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林龄

林龄

林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33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生态学报、河北林果研究、桉树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学会朗乡现场学术讨论会等;林龄的相关文献由1858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晚霞、杜虎、何斌等。

林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6 占比:98.6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1.13%

总计:533篇

林龄—发文趋势图

林龄

-研究学者

  • 彭晚霞
  • 杜虎
  • 何斌
  • 杜阿朋
  • 宋同清
  • 曾馥平
  • 王志超
  • 刘金山
  • 竹万宽
  • 丁国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冉松松; 许子君; 万晓华
    • 摘要: 凋落物作为森林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其产量是调控森林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因子。以皆伐后,不同年龄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的森林生产力变化规律与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年生产量5.1~8.2 t·hm^(-2),且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杉木人工林年凋落物年生产量为2.0~3.1 t·hm^(-2),且不同林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两种恢复模式下,各林龄阶段的凋落物均以凋落叶为主,凋落物各组成比例顺序依次为叶>杂>枝。在同一林龄阶段,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各组成年产量均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结果表明,与人工林相比,自然恢复模式更有利于凋落物量的增加,有利于森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维持。
    • 张勇; 吴翠蓉; 高海力; 王潇璇; 姚任图; 胡卫江; 刘海英
    • 摘要: 【目的】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阐明不同林龄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可为林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2、5、7、12年生的香榧幼龄林内分别设置4个样地,调查地径、株高,采用全收获法测定标准株生长量,采集标准株叶片和0~10、10~30 cm土壤层分析样品,测定C、N、P质量分数,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1)不同林龄香榧叶片C质量分数相对稳定,平均值为482.83 g·kg^(-1);随着林龄的增大,香榧叶片N质量分数和N/P降低,且2年生香榧显著高于7、12年生(P<0.05),叶片C/N增大,且2年生香榧显著低于7、12年生(P<0.05);2)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C、N、P质量分数和C/N呈升高趋势,而N/P下降,其中12年生香榧土壤C、P质量分数及10~30 cm土层C/N显著高于2年生(P<0.05),0~10 cm土层N/P则表现为12年生显著低于2年生(P<0.05)。3)同一林龄土壤C、N、P质量分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叶片N质量分数与土壤N/P、叶片P质量分数与土壤C、P质量分数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C/N、N/P与土壤C/N、N/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香榧幼龄林的生长主要受到N的限制,可适当增施N肥,提高香榧人工林的生产力。
    • 张淑兰; 韩勇; 杨盼; 闫育盈; 刘昭雪; 李卓瑶
    • 摘要: 麻栎林普遍存在于汉江上游,其涵养水源能力的发挥对维持汉江上游流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20年12月对汉江上游天柱山3个不同林龄(15 a、25 a、33 a)的麻栎林样地进行了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调查,利用浸泡法测定了枯落物各水文功能指标,运用熵权法对3个林龄麻栎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麻栎林枯落物总厚度在3.0—4.8 cm,蓄积量介于13.76—14.39 t·hm^(−2),二者在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591;P=0.993);不同林龄麻栎林内半分解层枯落物的瞬时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略大于未分解层的;二者的枯落物瞬时持水量均在10 min内快速增加,20 min后缓慢增加,其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R^(2)为0.7646—0.9606;未分解层枯落物的瞬时持水量表现为15 a>33 a>25 a,而半分解层的则表现6 h之前25 a的略大于15 a的,之后二者的持水量几乎相等,但二者均大于33 a的;相应的不同林龄内未分解层和半分解的枯落物吸水速率均在20 min内很快降低,2 h之后吸水速率以接近0的趋势变小,其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为0.9933—0.9943;未分解层的枯落物瞬时吸水速率表现为15 a>33 a>25 a,而半分解层的表现为25 a>15 a>33 a;不同林龄的枯落物自然持水率差异显著(P=0.017),总枯落物层、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自然含水率的大小依次均为15 a>33 a>25 a,而自然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在林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508;P=0.428;P=0.997);不同林龄内枯落物最大拦蓄量介于21.22—26.03 t·hm^(−2),有效拦蓄量介于6.45—14.52 t·hm^(−2),二者在不同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331),主要受枯落物自然持水率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大小依次为33 a(35.45)>25 a(34.10)>15 a(30.35)。
    • 侍世玲; 任晓萌; 张晓伟; 蒙仲举; 王涛
    • 摘要: 为探究库布齐沙漠东北缘沙枣防护林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为荒漠防护林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林龄(3 a、9 a、15 a)沙枣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0 m×30 m代表性样地,在0~50 cm土壤剖面分层取样,分析不同林龄沙枣林地土壤养分元素以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沙枣防护林不同土层pH总体波动不大。沙枣林地养分元素受林龄和土层深度影响明显,表现为随林龄增加其养分含量显著提高,且沿土壤剖面垂直递减,呈现一定的表聚现象;其中,林龄对土壤速效钾、全磷、全钾影响较大,林龄为15 a较裸沙地分别增加152.2%、58.0%、69.5%。不同林龄沙枣防护林0~50 cm土层的C:N、C:P和N:P分别为9.25~18.99、4.78~5.96和0.31~0.63,且均受到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双重作用。综合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可知,库布齐沙漠东北缘沙枣防护林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显著,且林地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受C、N元素的影响,土壤N元素矿化能力稍弱,氮素贫乏,在后期经营管理中应适当施加氮肥。
    • 徐丹丹; 王浩斌; 濮毅涵
    • 摘要: 氮沉降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研究着重于氮沉降对人工林生长的即时性影响,而对人工林生长的滞后性影响或效应研究却十分缺乏。氮沉降的滞后性效应是其逐渐改变人工林生态功能的体现,而且滞后性影响机制与即时性影响完全不同。因此,以氮沉降对人工林的滞后性影响为主线,分别综述不同氮沉降浓度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氮沉降对不同林龄人工林的影响,不同管理模式下氮沉降对人工林的影响,氮沉降对人工林生长的滞后性影响和即时性影响的区别。
    • 张勇; 刘海英; 吕爱华; 吴翠蓉; 吴家森; 傅伟军; 王晓晓; 蒋仲龙
    • 摘要: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仙居县3、9、14、21年生根系和土壤微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杨梅根系C、C:N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根系N、P含量降低,而C:P、N:P则增大;21年生杨梅根系N含量显著低于3年生(P<0.05),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5);21年生杨梅根系C:P、N:P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从根系N:P的变化可知,随着林龄增大,杨梅生长受到P的限制更加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微生物量磷(MBP)含量和MBC:MBN、MBC:MBP表现为先明显下降而后略有升高,而MBN:MBP总体呈现上升趋势。3年生杨梅MBC含量和MBC:MBN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MBN、MBP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P<0.05);9年生MBC:MBP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5);3年生0—10 cm土层的MBN:MBP显著低于其他林龄(P<0.05),而21年生的10—30 cm土层的MBN:MBP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从土壤微生物量N:P的变化可知,幼龄杨梅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林龄达14年后,其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
    • 王晓艳
    • 摘要: 为探究林下套种鼠茅草对不同林龄油茶根际土真菌群落的影响,在覆盖鼠茅草条件和无鼠茅草覆盖条件下分别取3~5年生、10~15年生、50年生及以上的油茶根际土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覆草条件下的根际土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50年生及以上林龄的根际土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更高。在科水平上优势菌三形菌Trimorphomycetaceae在10~15年林龄的相对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三形菌属Saitozyma在10~15年林龄的相对丰度最高。在油茶根际土真菌群落及林龄相关性分析中陆生壶菌科Terramycetaceae相对丰度与3~5年林龄阶段正相关性最强;锥梗菌科Dissoconiaceae相对丰度与10~15年林龄阶段正相关性最强、黑球腔菌科Melanommataceae相对丰度与50年及以上林龄阶段正相关性最强。腐生菌的功能作用在覆草条件下更强,表明种植鼠茅草能更好地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从而为油茶的生长提供营养。总而言之,本研究证明了鼠茅草的种植能增加油茶根际土真菌微生物多样性、改善真菌群落的功能、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且在10~15年生阶段油茶效益最高,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刘凯; 陈乾; 王希贤; 汪国彬; 沈秋水;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林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阐明福建柏纯林和混交林中土壤肥力随林龄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林龄(15、21、33 a)福建柏纯林和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以21年生最高,33年生最低,15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最低,40~60 cm土层最高.15年生和21年生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8.98%和68.52%,而33年生混交林比同龄纯林高3.60%.15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高出29.29%,而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降低了35.04%和15.43%.15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同龄纯林提高了20.06%,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4.77%和4.86%.各林龄福建柏人工林土壤养分基本上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中上层有机质含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还显示出一定的土壤磷限制,导致福建柏各器官磷元素养分偏低.因此,在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适当添加含有一定量磷元素的速效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维持地力的同时,促进福建柏人工林可持续、健康发展.
    • 方培; 胡海波; 王霞; 陈建宇; 阮存鑫; 贾西川
    • 摘要: 以江苏省句容市不同林龄(18、30、45、67 a)麻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及其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氮、磷含量,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长,麻栎林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增加,而土壤全磷(TP)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处于较低含量水平(土壤TP含量均值为0.42 g/kg)。不同林龄之间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不显著,土壤C/P平均值(80.0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7)。随林龄的增长,麻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氮(MBN)、磷(MBP)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在林龄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TP与MCB/MBP、MBN/MBP显著负相关;土壤MBP与C/P、N/P显著负相关。因此,麻栎林土壤表现出全磷和有效磷的匮乏,林分生长受到磷的严重制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受土壤养分影响,且二者存在显著的生态化学计量耦合关系。本研究有利于系统、全面地揭示麻栎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对麻栎林合理经营、养分调控及生产力提高等具有指导作用。
    • 刘金山; 张蓓; 齐建文; 李凤武
    • 摘要: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不同树种和龄组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研究,以掌握其碳汇功能。结果表明,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碳储量为4 076.74万t,以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龄组以中幼林为主;平均碳密度为35.53 t/hm^(2),软阔类、硬阔类和针叶混交林平均碳密度较高;随着龄组增加,碳密度呈增加趋势;碳汇为447.24万t/a,以中幼林的碳汇为主,乔木林单位面积碳汇为3.7 t/hm^(2)·a。随着公益林的保护建设和植被恢复,森林将持续地发挥碳汇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