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管麻醉

椎管麻醉

椎管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06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与美容会议等;椎管麻醉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倪迪迪、刘孟蓓、刘江丽等。

椎管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061 占比:99.35%

总计:17173篇

椎管麻醉—发文趋势图

椎管麻醉

-研究学者

  • 倪迪迪
  • 刘孟蓓
  • 刘江丽
  • 周晓霞
  • 孙卫峰
  • 孙景雄
  • 李亮
  • 李新聪
  • 杨明会
  • 林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缪国莉; 魏潇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IVC)塌陷在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发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行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200例,据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AP)分为血压正常组和低血压组,绘制IVC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ROC曲线。结果:下腔静脉横截面积塌陷指数(CIsivc)和直径塌陷指数(CIdivc)预测麻醉诱导后出现低血压现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和0.917,敏感度分别为0.896和0.874,其特异度分别为0.832和0.95。结论:采用便携超声测量IVC塌陷能较好预测低血压现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何利方; 徐建飞; 鲁华荣; 姜景卫; 吴超; 朱龙飞; 毛晨俊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辅助定位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在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的穿刺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下肢手术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100例)和传统组(100例)。两组均在椎管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治疗,超声组术中采用超声辅助定位方式,传统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式。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麻醉优良率,术后1 h、6 h、12 h和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和术后6 h、1 d、3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以及穿刺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术前和术后6 h、1 d、3 d的MMSE评分均无明显差异(χ2=0.23,t分别=0.22、1.88、1.91、0.29,P均>0.05)。但超声组患者的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平均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均少于传统组(t分别=15.57、25.52、40.84,P均<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χ2=14.97,P<0.05);超声组术后1 h、3 h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t分别=7.78、4.12,P均<0.05);超声组的腰痛和头痛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结论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比较,采用超声辅助定位对下肢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椎管麻醉可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 马姣姣
    • 摘要: 目的 观察椎管内麻醉期间行音乐干预对急诊剖宫产产妇焦虑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剖宫产产妇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的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期间进行音乐干预,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和状态焦虑表(S-AI)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生效后即刻的焦虑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产后12 h、24 h、72 h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应激反应指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观察组产妇麻醉生效后即刻NRS和S-A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期间行音乐干预通过减轻术中噪音的干扰和促进脑垂体分泌内啡肽有效的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
    • 柳小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在下肢骨折神经阻滞联合椎管麻醉患者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神经阻滞联合椎管麻醉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9月,n=60)及观察组(2018年10月-2019年10月,n=60),对照组实施麻醉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麻醉科主任-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小组"四级质量控制麻醉管理体系对患者实施管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麻醉苏醒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低体温、寒战、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及血压过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级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提高专科麻醉护理管理水平,降低下肢骨折神经阻滞联合椎管麻醉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麻醉安全性及术后麻醉苏醒质量,提高患者麻醉满意率.
    • 张元芹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骨科手术实施椎管内麻醉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两组,观察组采用椎管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率变化、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较小,且P>0.05;观察组在术后12h、24h的疼痛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高龄骨折手术时选用椎管内麻醉术后疼痛感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为稳定.
    • 刘学芳
    • 摘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椎管麻醉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100名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所有被选取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实行椎管麻醉,一组设为对照组,实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中术中失血量、苏醒时间、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麻醉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较优,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证其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姜鹏
    • 摘要: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和椎管麻醉用于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椎管麻醉,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完全苏醒时间、阻滞效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589.5±63.7)ml少于对照组的(673.4±58.6)ml,完全苏醒时间(22.6±5.4)min短于对照组的(37.5±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麻醉方式应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而且阻滞效应比全身麻醉更优良,并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以予以极力推广.
    • 赵丽红
    • 摘要: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椎管麻醉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住院分娩的159例产妇,其中72例实施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87例实施舒适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程,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呼吸抑制、心率降低、血压下降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椎管麻醉分娩期间予以舒适护理可缩短产程,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