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歌剧

民族歌剧

民族歌剧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02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北方音乐、四川戏剧、戏剧之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舞台电影电视照明论坛 等;民族歌剧的相关文献由897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力、蒋海瑛、陈志音等。

民族歌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8 占比:63.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02 占比:36.03%

总计:1671篇

民族歌剧—发文趋势图

民族歌剧

-研究学者

  • 蒋力
  • 蒋海瑛
  • 陈志音
  • 居其宏
  • 景作人
  • 紫茵
  • 黄奇石
  • 张雪婷
  • 陈本谦(编译)
  • 卜大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锦
    • 摘要: 甘肃歌剧始终坚持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民族文化之本,注重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开发音乐素材,汲取民族艺术营养,突出民族特色。特别是从民族精粹、艺术之花的民间"花儿"中采撷、提炼、积聚,并不断做出深化和探索,以"花儿"为主要音乐创作素材,每部歌剧都带有"花儿"的影子。"花儿"已经成为甘肃民族歌剧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伴随着甘肃民族歌剧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并随之催化了民族歌剧新样式——花儿剧的诞生、成熟与定型。
    • 刘世英
    • 摘要: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新世纪以来优秀歌剧的代表,在表达形式上有了很多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歌剧在紧跟时代快速发展,本次选取了其中经典形象金环的主要唱段,通过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处理唱段的演唱与表演。
    • 刘世英
    • 摘要: 歌剧《党的女儿》是由总政歌剧团排演的经典歌剧之一,其中包含了戏曲等元素,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本文浅谈其中一重要选段《生死与党心相连》通过对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的分析来处理选段中的表演与演唱。
    • 陈思
    • 摘要: 2018年9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周长赋编剧,章绍同作曲的地方原创民族歌剧《与妻书》在福建大剧院首演,时隔两年后,于2020年12月重映。由此次重映版本,论述与福建原创歌剧相关的地方人物故事、地方演出力量、歌剧的戏剧表现、歌剧的人物形象塑造,阐述地方歌剧的发展以及不足。
    • 杨茜媛
    • 摘要: 歌剧《党的女儿》是我国极具代表性且富有爱国教育意义的民族歌剧作品,其中《血里火里又还魂》更是经典唱段。本文在结合个人演唱实践的基础上,从它的音乐创作特色、人物表演和演唱技巧等三方面来研究其艺术特色。
    • 徐文正
    • 摘要: 中国民族歌剧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念和艺术特色。在音乐形态的运用方面,板腔体咏叹调为主的"长歌"与抒情歌谣体的"短调"成为其中重要的形态,这既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其承担使命使然。从"延安时期"的初创阶段的探索尝试,经过"十七年时期"的定型与繁荣,至"新时期"一枝独秀的坚守,再到"新时代"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融入,"长歌"与"短调"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戏剧职能、形式、数量、创作手法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民族歌剧要在继承传统、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就必须在加强戏剧音乐性整体结构、各种音乐形态合理布局综合运用的同时,高度重视"长歌"与"短调"的创作,这不仅是中国民族歌剧民族性的体现,也是歌剧音乐戏剧性与时代性的需要。
    • 孙小雪
    • 摘要: 戏曲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表演形式,又发挥各类艺术形式的个性特征,达到艺术上的升华,同时它又蕴含“仁、义、礼、智”等多种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①。近些年来兴起的中国民族歌剧源于西方歌剧,后又通过借鉴,汲取众多戏曲元素,从而提高了民族歌剧的艺术水平,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经典剧目,包括《伤逝》《江姐》《党的女儿》等。其中,歌剧《运河谣》也大量运用了中国戏曲元素。在国家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背景下,戏曲也随着历史的长河涤故更新,歌剧《运河谣》通过创造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族特色表演风格,推动歌剧在我国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戏曲也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围绕民族歌剧中戏曲的运用展开研究。
    • 徐然
    • 摘要: 《运河谣》是我国近代非常优秀的民族歌剧,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手法上,借鉴西方歌剧的特点,使该歌剧更富有戏剧张力,一经演出,便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一部里程碑作品。本文从该歌剧经典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入手,浅析了歌剧的创作背景、故事简介以及咏叹调的创作和演唱特点,希望该研究可以促进大众对民族歌剧的喜爱,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并可以为民族歌剧演唱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黄凰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学模式的不断丰富,声乐课堂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其中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片段的演唱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众所周知,做歌剧演唱方面的研究是不容易的,目前没有一套完善的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片段演唱的声乐体系和深度的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片段演唱的理论专著研究出现,只有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成果。为此笔者对前人相关学术论文成果进行收集与整理,结合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与总结,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围绕相关文献查阅与索引,展开对本论文的研究。首先,梳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脉络;其次,研究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片段演唱在声乐课堂中的运用;最后,陈述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片段演唱在声乐课堂中的价值体现。
    • 史玉学
    • 摘要: 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演唱的教学与实践,具有“同根同源”“同兴共盛”的紧密联系。从高等教育视域下民族声乐演唱专业方向的视角来看,民族歌剧的繁荣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二者的“互为”,在于本源与发展过程中的共存、相携,在于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支撑、衔接,在于专业实践锤炼过程中的检验、反哺。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它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方向,80余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族声乐艺术编创、表演人才,并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教师资源。当下,距沈阳音乐学院成功复排、编创、上演民族歌剧《星星之火》,已时隔几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舞台和教学检验,如今再回看,在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实践上,在跨学科、跨专业的融通与协作上,它都提供了一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