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象学

气象学

气象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5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20522篇;相关期刊542种,包括海洋世界、气象知识、气象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二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等;气象学的相关文献由1877位作者贡献,包括巩远发、朱克云、范广洲等。

气象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5 占比:5.40%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20522 占比:94.32%

总计:21758篇

气象学—发文趋势图

气象学

-研究学者

  • 巩远发
  • 朱克云
  • 范广洲
  • 张杰
  • 肖天贵
  • 毛文书
  • 王伟
  • 陈权亮
  • 赖欣
  • 李国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笑涵; 吕凌峰
    • 摘要: 受晚清重农政策的影响,竺可桢赴美留学的初衷是学习农业,但由于中美农业差异巨大,他毕业后改选与农业相近的气象学为研究方向。回国以后,他又致力于气象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实际运用中涉及大量气象学与农业的学科交叉。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主要负责农业相关科学研究,并设立以农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地理研究所,其组织领导的综合考察队为农业增产作出大巨大贡献。通过梳理竺可桢在农业科技实践方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竺可桢从年轻时对具体农业科学知识的追求,一直持续到老年时作为国家科学机构领导者对农业兴国政策的重视及执行,他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与实践在整个人生中持续不断地深化,诠释了农业在其科学观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 摘要: 1.办刊宗旨《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气象、海洋、航空、地理、水文、环境等领域有关大气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等。《气象学报》中文版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气象、海洋、环境及水文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
    • 王芳; 薛娟娟; 夏晓爽; 尚淑玲; 张福青; 李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气象因素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36例AIS患者,发病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0~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转归良好组413例,转归不良组223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入院当天的气象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转归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女性比例、卒中史比例、入院收缩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肺炎比例、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入院当天的日温差、日平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而转归不良组患者的白蛋白(ALB)、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以及入院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均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入院高NIHSS评分、入院当日较大的日温差、较高的日最大风速是AIS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日温差、日最大风速与AIS患者转归有关。
    • 高焕昕; 毛文书; 师春香; 粟运; 张皓
    • 摘要: 为更好地分析近60 a来西南雨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60-2017年西南地区8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主要运用线性趋势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0 a来西南雨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大体呈减小趋势。其年代际变率为-9.865 mm/10 a,空间分布由南到北呈先减少再增加趋势。西南雨季降水量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显示西南雨季降水量为全区一致的同位相变化;第2模态从西南到东北呈“负-正-负”的分布类型;第3模态显示除云南省外由东到西为“负-正-负”的分布类型;第4模态显示在西北-东南呈反位相变化。应用REOF方法对西南地区雨季降水划分为3个地区:1区为川西高原区;2区为云南区;3区主要包括四川东北部以及重庆南部及贵州西部地区(以下简称东部区)。3个区域雨季降水均呈下降趋势,1972年为雨季降水量显著突变年份且存在准5 a及准10 a的显著周期。
    • 匡钰; 张萌
    • 摘要: 以“冬奥”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通过人工筛选,获得与气象学密切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共计15篇,其中归属于D05编码下的共有10篇,含期刊论文9篇、会议论文1篇。9篇期刊论文所关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复杂地形的气象要素特征、观测试验、预报模式的改进与检验、举办地的大气污染特征等。
    • 摘要: 《干旱气象》由中国气象局主管,甘肃省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及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承办,是我国干旱气象领域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反映有关干旱气象监测、预测和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干旱气象领域整体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期刊主要刊载干旱气象及相关领域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简评,国内外干旱气象发展动态综合评述、学术争鸣以及相关学术活动。
    • 李世娟; 刘升平; 诸叶平; 张杰
    • 摘要: 为了检验基于干湿期的天气发生器(Weather Generator based on Dry and Wet Spells,WGDWS)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利用中国五大主要气候区16个站点57a的逐日天气数据,通过对比生成与实测气象要素统计值,及比较WGDWS与随机天气模拟器(Daily Weather Stochastic Simulator,DWSS)生成的气象要素统计值,测试WGDWS的可用性和准确性。显著性检验表明,WGDWS产生的每个气象要素的月值和干湿期长度与实测值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月最高、最低气温绝对误差≤0.5°C的站点比例分别达93.8%和96.4%,月降水日数绝对误差≤1d的站点比例达95.8%,月降水量绝对误差有91.7%的站点在10mm之内,月太阳总辐射绝对误差2MJ/m^(2)以内的站点比例达90.1%;月最长干期、最长湿期、平均干期、平均湿期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16、0.76、1.00、0.15d。WGDWS在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干湿期模拟效果优于温带大陆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比较WGDWS和DWSS生成的逐日模拟序列的误差分布,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和月总太阳辐射的误差分布高度一致。WGDWS对月降水日数的模拟效果优于DWSS,即等概率条件下,WGDWS相对误差更小,而DWSS对月降水量的模拟效果优于WGDWS。因此,WGDWS能够准确反映长期干旱或长期阴雨天气的实际情况,可用于生成长序列逐日天气数据,以满足气候模型、水分模型和作物生理模型的需求。
    • 李孝涌; 陈科艺; 李熙晨
    • 摘要: 为提高对ENSO的预报能力,同时针对用机器学习方法做气候预报时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架构,以CMIP6模式资料和GODAS观测资料为数据集,训练出一个应用于ENSO预报的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在训练神经网络时引入CMIP6模式资料能提高数据量,解决了机器学习中观测资料不足的问题。在时效为1~9个月的后报实验中,神经网络的表现优于传统的动力模式和统计模式。对照实验显示模式数据的加入以及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有利于改善预报效果,热含量数据的加入则表现出负面效果。对后报实验的结果分析显示,神经网络的预报准确度存在年内和年际变化,其中年内变化与ENSO预报中普遍存在的春季预报障碍有关。实验结果显示卷积神经网络在ENSO预报中的有效性。
    • 方欣; 刘小槺; 岳大鹏
    • 摘要: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近年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区域沙漠化防治和灾害预警提供参考,基于毛乌素沙地及其周围邻近地区10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Anusplin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R/S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近59 a的气候变化特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近59 a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到0.35°C/10 a。其约在1996年发生突变,主要存在4 a左右的短变化周期,且增温速率随地区海拔的升高而加快。(2)毛乌素沙地近59 a的年降水变化速率为2.88 mm/10 a,夏季降水增速较快,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且无明显的降水突变时间点和显著的振荡周期。(3)未来毛乌素沙地的年、季节平均气温和秋季降水均呈现持续性较强的上升趋势。总体而言,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向,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对其冬季气温影响较大,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对其冬夏季节降水影响较显著。
    • 摘要: 《气象学报》中文版创刊于1925年,是由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关大气科学及其交叉科学研究的具有创新性的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的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以及有关本刊论文的学术讨论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