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980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药业、海南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6年年会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献由4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娜、辛学东、付历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9805 占比:99.79%

总计:89991篇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发文趋势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研究学者

  • 李娜
  • 辛学东
  • 付历
  • 何开华
  • 刘宏飞
  • 刘昌秀
  • 刘晓宁
  • 刘晓捷
  • 刘鹏
  • 古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子轩; 孙琳; 张晓勇; 韩景田
    • 摘要: 目的分析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治疗,参照组患者按照全身麻醉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参照组的26.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和全身麻醉相比,对患者的效果更佳,并且安全性更高。
    • 杨昌雄; 张合茂; 王超; 苟涛; 刘光钊
    • 摘要: 目的分析不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右美托咪定单次周围神经区域给药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接受手术患者麻醉镇痛药物使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全身麻醉,不使用局部麻醉药,对照组仅接受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基本临床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麻醉药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且术后所需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中联合右美托咪定局部周围神经给药不仅降低了术中、术后的麻醉需求,还降低了术后疼痛程度。且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提供了出色的镇痛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
    • 刘卢; 梁苏荣; 潘在礼; 许环航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的静脉优化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DEX泵注,B组给予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C组给予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的同时联合DEX泵注,泵注剂量与A、B组相同。各组均在用药10 min后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流动力学、镇痛和镇静效果,比较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在神经阻滞后(T1),B、C组MAP明显低于A组(均P<0.05);在手术开始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手术完成时(T4),C组MAP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B组MAP明显低于A组(均P<0.05);在T2~T4时,C组HR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在T1~T4时,B、C组RR明显低于A组(均P<0.05)。在T1~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均P<0.05);T1~T2时,C组BIS明显低于A、B组(均P<0.01),A组BIS明显低于B组(均P<0.05);T3~T4时,B组BIS明显高于A组和C组(均P<0.05)。C组患者对麻醉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A组(66.67%)和B组(66.67%,χ^(2)=9.017,P=0.003)。结论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中给予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提供更佳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胡细苟; 冷细红; 李小平; 宋毅文; 徐升
    • 摘要: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4例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结果 麻醉前及麻醉后15 min,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60、90 min,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35.96±10.56)、(132.58±12.47)、(133.85±10.42)mm Hg(1 mm 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120.56±9.85)、(120.42±10.49)、(122.52±11.2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60、90 min,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分别(80.20±6.22)、(78.59±5.12)、(79.53±6.45)mm Hg,高于对照组的(65.26±7.82)、(71.53±6.20)、(72.42±6.8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60、90 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7.06±2.42)、(77.50±2.74)、(77.22±1.86)次/min,均高于对照组的(75.41±2.50)、(75.82±2.26)、(75.78±2.23)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时,相比于全身麻醉,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更能提高临床麻醉效果,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更加稳定,提示该麻醉方案可在临床中推崇。
    • 张宝剑; 徐娟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高危患者实施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本院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高危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30例,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T1、T2、T3时刻心率较对照组更低,且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更高,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高危患者实施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 谢文武; 曾小刚
    • 摘要: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行IFF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30 min、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分表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分表(MoCA)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麻醉30 min时研究组患者的MAP、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手术前后MAP、HR值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手术后,两组患者的MoCA、MMSE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术后Mo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MoCA、MMSE评分差距较对照组小。此外,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IFF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小剂量丙泊酚的麻醉方式,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较好,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郑洁; 何丽; 毛安琼; 汪信; 张英
    • 摘要: 目的探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下肢手术4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麻醉,对照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认知功能;对比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0.5h及手术结束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参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一的喉罩全麻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
    • 熊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与镇痛方法分为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组(持续镇痛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经静脉自控镇痛组(自控镇痛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持续镇痛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29/30),高于自控镇痛组76.67%(23/30)(χ^(2)5.192,P<0.05)。术后2 h、12 h、1 d、2 d,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自控镇痛组(P<0.05)。T_(1)、T_(2)、T_(3)、T_(4),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均高于自控镇痛组(P<0.05)。T_(1)、T_(2)、T_(3)、T_(4),持续镇痛组患者的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血糖水平均低于自控镇痛组(P<0.05)。持续镇痛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低于自控镇痛组的30.00%(9/30)(χ^(2)5.455,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B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合髂筋膜置管持续镇痛的价值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合经静脉自控镇痛高。
    • 张秀敏
    • 摘要: 目的:对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6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分别予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5.14±0.54)min、麻醉阻滞时间为(8.01±0.07)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5.87±1.65)min、麻醉阻滞时间为(8.75±2.65)min,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予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 李巧云; 张海华; 许福生; 刘金花; 许荔
    • 摘要: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术后1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B组T2~手术结束即刻(T4)时间点SpO2、MAP、HR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 d 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B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则短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