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手术

下肢手术

下肢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89702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下肢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32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敏、谢林碧、彭丹丹等。

下肢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3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9702 占比:99.85%

总计:690743篇

下肢手术—发文趋势图

下肢手术

-研究学者

  • 王敏
  • 谢林碧
  • 彭丹丹
  • 夏艳
  • 李霞
  • 贺文英
  • 刘静
  • 叶彤
  • 吴文春
  • 吴新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亚囡; 佘濛; 高子军; 李静; 张禄露; 董补怀
    • 摘要: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肢体闭塞压设定止血带压力对下肢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前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控制性降压联合肢体闭塞压法设定止血带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收缩压+150 mmHg设定止血带压力。记录入室收缩压、止血带压力设定值、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记录两组术后6、24、48 h止血带部位和手术部位的VAS评分。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于术前(T_(0))、放气后8 h(T_(1))、放气后24 h(T_(2))测定肌酸激酶(CPK)和肌红蛋白(Mb)的浓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48 h测量大腿围,并计算术后与术前的差值。记录止血带相关高血压、皮肤压红、寒战和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14天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膝关节评分。结果:两组均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术中平均动脉压和止血带压力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6、24 h试验组的止血带部位疼痛和手术部位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_(0)时比较,T_(1)、T_(2)时两组血清CPK和Mb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14天ROM和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肢体闭塞压设定止血带压力的方法在提供同样良好手术视野条件下,不仅降低了止血带压力,还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和软组织损伤。
    • 张调平; 杨红云; 潘璐; 柴玲玲; 邵凌波
    • 摘要: 不论平时与战时,对创伤性下肢伤口出血、院前急救以及下肢手术应用充气止血袖带,可减少出血、便于伤口处理,明显降低了输血量,有利于手术操作^([1])。但是,对于肥胖患者,股部呈圆锥形,应用充气止血袖带后,易发生止血袖带下滑,影响了止血带应用的效果^([1-2])。我院采用胶布粘贴向上牵拉的方法,防止了止血袖带下滑,取得了满意效果。
    • 郑小东
    • 摘要: 目的对比椎管内麻醉与全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的8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通过奇偶数法均分,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指标、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和术后语言陈述时间分别为(7.54±1.42)、(8.21±1.96)、(12.35±5.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麻醉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6、19.525、16.817、14.339,P<0.05);手术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时间、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18.491、11.512、8.317、10.498,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9、9.547、11.751、8.566,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比较,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采取椎管内麻醉,可改善麻醉指标和手术指标,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
    • 漆钰; 张倩; 况雪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行下肢手术的82例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3 mL、0.33%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采用3 mL、0.50%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T_(0))、麻醉后30 min(T_(1))及手术结束时(T_(2))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效果、患侧、健侧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麻醉前(T_(0))、麻醉后30 min(T_(1))及手术结束(T_(2))时HR及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时HR及MAP水平高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56%)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观察组患侧、健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健侧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高龄下肢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减轻对健侧的影响,提高麻醉安全性。
    • 陆国能; 蓝晟恺; 胡春江; 黄柳; 张裕资
    • 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预防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R)患者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椎管-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止血带充气前(T1)、松开止血带10(T2)、30(T3)、60 min(T4)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OI、RI降低(P<0.05),PA-aO2增高(P<0.05),血清SOD水平降低(P<0.05),血清MDA、IL-6、IL-8、TNF-α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4时OI增高(P<0.05),PA-aO2、RI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增高(P<0.05),血清MDA、IL-6、IL-8、TNF-α水平降低(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肢体IR所致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 孙静; 杨琼; 詹强
    •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结合爱立敷泡沫敷料对下肢手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展开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结合爱立敷泡沫敷料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身体活动、营养、用药、SER、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身体活动、营养、用药、SER、ES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结合爱立敷泡沫敷料干预应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中,有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感染发生率,促进其健康行为养成,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护理能力。
    • 薛典富; 林贵文; 王长城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手术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病人患侧在超声引导下行前路腰方肌阻滞,注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不进行腰方肌阻滞,2组病人均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析2组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5个时间点的静态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情况,观察2组术后T_(2)、T_(3)、T_(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比较2组术后次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2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T_(1)、T_(2)、T_(3)、T_(4)各时段静态、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T_(2)、T_(3)、T_(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次日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早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郑洁; 何丽; 毛安琼; 汪信; 张英
    • 摘要: 目的探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下肢手术4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麻醉,对照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认知功能;对比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0.5h及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参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一的喉罩全麻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 孙秀英
    • 摘要: 目的探讨细化优质护理模式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细化优质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率、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更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更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采取细化优质护理模式,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何利方; 徐建飞; 鲁华荣; 姜景卫; 吴超; 朱龙飞; 毛晨俊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辅助定位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椎管麻醉在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的穿刺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下肢手术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100例)和传统组(100例)。两组均在椎管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治疗,超声组术中采用超声辅助定位方式,传统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式。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麻醉优良率,术后1 h、6 h、12 h和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和术后6 h、1 d、3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以及穿刺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术前和术后6 h、1 d、3 d的MMSE评分均无明显差异(χ2=0.23,t分别=0.22、1.88、1.91、0.29,P均>0.05)。但超声组患者的调整穿刺针方向次数、平均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均少于传统组(t分别=15.57、25.52、40.84,P均<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χ2=14.97,P<0.05);超声组术后1 h、3 h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t分别=7.78、4.12,P均<0.05);超声组的腰痛和头痛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结论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比较,采用超声辅助定位对下肢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椎管麻醉可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