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1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24330篇;相关期刊534种,包括世界教育信息、教育学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教育国际化论坛等;比较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3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时见、顾明远、王涛等。

比较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1 占比:5.14%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4330 占比:94.70%

总计:25692篇

比较教育—发文趋势图

比较教育

-研究学者

  • 陈时见
  • 顾明远
  • 王涛
  • 王长纯
  • 项贤明
  • 刘宝存
  • 袁利平
  • 冯增俊
  • 徐辉
  • 李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栗
    • 摘要: 挪威和卢旺达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截然不同,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挪威和卢旺达分别列为全球性别平等指数第2和第6名。两个差别很大的国家在处理和解决其教育系统中的两性不平等问题上,解决方式也不一样。挪威采取的是平等主义的大众教育,对教育采取整体办法,并确保教育领域中的两性不平等问题是可以公开讨论和处理;卢旺达推行的是"公民教育",虽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入学率,但在教育系统中缺乏对性别不平等的公开讨论。两个国家对教育领域中两性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两种解决办法的对比,有利于我们认识教育领域内两性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为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借鉴。
    • 王薇; 张宛
    •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比较教育学思想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相对主义思想流派影响深远。埃德蒙·金与布莱恩·霍姆斯作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比较教育研究框架。两人在思想主张上确有共同之处,他们都否认普遍教育规律的存在,关注文化独特性;主张价值判断,重视文化背景研究;一致坚持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同时,两人在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目的上、对于实证主义思想流派的学术态度上以及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的工具上,均存在着差异与分歧。对两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在微观上探明两人的比较教育思想主张,更可以在中观上认知比较教育相对主义思想流派,进而在宏观上把握比较教育思想演变的发展脉络及未来走向。
    • 苗颖; 宋强
    • 摘要: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美国以艺术教育为主要载体开展美育,在K-12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从美育的有为维度看,美国教育界在思想上认识到通过艺术教育开展美育的责任和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对美育的方法和课程进行了探索;从美育的有效维度看,受政策导向与社会观念的影响,美国K-12艺术教育的实施效果总体上并不理想,整体仍呈萎缩态势。美国K-12艺术教育的得失对我国开展美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需要根据新时代要求明确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通过有效的艺术教育,使美育与时代使命相吻合,与社会责任相匹配,与审美素养相一致。
    • 许凌博; 饶从满; 吴宗劲
    • 摘要: 比较历史分析作为一种研究传统,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教育学领域有所涉足,但应用比较历史分析进行的比较教育研究仍然极少。基于对比较历史分析的纵向溯源和横向比对,可以看出以科学化因果推断为目的、基于少数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基于过程追踪是比较历史分析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三者的结合使得比较历史分析有助于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化和纵深化。结合比较历史分析的特征分析可以明晰其对比较教育研究的联系和超越,其中联系体现在对两大研究传统流程的恪守和传承,而超越则体现在其可以使因果机制可视化,同时作出表意式诠释和通则式的解释,以及完成两大研究传统的桥接。结合实例的分析可以大体划分出比较历史分析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预测性和回顾性两种应用方式,并总结出比较历史分析在比较教育中的大体应用流程,即首先确定研究议题,其次划分历史时期,再次进行案例选择,而后进行因果推断,进而验证推断结论,最终得出结论。而经过对比较历史分析的优势和使用条件的讨论可知,比较教育研究者在其小样本量的、以因果推断为目的的案例研究中,可以通过比较历史分析的应用增进自身研究中表意式诠释和通则式解释的科学性。而中、大样本量和不以因果推断为目的的研究,则并不适用比较历史分析。
    • 吴宗劲; 饶从满
    • 摘要: 科学化乃是比较教育的一项未竟的事业.当前,无论是出于服务国家教育决策的需要,还是为了夯实学科的知识基础,我国比较教育都需要启动科学化进程,提升"比较方法"在因果分析和教育理论建构方面的效用.相较于过去受制于方法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比较教育的科学化在今天更具可能性:后实证主义为比较教育科学化提供了哲学基础;大数据时代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海量可供分析的数据资料;比较方法的突破性进展为比较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未来,比较教育需要加强研究者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注重对比较方法的跟踪研究和创新发展;发挥国别研究在比较教育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应有作用.
    • 鲍俊逸
    • 摘要: "比较"内含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实体性思维,存在于实体之间,致力于结构性的并置和借鉴;一种是关系性思维,存在于关系之中,致力于建构性的理解与对话.但两者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替代关系,而是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融合升级的辩证关系.因此,比较教育研究的思维逻辑不仅意味着生成性的结构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教育实践,而且意味着理解性的主观主义或解释主义的教育哲思,体现着人类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比较教育不只是基于若干研究对象的实体性对比和对照,更是以关系性思维在关系间建立人类理解的学问,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性存在,达成国际理解的复杂转换过程.从实体性思维到关系性思维,不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人文主义转向,而且也是对比较教育学科人文价值的再认识,最终将有助于推动比较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总体性的人文社会科学.
    • 闫温乐
    • 摘要: 2011年世界银行正式推出面向教育系统的评估工具"为了更好教育结果的教育系统测评".该测评主要通过问卷对受测国或地区的教师、学生、教育财政等13个领域的教育政策进行评级.实施十年来,这一测评在建立全球教育政策数据库、推动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也暴露出脱离发展中国家国情、建议流于表面、大数据挖掘有限等问题.上海参与世界银行教育系统测评的案例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从比较教育视域出发,在科学借鉴世界银行测评工具先进经验的同时,应客观认识世界银行推广测评工具的本质,深度参与国际教育测评,分享中国教育智慧,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 尹志超; 刘玉兰
    • 摘要: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开放,高端金融人才缺口明显,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建设国际接轨的一流金融类专业已迫在眉睫。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基于比较教育理念,结合文本分析法,对比国内外金融专业现状,探寻了世界一流金融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的特征。继而,立足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借鉴世界一流金融专业建设经验,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精神为内核,提出适应我国建设世界一流金融本科专业的对策建议。
    • 张尤波; 石智生
    • 摘要: 全球化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从而使得研究领域得到延展,研究视野也日渐开阔,相对应的研究重要性尽显无疑.但有机遇就会有挑战,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围扩大和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其要实现更好的突破与发展,研究视域转换、方法论素养提升等都是不容忽视的,这样本土比较教育的影响力、比较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贡献,以及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助力本土发展的作用才能达到最大化,智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才能得到稳固和提高.
    • 平晏
    • 摘要: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上半期是比较教育学的"因素分析时期"或"历史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注重教育制度的各种背景因素,旨在用历史地形成的背景因素解释教育.50年代后期,出现了对因素分析法的批评,历史的方法被认为是"非科学的",它只能解释教育现状,而不能得出法则性的结论,一些学者开始转向经验调查与理论分析,注重教育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旨在运用结论做出预测以及实施社会工程,这一时期因此被称为"科学分析时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