对2010-2014年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在环渤海区域的地壳运动监测的GPS速度场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对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残差都非常小,说明半参数模型和最小二乘配置两种模型分别利用"非参数"和"信号"都可以有效描述板内不规则形变,能明显改善经典刚体地壳运动模型难以顾及板内形变的缺陷,其形变分析结果可为环渤海区域的地壳运动的后期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 摘要: 法国版金星存在板块构造?长期以来,在行星科学家的眼中,金星的岩石圈是不可移动的完整固体板块。但在重新分析“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的雷达数据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金星近期存在板块运动的迹象。他们在观察金星低地的图像时,发现了大量长度达100~1000千米、似乎被移动过的构造。
    • 柯明
    • 摘要: 地理图像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图导学也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图解法将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将图解法在初中地理"板块的运动"这一课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先介绍了图解法的定义,再探讨了其在初中地理中的运用策略,以期能够为今后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 朱玉芳(整理); 彭姝疑(整理)
    • 摘要: 人口的集聚与价值的创造@吉林天学行政学院教授于君博大多数城市的决策者都会很快认识到,一座城市要生存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那么它必须能够持续地吸引而非流失人口、创造而非摧毁价值;相应地,全世界的城市决策者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吸引人口、创造新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