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蔗糖代谢

蔗糖代谢

蔗糖代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32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热带作物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泰山学术论坛现代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专题学术会议、2013年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园艺分论坛、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四届全国桃学术研讨会等;蔗糖代谢的相关文献由41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天来、鲁少尉、齐红岩等。

蔗糖代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1324 占比:99.05%

总计:11433篇

蔗糖代谢—发文趋势图

蔗糖代谢

-研究学者

  • 李天来
  • 鲁少尉
  • 齐红岩
  • 姜晶
  • 齐飞
  • 李杨瑞
  • 王丽娟
  • 王文静
  • 谢鸣
  • 陈俊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乾明; 王小柯; 马玉华
    • 摘要: 【目的】分离红肉火龙果成熟茎中表达的基因全长序列,为研究参与蔗糖合成和降解等重要代谢途径的候选基因生理功能提供基础。【方法】提取红肉火龙果成熟茎总RNA,采用基于Pacbio Sequel平台的转录组测序进行全长转录组分析。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和分类,并与此前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0313条高质量转录本,平均长度为1829 bp。预测获得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数量为40255个,长度为297~5202 bp,平均长度为1179 bp;共计13939条转录本在公共数据库被注释,占所有转录本数量的45.98%;在NR数据库中注释的转录本数量占比为45.49%,注释转录本数量较多的物种为甜菜和菠菜,占比分别为50.95%和24.90%。与此前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联合分析,获得若干在成熟茎中表达的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结论】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本长度显著长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有利于后续分离和研究红肉火龙果成熟茎中重要代谢途径的功能基因全长。
    • 谢意通; 张飞; 石洁; 冯莉; 姜丽
    • 摘要: 【背景】紫背天葵采后生理代谢活跃,加上对低温敏感,采后往往贮藏于略低于室温的黑暗环境中,但紫背天葵长期黑暗贮藏,会出现采后糖饥饿,影响紫背天葵的品质。黑暗贮藏也会抑制光合过程,导致光合同化产物减少,加剧采后糖饥饿,而蔗糖是植物体内光合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目的】研究采后外源蔗糖处理对紫背天葵采后品质、蔗糖代谢及叶绿体的影响,探讨蔗糖处理延缓采后衰老的相关机制。【方法】在筛选出最佳蔗糖处理浓度的基础上,检测紫背天葵贮藏期间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研究蔗糖处理对紫背天葵采后品质的影响;检测贮藏期间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如淀粉酶(Amyl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酸性水解酶(AI)、蔗糖合成酶(SS-S)和蔗糖分解酶(SS-C),研究蔗糖处理对紫背天葵蔗糖代谢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叶绿体超微结构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检测贮藏期间叶绿体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含量(MDA)、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QY),研究蔗糖处理对叶绿体生理和功能的影响。在生化水平和亚细胞水平上探究采后蔗糖处理对紫背天葵的影响。【结果】前期的蔗糖浓度筛选发现,12%的蔗糖保鲜效果最佳,尤其在贮藏后期,12%蔗糖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呼吸强度降低39%、失重率降低7.8%、腐烂率降低15.87%。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贮藏后期,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蔗糖含量比为1.82、淀粉含量比为1.10、可溶性糖含量比为1.11、可溶性蛋白含量比为2.20和叶绿素含量比为1.23,蔗糖处理显著延缓了糖类物质和含氮物质的降解。蔗糖处理显著抑制SPS、AI和Amylase活性的上升,说明蔗糖处理抑制了紫背天葵的蔗糖代谢,从而减少了蔗糖和淀粉的分解。后期对紫背天葵叶绿体生理功能研究发现,贮藏结束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维持了叶绿体结构完整性、叶绿体脂氧合酶活性降低53.13%、叶绿体丙二醛含量降低33.33%、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35倍和1.97倍,说明蔗糖处理显著延缓叶绿体衰老。进一步分析发现,紫背天葵叶绿体功能与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糖饥饿引起的碳源匮乏会影响叶绿体功能。【结论】蔗糖处理通过降低紫背天葵采后呼吸强度、失重率和腐烂率、调控蔗糖代谢、降低叶绿体膜脂氧化程度和维持叶绿体结构完整,抑制了紫背天葵采后品质劣变,从而延缓了紫背天葵衰老。
    • 韩丽; 肖成志; 韩丹亚; 王丽娇; 何培新
    • 摘要: 该研究以酿酒酵母(Sacchromyces cerevisiae)IMX581为出发菌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方法敲除其蔗糖消耗途径中的蔗糖转化酶基因Suc2和麦芽糖酶基因MAL32、MAL12、MAL22,构建工程菌株IMX581△Suc2和IMX581△Suc2△MAL32△MAL12△MAL22,并对其生长特性及蔗糖消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初始OD_(600 nm)值为0.1时,菌株IMX581△Suc2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仍然可以生长,但培养56 h时,生物量是出发菌株IMX581的52%,而菌株IMX581△Suc2△MAL32△MAL12△MAL22几乎不生长。当初始OD600 nm值为0.1、5.0及10.0时,菌株IMX581△Suc2和IMX581△Suc2△MAL32△MAL12△MAL22培养72 h后,蔗糖的消耗率较出发菌株IMX581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8.5%、35.5%、38.5%和7.0%、18.4%、22.5%。因此,成功构建了显著降低蔗糖消耗的菌株IMX581△Suc2△MAL32△MAL12△MAL22,为研究酿酒酵母对蔗糖的利用及调控提供了参考。
    • 张小琴; 郝兴宇; 宗毓铮; 张东升; 史鑫蕊; 李萍
    • 摘要: 为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高油大豆品种"晋大70"为材料,利用控制气室设置CK(CO_(2)浓度为400μmol/mol)和EC(CO_(2)浓度为600μmol/mol)两个处理,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在控制气室内,在大豆鼓粒期利用便携式气体交换系统LI-6400测定光合参数,测定叶绿素含量、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并在收获期测定产量指标。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使大豆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59.7%和63.2%;叶片中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在高CO_(2)浓度下显著升高28.8%和215.0%,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CO_(2)浓度升高使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显著下降,但显著增加异柠檬酸脱氢酶(248.2%)、琥珀酸脱氢酶(75.0%)、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15.8%);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在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显著升高25.6%、23.4%和21.1%。研究表明,在高CO_(2)浓度下,大豆鼓粒期叶片蔗糖代谢和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加强,三羧酸循环和脂肪代谢减弱,籽粒中蔗糖代谢减弱,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和脂肪代谢加强。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对大豆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生产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王桂芳; 索金伟; 王哲; 成豪; 胡渊渊; 张可伟; 吴家胜
    • 摘要: 【目的】研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种实膨大过程中蔗糖及其产生的己糖在假种皮和种仁中积累与分配规律,初步阐明蔗糖变化对香榧种实库活力的影响,深入探讨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模式对香榧种实膨大的影响。【方法】以香榧种实膨大不同阶段的种仁和假种皮为研究材料,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淀粉质量分数,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激素质量分数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随着香榧种实膨大,假种皮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先上升后下降,淀粉质量分数不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至254.05 mg·g^(-1)。种仁中蔗糖质量分数则持续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下降了61.24%;淀粉逐渐积累,由种实突破种鳞后30 d时的105.29 mg·g^(-1)增加至90 d时的149.72 mg·g^(-1);蔗糖磷酸合成酶在假种皮中活性上升,而在种仁中活性下降,至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约降低了28.82%;蔗糖转化酶活性在香榧假种皮中也显著上升(P<0.05),种实突破种鳞后90 d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分别上升至21.52和23.49μmol·mg^(-1)·min^(-1)。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参与蔗糖及还原糖运输的基因在种实膨大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P<0.05),参与蔗糖水解的基因部分转录本也随着种实膨大显著上调(P<0.05)。种仁中参与淀粉合成的基因在种实膨大后期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假种皮和种仁中多种激素均与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淀粉质量分数和酶活性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膨大前期香榧假种皮中的蔗糖以积累为主,种实膨大后期蔗糖和淀粉以分解为主。种仁中蔗糖则一直以分解为主。假种皮和种仁之间,以及种仁内部存在活跃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过程。负责蔗糖水解的酶主要是蔗糖转化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起到重要作用。图6表1参42。
    • 宋江涛; 谌丹丹; 公旭晨; 商祥明; 李春龙; 蔡永喜; 岳建平; 王帅玲; 张卜芬; 谢宗周; 刘继红
    • 摘要: 【背景】‘爱媛28’橘橙是杂交柑橘品种(Citrus nanko×C.amakusa),因其优良的果实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疏果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提高果实品质的技术,不仅能使果实体积明显增大,而且还能够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是,疏果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目的】本研究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为基砧、椪柑(Citrus reticulata)为中间砧的4年生‘爱媛28’橘橙作为试验材料,探索疏果影响果实糖酸含量变化的具体机制。【方法】在‘爱媛28’果实幼果期进行疏果,每隔半个月左右测定疏果果实与未疏果果实的横纵茎,采样并测量单果重与糖酸含量,选择糖酸含量差异明显的时期测定糖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及其对应编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疏果显著增加‘爱媛28’果实在生长中后期的横纵茎和单果重,显著加快果实柠檬酸含量的降解速度,但并未影响果实成熟时最终的柠檬酸含量;显著增加了果实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但对果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疏果显著增强蔗糖代谢过程中的蔗糖合成酶SSⅡ(合成方向)、蔗糖合成酶SSⅠ(分解方向)、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柠檬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胞质顺乌头酸酶(Cyt-ACO)、胞浆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疏果显著促进蔗糖代谢过程中CitSS3在早期的相对表达量和CitSPSs在所有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柠檬酸分解代谢过程中CitACO3、CitNADP-IDH1、CitACLα1/β、CitGAD1和CitGSs在早中期的相对表达量。【结论】人工疏果主要通过增强蔗糖合成代谢过程中蔗糖磷酸合成酶的酶活来促进果实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柠檬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加快柠檬酸降解,从而在提升果实品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 殷梦瑶; 陈功; 罗海华; 彭金剑; 高欣; 袁长凯; 汤飞宇
    • 摘要: 为探究外施吲哚乙酸(IAA)对棉铃蔗糖代谢及棉铃产量性状的调控机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A201为材料,用0.1 mg·L^(-1) IAA溶液连续处理开花前1 d至开花后2 d的棉铃,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IAA处理对棉铃胚珠外表皮纤维细胞突起、蔗糖代谢及棉铃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IAA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棉铃单铃重,促进棉铃开花当日纤维细胞启动的密度。与对照相比,IAA处理可增强开花后30 d种胚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导致蔗糖浓度升高,为种胚大分子物质合成提供更多的底物;并提高了开花后30-40 d种胚和开花后20-30 d种皮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增加了种胚和种皮的淀粉浓度,促进了棉花种子库物质合成。另外,IAA处理棉铃可以促进棉铃种胚和种皮蔗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提高其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浓度,有利于棉铃种子的发育,这可能是导致单铃重提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于利用IAA提高棉花产量具有指导意义。
    • 韩敏; 张文娟; 刘丽; 张丽娟; 李媛媛
    • 摘要: 以'潍县萝卜'为试材,研究常温(15°C)和低温(4°C)贮藏0d、10 d、20 d、30 d、40 d时'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蔗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潍县萝卜'肉质根的糠心程度及皮和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及SS和SPS活性则在贮藏前期(10 d或20 d)显著下降,贮藏中后期(30 d~40 d)又略有增加.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萝卜肉质根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成,减慢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促进果糖、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增强SS和SPS活性.而相同贮藏方式下,萝卜皮中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低于萝卜肉,SS和SPS活性则显著高于萝卜肉.相关分析表明,'潍县萝卜'肉质根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蔗糖及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萝卜肉质根(特别是萝卜肉)采后新陈代谢仍然十分活跃,而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萝卜肉质根纤维化、木质化;维持高蔗糖和高淀粉含量可能是降低萝卜糠心,延长其贮藏期的有效手段.
    • 王鹏; 侯思宇; 温宏伟; 李贵全
    • 摘要: 为研究大豆滞绿突变对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以晋大滞绿1号及其亲本晋大7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大豆开花后至成熟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表明:1)花后至成熟期间,2个供试大豆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波动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14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晋大74号;2)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4,转化酶基因CInv、CWInv2以及蔗糖合酶基因SS1、SS2-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基因Hxk和Frk表达量也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3)除SUT4-1外,其余6个蔗糖转运体基因SUTs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叶片SUTs表达水平较高.综上,滞绿突变对于大豆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鼓粒初期和中期等大豆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滞绿品种晋大滞绿1号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更加活跃.
    • 刘晓东; 王艺玮; 肖小虎; 朱芳玉; 刘星; 莫春演; 方永军; 唐朝荣
    • 摘要: 对2个产胶水平差异明显的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和'PR107')产胶旺季时2个与产胶直接相关的碳库(胶乳和茎干树皮)中蔗糖代谢相关的酶活、基因表达以及胶乳生理参数、树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PR107'干胶产量的季节性变动明显大于'热研7-33-97',但均在9月底出现一个产胶高峰;2个品种胶乳的总固形物、无机磷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但'热研7-33-97'的干胶含量显著高于'PR107';树皮NSC的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糖(占80%以上),但品种间的NSC及其相关组分(淀粉、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差异均不显著;胶乳中,蔗糖合成酶(Sus)主要催化蔗糖合成,品种间的中碱性转化酶(NIN)和Sus酶活差异均不显著;树皮中,'热研7-33-97'的NIN酶活显著大于'PR107',而其他蔗糖代谢相关酶活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在胶乳中,HbSWEET10a基因的表达量高,并且'热研7-33-97'>'PR107',还是唯一在品种间表达显著差异的蔗糖代谢相关基因;在树皮中,'PR107'的HbSus3和细胞壁转化酶基因HbCIN2的表达显著高于'热研7-33-97',HbSUT5显著低于'热研7-33-97',而其他4个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蔗糖代谢调控与胶乳再生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