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动载荷

气动载荷

气动载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73647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重量工程专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等;气动载荷的相关文献由1176位作者贡献,包括梁习锋、刘堂红、聂宏等。

气动载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3647 占比:99.61%

总计:73939篇

气动载荷—发文趋势图

气动载荷

-研究学者

  • 梁习锋
  • 刘堂红
  • 聂宏
  • 黄明其
  • 王前选
  • 邬平波
  • 邱志平
  • 高广军
  • 魏小辉
  • 鲁寨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少楠; 孟新意; 杨全; 王天
    • 摘要: 机翼上的控制面(副翼、襟翼等)通过自身的偏转使得机翼上产生的升力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飞机的各种机动动作。本文研究了控制面偏转对机翼展向升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一种控制面偏转形式对机翼根部弯矩的影响。为减轻机翼结构设计质量提出了一种思路。
    • 郭栋梁; 侯超; 朱臣; 熊文楠; 陈爽; 许晓斌; 杨华; 黄永安
    • 摘要: 飞行器表面气动参数特征是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的重要依据,而风洞试验作为最有效的测试手段,通常面临破坏结构、测量物理量单一等问题。提出曲面共形的柔性智能蒙皮测量技术,集成了多种超薄柔性传感器阵列,通过剪纸–拼接的完全共形方式集成到飞行器结构表面,在不改变结构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同步实时测量壁面静态压力、脉动压力、温度、壁面剪应力等多种气动参数。在直流式风洞、射流平台和FL–9风洞中对NACA0012机翼和飞行器尾翼进行了变风速和变迎角试验,分析风洞试验中采集获得的多种气动参数,验证了该系统的可用性,为风洞试验中柔性智能蒙皮多参量同步测量气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 郭少楠; 孟新意; 杨全; 王天
    • 摘要: 机翼上的控制面(副翼、襟翼等)通过自身的偏转使得机翼上产生的升力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飞机的各种机动动作。本文研究了控制面偏转对机翼展向升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一种控制面偏转形式对机翼根部弯矩的影响。为减轻机翼结构设计质量提出了一种思路。
    • 张立军; 胡阔亮; 焦刘阳; 孙学法; 张亚广; 刘静; 李昌良
    • 摘要: 为提高垂直轴风电机组的出力效果和使用寿命,对1.5 MW大型H型垂直轴风力机,以最大力矩系数和最小变异系数为研究目标,通过FLUENT软件研究反向旋转的双风机和三风机的排布方式对其气动载荷的影响,并提出采用变异系数衡量主轴偏振效应。结果表明最佳的双风机排布间距为Y_(r)=1.3D,最佳旋转方向为CFR;紧密排布条件下三风机最佳排布间距为X_(r)=(1.8~2)D和Y_(r)=1.6D,最佳旋转方向为CW3;双风机排布增大了叶片内外表面压差,其平均力矩系数相比单风机的最大提高了5.9%,变异系数降低了19.26%;三风机排布形成峡谷效应增大了下游风机的来流风速,其平均力矩系数相比单风机最大提高了5.53%,变异系数最小增大了1.27%,且后排风机排布在前排风机的中垂线上可获得最佳的增益效果。
    • 宋子帅; 潘喜英
    • 摘要: 为了研究直升机前飞时不同舱门打开程度对机身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SST k-ω(k-ω shear-stress-transport)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舱门开度1/4、1/2、3/4、全开4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直升机机身的阻力、滚转力矩、俯仰力矩、偏航力矩等参数,通过流场分析,研究了舱门开启程度对机身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舱门开启后,机身流场不对称现象明显,机身内部形成空腔流动,使机身阻力、俯仰力矩、偏航力矩增加。
    • 王金田; 盖杰; 余以正; 孙健
    • 摘要: 针对高速列车设备舱裙板在气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问题,对设备舱裙板的静压力和气动疲劳性能进行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依据高速列车设备舱裙板气动性能技术条件和试验周期要求,提出气缸加载试验方法并设计覆盖裙板和格栅的一体式工装,试验结果表明:设备舱裙板测点应力都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并且裙板无永久变形和损伤.通过接触非线性仿真分析将试验工装改进为分离式工装,分离式工装减重77%,可降低工装成本和缩短试验周期.
    • 冯海龙; 王博; 李红梅; 王域辰; 史伟华; 张骞
    • 摘要: 站台雨棚作为铁路重要基础设施,当动车组正线通过时会激扰雨棚造成结构损伤。为研究外部载荷激励下雨棚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某高铁车站站台雨棚结构动力仿真模型,仿真计算CR400AF型动车组以不同车速在雨棚中交会时的气动载荷和轮轨力。结果表明:动车组交会时产生的气动载荷和轮轨力与车速有关,随着车速提高气动载荷和轮轨力增大,且气动载荷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雨棚靠近线路中心位置处所受的气动载荷最大,雨棚宽度、长度方向所受气动载荷极值近似于呈对称分布,气动载荷随雨棚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雨棚振动响应与车速有关,随着车速提高雨棚振动响应增大;同等速度级交会工况下,雨棚端部振动响应比中部大;气动载荷和轮轨力对雨棚振动响应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气动载荷起主要作用。
    • 陆意斌; 王田天; 张雷; 姜琛; 田旭东; 施方成; 朱宇
    • 摘要: 通过动模型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对时速400 km不同编组(8车编组、16车编组和17车编组)单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和列车在最不利长度隧道内交会时的车体表面气动载荷进行研究,并基于雨流计数法与等效疲劳载荷公式对车体的等效疲劳载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列车通过隧道或列车隧道内交会时,车体等截面区域处的Δp(压力峰峰值)沿列车长度方向不断下降,并随着编组数增加而增加。单列车通过隧道时,8车编组、16车编组和17编组列车等截面车体区域处Δp的平均值分别为7440,8404和8479 Pa,16车编组列车和17车编组列车相比8车编组列车的Δp分别增加13.0%和14.0%;列车隧道内交会时,8车编组、16车编组和17编组列车等截面车体区域处Δp的平均值分别为12737,14503和14732 Pa,16车编组列车和17车编组列车相比8车编组列车分别增加13.9%和15.7%。车体表面等效疲劳载荷与编组数成正比,8车编组、16车编组和17编组单列车通过隧道时等截面车体区域的平均等效疲劳载荷分别为4677,5347和5434 Pa,16车编组列车和17车编组列车相比8车编组列车的平均等效疲劳载荷分别增加14.3%和16.2%;8车编组、16车编组和17编组列车隧道内交会时等截面车体区域的平均等效疲劳载荷分别为7819,8904和9125 Pa,16车编组列车和17车编组列车相比8车编组列车的平均等效疲劳载荷分别增加13.9%和16.7%;车体等截面区域平均等效疲劳载荷在其压力峰峰值的61%~65%区间内。
    • 廖俊; 王宁; 罗世彬; 李珺; 陈铮; 凌霖雨
    • 摘要: 为完成快速部署无人机充气机翼设计与分析,考虑翼型重合程度、蒙皮质量及加工工艺等因素对充气机翼设计的影响,对充气机翼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柔性薄膜理论,建立充气悬臂机翼的等效梁模型,提出一种充气机翼蒙皮应力计算及分析方法。对不同内外压差、气动载荷下的蒙皮应力分布及机翼充气压差对临界气动载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皮弦向应力极值出现在机翼中部和后缘气室,而展向应力极值出现在机翼上下翼面翼根处,这可为充气机翼的优化设计及强度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李婷婷; 李青; 涂国华; 袁先旭; 周强
    • 摘要: 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材料在气动载荷下发生机械剥蚀,进而影响绕流流态、气动性能、热载荷等,相关颗粒剥离动力学是高超声速热防护系统设计及防热材料体系评价中的共性基础性科学问题.研究通过近壁流动量纲分析,将烧蚀颗粒剥离过程模化为单个圆球惯性烧蚀颗粒在Couette流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并采用颗粒解析的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数值研究,获得了烧蚀颗粒关键特征参量对颗粒输运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颗粒/流体密度比ρ_(r)越大,颗粒惯性St越大,则颗粒水平和法向输运速度均减小;随着颗粒粒径d_(p)越大,颗粒惯性St越大,则颗粒水平输运速度减小,但是,法向输运速度和位移均因大颗粒受到更大的Saffman升力而增大.此外,烧蚀颗粒法向位移远小于水平位移,颗粒以水平输运为主.本研究最终建立了颗粒启动速度归一化表达式,发现归一化颗粒启动速度是颗粒和流体惯性的函数,即颗粒水平输运速度等于流体微团或中性浮力颗粒的速度减去惯性修正项.研究结果为烧蚀颗粒调制边界层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