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分亏缺

水分亏缺

水分亏缺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4146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交流研讨会等;水分亏缺的相关文献由105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金印、徐俊增、崔宁博等。

水分亏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9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4146 占比:99.00%

总计:34490篇

水分亏缺—发文趋势图

水分亏缺

-研究学者

  • 吕金印
  • 徐俊增
  • 崔宁博
  • 张富仓
  • 彭世彰
  • 上官周平
  • 孙景生
  • 朱德峰
  • 邓西平
  • 周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学海; 李刚华; 陆波; 罗德强; 刘正辉; 李敏; 蒋明金; 陈永莲; 丁艳锋
    •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山地不同杂交籼稻生态区水分亏缺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水稻生产区域水分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气象资料分析和田间试验结合的方法,在贵州5个杂交籼稻生态稻区,收集了1986—2015年30 a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在每一生态区的代表试点进行杂交籼稻生育期试验,按有效分蘖、无效分蘖、孕穗开花和灌浆成熟4个阶段分析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结果]30 a贵州5个杂交籼稻生态稻区的安全播种期呈现提前的趋势,黔南、黔东、黔北、黔西南和黔中稻区安全播种期的倾向率分别为-6.5、-5.4、-4.9、-4.7和-4.1 d·10 a^(-1);5个生态区杂交籼稻的有效分蘖、无效分蘖、孕穗开花和灌浆成熟阶段时长相差6.0~17.2 d,黔西南稻区无效分蘖阶段较长、黔南稻区灌浆成熟阶段较短。本田期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由东向西增高,黔西南稻区(612.5 mm)高于其他稻区,30 a杂交籼稻生长前两阶段ET_(0)呈下降趋势,后两阶段ET_(0)呈升高的趋势;本田期有效降水量(P_(e))由东向西增加,黔西南稻区无效分蘖阶段P_(e)高于其他稻区,孕穗开花、灌浆成熟阶段P_(e)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需水量(ET_(c))分布在空间上的差异大于时间,5个生态稻区水分亏缺(WD)与有效降水量呈负相关,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阶段WD由东向西南升高、孕穗开花和灌浆成熟阶段WD由南向北升高;有效分蘖、孕穗开花阶段WD分别以黔西南和黔中高于其他稻区;各稻区生殖生长阶段的降水协同指数(C_(d))低于营养生长阶段,黔北、黔东和黔中稻区孕穗开花阶段的C_(d)较低。[结论]黔西南稻区有效分蘖阶段水分亏缺较大;黔北、黔东和黔中稻区的孕穗开花阶段水分亏缺较大,降水协同指数降低,因水分亏缺而减产的风险加大。
    • 代健敏; 何庆雨; 谢玲; 窦巧巧; 张巨松
    • 摘要: 花铃期是棉花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为探究氮肥后移对花铃期水分亏缺棉花产量的补偿效应,以新路早45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定2个花铃期滴灌量:常规灌溉量2410 m^(3)·hm(−2)(W1)为对照、亏缺灌溉量1668 m^(3)·hm(−2)(W2);副区为3种花铃期施肥比例:N1(花期肥:铃期肥为3:3)、N2(花期肥:铃期肥为2:4)、N3(花期肥:铃期肥为4:2)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相同氮肥条件下,水分亏缺较正常灌溉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2)根据干物质积累Logistic模型,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出现时间、干物质进入快速积累期时间拐点(t1)均有所提前、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Δt)有所延长,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占比显著降低;(3)水分亏缺处理的单株铃数、单铃重较正常灌溉平均降低了11.7%,45.6%,籽棉产量平均降低了17.3%,耗水量、氮肥偏生产力平均降低了35.49%、15.9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了16.77%。与正常灌溉相比,花铃期水分亏缺条件下,氮肥后移(N2)较N1、N3处理的棉花LAI、Pn都有所增加,且表现为:N2>N1>N3;(4)氮肥后移(N2)处理下的干物质累积量、Δt、Vm表现最优,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特征值(GT)最为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移率最高,为68.25%;(5)与N1和N3处理相比,氮肥后移(N2)处理的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分别增加了10.40%、16.02%和8.41%、11.61%,籽棉产量分别增加了7.32%,13.88%,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N2>N1>N3。综上所述,氮肥后移通过提高棉花花期LAI及Pn、减缓盛铃后期的LAI和Pn的下降幅度,增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并提高了生殖器官所占比例,调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以减轻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
    • 李旭峰; 马娟娟; 郑利剑; 孙西欢; 郭向红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番茄叶片生理特征和水氮利用的影响,以提高番茄抗逆性,增加有机物积累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为目标,开展温室小区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W1:全生育期充分灌水;W2:苗期减少50%灌水量;W3: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各减少50%灌水量;W4: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各减少50%灌水量)和3个施氮水平(N1:400 kg·hm^(-2);N2:300 kg·hm^(-2);N3:200 kg·hm^(-2)),分析番茄叶片酶活性和SPAD值对不同灌水和施氮水平的响应,并探究水氮供应对番茄生长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灌水量可提高番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W2水平的SOD、P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W2水平下SOD、POD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MDA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W2N2处理的SOD、POD活性最大,分别较W1N1处理提高25.90%、71.74%,MDA含量最低,较W1N1处理降低8.07%;番茄中位叶SPAD值与不同叶位SPAD值的平均值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减小,不同叶位SPAD平均值逐渐减小,随着灌水量减小SPAD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中位叶SPAD值较上位叶和下位叶分别高4.72%~14.43%和5.18%~12.82%;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减少,番茄生物量及商品产量逐渐减小,W1N1处理的番茄生物量及商品产量最大,分别为9765.12 kg·hm^(-2)和92.61 t·hm^(-2);适当节水减氮有利于番茄对水氮的利用,W2N2处理水分利用率最高,较W1N3处理(最低值)提高22.40%;W1N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较最低值(W4N1)高72.00%。W2N2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在抗逆性强的同时有助于番茄生长及对水氮的充分利用,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处理。
    • 冯亚旋; 姜耿民
    • 摘要: 通过对西北旱区覆膜畦灌饲用甜高粱设置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生物鲜产量、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甜高粱生育后期(播种后126 d左右)进行水分亏缺不会明显影响甜高粱的生物鲜产量和干产量。在甜高粱生育快速生长期(播种后70~100 d内),进行水分亏缺,会明显降低甜高粱生物量。甜高粱生育期耗水量、生物产量与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均呈线性关系(R2=0.956、0.811)。覆膜畦灌条件下,饲用甜高粱全生育期在播种后100 d内采用灌水4次、灌水定额为750 m^(3)/hm^(2)、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的灌溉制度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效益和节水效益。
    • 郭雁君; 吉前华; 杜鹏飞; 尚荷斌; 钟雅玲
    • 摘要: 【目的】明确砂糖橘对不同种类和水平的盐胁迫的适应性,为砂糖橘引种栽培和果园土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分别以CaCO_(3)、NaHCO_(3)和NaCl模拟石灰质土壤、碱土和盐土的主要胁迫成分,并设0.3%和0.7%2种含盐量水平,以基质中不加盐为对照,栽培90 d后,测试分析盐胁迫对植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及其基础生理响应。【结果】盐胁迫下砂糖橘单株落叶量较对照大1.85~17.66倍,盐分含量越高落叶量越大,NaCl胁迫下落叶量显著大于CaCO_(3)和NaHCO_(3)胁迫(P<0.05,下同)。盐胁迫对株高生长的抑制明显大于对地径和冠幅生长的抑制,对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以对叶生物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对根生物量积累的抑制;2种含盐量水平的NaHCO_(3)、NaCl胁迫下各自植株根和叶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不同种类和水平的盐胁迫均可导致砂糖橘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但0.7%CaCO_(3)胁迫与0.3%NaHCO_(3)胁迫、0.7%NaHCO_(3)胁迫与0.3%NaCl胁迫的效应相当。砂糖橘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对盐胁迫敏感,盐分含量越高3项光合生理指标的降低幅度越大;同种性质、2种水平的胁迫间植株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均有显著差异,含盐量达0.3%即可使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细胞质膜透性显著增大。【结论】砂糖橘对CaCO_(3)含量较高的土壤具较强适应性,对NaCl为主的盐土及NaHCO_(3)为主的碱土适应性很差;对砂糖橘叶片叶绿素的破坏、光合生理的抑制及伴随的水分亏缺和膜脂过氧化是不同种类盐胁迫共同的作用特性。
    • 时荣超; 佟玲; 杜太生; 李栋浩; 秦永辉; 何柳月; 白小锐
    • 摘要: 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种植模式进而保障中国水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AquaCrop-KR模型采用非线性方程拟合地上生物量和作物蒸腾间的关系,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模拟收获指数,从而提高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作物产量的模拟精度,但尚未涉及种植密度这一因子。该研究以西北旱区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于2013-2016年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田间试验,引入密度因子修正了AquaCrop-KR模型中的标准化水分生产力(Normalized Water Productivity,WP^(*))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校准结果表明HI与种植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关系,并且HI在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水分敏感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WP^(*)随累积标准化作物蒸腾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并且WP^(*)的最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与之相对应的累积标准化作物蒸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AquaCrop-KR模型低估籽粒产量测量值5%,决定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模型效率和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7、0.079、0.057、0.750和0.942,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制种玉米的籽粒产量。研究为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下的作物产量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 杨丞; 陈艺周; 马世浩; 王贵兵; 张赓; 李小坤
    • 摘要: 【目的】明确土壤水分对水稻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水分生理状况的影响,为水稻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扬两优6”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土壤含水率,以占田间持水率比例进行划分:90%以上(W1,对照)、75%~90%(W2)、60%~75%(W3)和45%~60%(W4),探究土壤水分对水稻耗水量、耗水强度、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生理状况的影响。【结果】降低土壤水分能够减少水稻水资源的消耗,与W1处理相比,W2、W3处理和W4处理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减少32.4%、58.7%和69.9%,全生育期的耗水强度分别降低32.4%、61.5%和73.5%。W2处理的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水分处理;与W1处理相比,尽管W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分别降低13.2%和12.4%,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5%,而W3处理和W4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6.0%和74.7%。【结论】从水分高效利用和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角度综合考虑,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75%~90%时,可在保证较高的水稻产量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冯克云; 王宁; 南宏宇; 高建刚
    • 摘要: 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充分灌溉W1(灌水量4800 m3 hm-2)和亏缺灌溉W2(灌水量2400 m3 hm-2),副区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75%化肥+25%有机肥(M1)、50%化肥+50%有机肥(M2)、25%化肥+75%有机肥(M3)5个处理,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分亏缺下合理利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投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亏缺灌溉下棉花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棉产量均低于充分灌溉,但灌溉水生产力(irrigation water productivity,IWP)和胞间CO2浓度(Ci)高于充分灌溉.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能显著提高盛蕾期后棉花LAI,提高棉花各生育期Pn和Gs,增加棉花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并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运,提高籽棉产量和IWP,能在盛铃期和吐絮期提高土壤耕层含水量.充分灌溉下,各有机肥配施处理间棉花LAI、Pn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M1>M2>M3,其中M1籽棉产量2年平均分别较CF、CK提高了6.9%和62.1%;亏缺灌溉下,各有机肥配施处理间棉花LAI、Pn和籽棉产量表现为M2>M1>M3,其中M2籽棉产量2年平均分别较CF、CK提高了19.9%和79.3%.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在水分亏缺下有利于籽棉增产,缓解水分亏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M2(50%化肥+50%有机肥)为最佳施肥处理.
    • 李万斌; 戴丽君; 李永平
    • 摘要: 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灌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宁南旱区谷子和糜子微膜覆盖穴播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5种覆膜穴播模式,包括渗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不覆膜穴播(CK)。采用田区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不同覆膜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渗水微膜覆盖>普通微膜覆盖>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覆盖>不覆盖穴播(CK)。与CK相比,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分别增产48.4%~66.5%和53.9%~70.3%,水分生产效率(WUE)分别提升58.1%~80.6%和31.9%~55.9%。主穗灌浆速率分别为0.89~1.01 g/d和0.34~0.39 g/d,较CK增加41.3%~60.3%和36.0%~56.0%。覆膜穴播和CK穴播下,抽穗后进入活跃灌浆期的时间分别为24天和30天左右,灌浆终止期较CK早6天左右。综上所述,渗水微膜穴播和垄上覆膜+沟内穴播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南部干旱地区谷子和糜子种植,在水分亏缺背景下,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水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
    • 李万斌; 戴丽君; 李永平
    • 摘要: 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灌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宁南旱区谷子和糜子微膜覆盖穴播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5种覆膜穴播模式,包括渗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不覆膜穴播(CK).采用田区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不同覆膜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渗水微膜覆盖>普通微膜覆盖>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覆盖>不覆盖穴播(CK).与CK相比,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分别增产48.4%~66.5%和53.9%~70.3%,水分生产效率(WUE)分别提升58.1%~80.6%和31.9%~55.9%.主穗灌浆速率分别为0.89~1.01 g/d和0.34~0.39 g/d,较CK增加41.3%~60.3%和36.0%~56.0%.覆膜穴播和CK穴播下,抽穗后进入活跃灌浆期的时间分别为24天和30天左右,灌浆终止期较CK早6天左右.综上所述,渗水微膜穴播和垄上覆膜+沟内穴播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南部干旱地区谷子和糜子种植,在水分亏缺背景下,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水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