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亡因素

死亡因素

死亡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009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肺循环病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2012全国儿科影像医学高峰论坛等;死亡因素的相关文献由59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光、刘灵慧、李青等。

死亡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4.9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5009 占比:94.90%

总计:5278篇

死亡因素—发文趋势图

死亡因素

-研究学者

  • 冯光
  • 刘灵慧
  • 李青
  • 邓超
  • 陈善成
  • 任磊
  • 任莹
  • 刘世伟
  • 刘雷风
  • 吴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伟强; 彭奕华; 吴晓惠; 凌亚非; 陈红; 谭利明
    • 摘要: 目的:比较乳源县瑶族人群与武江区汉族居民的死亡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韶关市乳源县瑶族人群与武江区汉族居民的死亡相关信息,比较两个区域人群的死亡率及死亡因素构成比。结果: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乳源县瑶族人群报告死亡人数754例,武江区汉族居民告死亡人数3025例;2014年与2015年武江区汉族居民的死亡率(1.66‰vs 4.65‰)、(4.17‰vs 6.16‰)明显低于乳源县瑶族人群(P0.05);乳源县瑶族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构成比(35.81%vs 41.26%)明显低于武江区汉族居民(P<0.05),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构成比(26.66%vs 23.34%)明显高于武江区汉族居民(P<0.05)。结论:乳源县瑶族人群与武江区汉族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因素的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
    • 刘亚楠; 臧舒婷; 张俊梅; 任莹; 韩涵; 吴豪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死亡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2]。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是指为心脏病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3]。
    • 郑雅文; 李春杨; 颜学兵
    • 摘要: 目的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ditis,IE)病原菌敏感度及其院内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IE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点,探索病原菌构成、药敏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149例IE患者菌株阳性率69.1%,链球菌占比最高(52.3%),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50.0%,红霉素耐药达60.9%。院内病死率12.8%,女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0.845mmol/L是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链球菌属性IE常见,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女性、合并肾功能不全、并发HF、HDL-C降低的IE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高。
    • 胡明南; 臧舒婷; 任莹; 郭津津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就诊晚期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急诊就诊晚期肺癌患者83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急诊原因、预后情况和D-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血乳酸等信息,分析急诊就诊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急诊后3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急诊就诊的晚期肺癌患者中,男性占比67.47%,女性占比32.53%;年龄<60岁占比37.35%,≥60岁占比62.65%;腺癌占比59.04%,鳞癌占比21.69%,小细胞癌占比19.28%;急诊原因以肺部感染(62.65%)、呼吸衰竭(55.42%)、意识障碍(22.89%)为主;急诊后3个月内死亡率为63.86%.白细胞、白蛋白、D-D、IL-6、血乳酸水平和是否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为晚期肺癌患者急诊后3个月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升高、白蛋白降低、D-D升高、IL-6升高、血乳酸升高、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是晚期肺癌患者急诊后3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诊就诊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差,急诊后3个月内死亡率高,临床可结合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预后效果.
    • 李畅
    • 摘要: 在林业种植业中苗木种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林业种植的效果与苗木种植成活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苗木的种植问题人们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苗木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而造成林业苗木死亡的现象.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造成林业苗木种植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提升苗木种植的成活率,积极改善自然环境并优化林业绿化工作,以期为发展林业产业做出贡献.
    • 龚静; 包照亮; 李燕娜; 张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近10年孕产妇死亡因素,为育龄期女性孕前妊娠风险评估和妊娠期母儿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9例孕产妇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史及手术史、疾病确诊时间、妊娠终止方式和死亡原因.结果 29例死亡孕产妇中,1例无心脏病,其余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产前心脏病妊娠风险分级评估Ⅲ级2例、Ⅳ级26例.17例妊娠前确诊患有心脏病、9例妊娠期确诊患有心脏病、2例分娩后确诊患有心脏病;8例有心血管手术史、21例无心血管手术史.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结果显示,红色27例(93.1%)、红色+紫色2例(6.9%).23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5例自然分娩,1例妊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分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合并其他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肺动脉高压(PAH)危象、PAH、恶性心律失常、肺动脉瘤破裂,妊娠合并非心脏病包括感染、羊水栓塞、肺栓塞.结论 近10年本院孕产妇的主要死因为妊娠合并心脏病、感染、羊水栓塞、肺栓塞.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临床应严格进行规范的围产期保健和管理,改善母婴结局.
    • 韩云毅; 孙永青; 康建国; 赵大中; 蒋育欣; 任磊; 邓超
    • 摘要: 背景:国内外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卧床保守治疗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高龄脆性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行保守治疗的≥75岁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48例;年龄为75~100岁,平均(83.7±5.5)岁;股骨颈骨折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死亡组21例,分析两组的死亡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部位、住院时间、内科合并症、伤前活动能力以及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住院期间,75例患者中21例死亡,死亡率为28.0%,其中16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1例死于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年龄≥85岁和伤前活动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85岁(P=0.047),伤前活动能力(P<0.01)是高龄脆性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85岁、患者伤前活动能力差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后应积极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必要时无需严格卧床以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 付晓华; 冯学芳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内创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的分析,深入探究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旨在为后期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内创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相应的急救建议.方法 为了全面提高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EICU治疗的354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对这354例创伤患者死亡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 男性创伤患者共有224例,女性床上患者共有130例,而患者的平均年龄约为48.5岁,最终死亡的患者共有52例.因交通事故而受伤的患者共有269例,是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高处坠落而受伤的患者共有45例,其他原因而造成死亡的患者共有21例.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通过年龄,心理学评分,以及死亡风险率及因损伤严重度评分,评分越高,患者越危险,以此实现对死亡高风险创伤患者的早期识别.结论 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内创伤患者住院的早期,医护人员就可以根据创伤患者的年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预计死亡风险率及损伤严重度评分明确患者的具体状况,以及患者死亡风险率,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全面提高其工作的质量,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韩云毅; 孙永青; 康建国; 赵大中; 蒋育欣; 任磊; 邓超
    • 摘要: 背景:国内外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卧床保守治疗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高龄脆性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行保守治疗的≥75岁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48例;年龄为75~100岁,平均(83.7±5.5)岁;股骨颈骨折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死亡组21例,分析两组的死亡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部位、住院时间、内科合并症、伤前活动能力以及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住院期间,75例患者中21例死亡,死亡率为28.0%,其中16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4例死于心血管疾病,1例死于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年龄≥85岁和伤前活动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85岁(P=0.047),伤前活动能力(P<0.01)是高龄脆性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85岁、患者伤前活动能力差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后应积极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必要时无需严格卧床以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 胡永东
    • 摘要: 随着国家对绿化环境的重视,城镇的绿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在绿化过程中,总避免不了林业苗木的死亡,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给绿化种植带来了困扰.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满足城市绿化进程,文章对林业苗木的死亡因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