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形特征

波形特征

波形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电工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71203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防灾减灾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四届全国工程物探与岩石工程测试学术大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波形特征的相关文献由99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哲、王增平、王磊等。

波形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1203 占比:99.65%

总计:71453篇

波形特征—发文趋势图

波形特征

-研究学者

  • 吕哲
  • 王增平
  • 王磊
  • 肖先勇
  • 许琬昱
  • 不公告发明人
  • 党永丰
  • 吕伟涛
  • 张阳
  • 徐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蔺研锋; 闵超; 代博仁; 张馨慧
    • 摘要: 为提高钻井漏失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建立了一套能够学习现场专家经验实现对钻井漏失事故预测的智能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综合录井数据利用小波滤波对录井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并根据降噪的效果选取了滑动窗口的长度,降噪后数据的波形更加平滑,上升或下降趋势更明显;然后通过研究井漏点周围4个动态特征的波形,使用滑动窗口对钻井曲线波形进行截取;最后分别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简化的AlexNet以及VGGNet对井漏事故进行实时滚动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卷积神经网络,LSTM和Bi-LSTM能够提取综合录井曲线动态变化的自相关特性,提取的特征更具有代表性,对井漏事故预测的准确率更高。
    • 王丹菂; 邢帅; 徐青; 林雨准; 李鹏程
    • 摘要: 海陆回波分类是机载激光测深中的一项波形预处理步骤,关系着后续信号检测和点云生成的精度。针对现有海陆回波分类方法不适用于单频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且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单频机载激光测深海陆回波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首末回波信号检测及点位计算获得回波的点云高程特征;然后,采用高程直方图拟合的方式确定平均水面位置,依据点云高程特征判定大部分回波的海陆属性,对余下的未定回波,仅保留其中的最强信号并统一处理为单信号回波,同时提取波形的信号特征和能量分布特征,依据点云高程特征的相似性自动建立训练样本集;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未定回波的分类。采用国产系统Mapper5000采集的实测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首末回波点云的初分类可快速、准确地对远离海陆交界处的回波进行分类,基于波形特征的未定回波分类可在自动建立的训练样本集支持下实现海陆交界处未定回波的高精度分类。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无须近红外通道波形和人工样本的辅助就可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其中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9.82%,海陆交界处分类精度可达91.59%。
    • 王瑞; 胡志平; 王雷; 白兰; 赵振荣
    • 摘要: 研究目的:现场实测是揭示列车运行荷载下铁路路基动力响应规律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托黄土地区某铁路专用线工程,通过现场测试获得重载列车运行情况下路堤内部动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动应力波形特征及演变趋势,结合室内试验数据预测路堤长期动力沉降。研究结论:(1)列车运行荷载下路基土体的受力形式可以分为双峰型、正弦型和偏正弦型三种;室内动三轴试验加载模式可以分为“短暂间歇+突然过渡”和“连续加载+平缓过渡”两种;(2)多种工况下的峰值/轴重比处于特定的包络范围之内,包络区轮廓可以通过指数函数确定;(3)在本文研究背景下,50年运营期内列车运行引发的路堤动力沉降最大不超过45 mm;(4)本研究结论可以为移动列车荷载下铁路路堤服役状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张美林; 李俊萩; 张晴晖; 何鑫; 蓝增全; 李明
    • 摘要: 为了通过声发射信号(AE)对木材内部损伤状态进行评估,本研究选择能够表征信号复杂程度(熵值)以及波形变化(脉冲因子、裕度因子、峰值因子、波形因子)的特征,并通过对木材试样三点加压弯曲实验采集原始声发射信号。另外,为了抑制干扰,提高信号特征对损伤状态的敏感性,提出了一种采用EMD分解方法,基于信号能量、瞬时频率、峭度值的信号预处理方法和信号重构机制。最后,获取重构AE信号的熵值(信息熵、指数熵)和波形特征参数(脉冲因子、裕度因子、峰值因子、波形因子),探索了它们与木材内部损伤与断裂过程的关系,并从中提取6段时序信号进行特征值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将木材受力激发出的声发射信号分为4个类别,分别是屈曲AE信号、形变AE信号、微裂AE信号和断裂AE信号,并与木材损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4种形式(胞壁屈曲与塌溃、胞壁界面损伤与层裂、微裂隙损伤区的形成与扩展、胞壁断裂)相对应。相比较波形特征,声发射信号的熵值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出木材内部损伤状态的变化。波形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木材断裂后载荷逐渐减小的趋势。本研究提出的信号预处理方法和重构机制,能够提高上述特征对不同损伤状态的区分度,同时本研究所选特征在木材AE信号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 陈江琴
    • 摘要: 基于马鞍山市地震台网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记录的M_(L)≥2.0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根据相关文献中对Pb震相波形特征的研究和识别方法,提取出163条Pb震相。结果表明,马鞍山周边地区Pb震相为初始震相的范围为72~132 km;Pb出现在Pn之后、Pg之前的最小震中距为141 km;Pb出现在Pg之后、P11之前,其震中距约为106~109 km。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康拉德面下层纵波速度为6.9156 km/s,马鞍山市周边地区康拉德面的平均深度为21 km。
    • 龙翼; 王培武; 皇甫风成; 陈天晓; 徐世达
    • 摘要: 微震监测技术能够捕捉开采扰动下岩体响应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岩体稳定性分析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受矿山现场频繁生产活动的影响,微震监测系统能够捕捉到不同类型信号,导致噪音信号较多,无法及时有效地揭示开采扰动下岩体响应规律。本文依托阿舍勒铜矿微震监测,分析了微震系统采集典型信号波形参数特征的差异,提出了基于决策树分类算法的岩体破裂信号识别方法,并对其识别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气噪音信号、爆破信号、机械振动信号、岩石破裂信号的持续时间、上升时间、振铃数、上升振铃数、最大振幅、主频等参数分布范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无法采用单一参数有效识别岩体破裂信号,消除噪音信号的影响。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构建岩体破裂信号识别模型,能够有效消除噪音信号的影响,识别准确率达97.8%,显著高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73.9%的准确率。研究成果对于快速圈定、预警岩体破坏高风险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 陈晓龙; 陈继锋; 王祖东; 蒲举; 王维欢
    • 摘要: 近年来非天然地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台网工作人员迫切需要对责任区内非天然地震多发区域、波形特征、频谱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图谱以作为工作参照。本研究选取并重新校正了2010年1月—2020年10月记录的甘肃省行政区划内ML≥2.0的非天然地震事件共387例,发现甘肃省内存在白银区、金川区、红古区、华亭市、肃南县、永登县6个非天然地震多发区域。经过对各地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征、记录特征和傅立叶频谱特征进行分析,不同发震地点的非天然地震因为其震动类型、震源深度和地层结构的不同,波形和傅立叶频谱存在明显差异,震源深度、地层介质和震动类别决定了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征和频谱特性。
    • 周利军; 周猛; 李沃阳; 陈田东; 吴振宇; 王东阳
    • 摘要: 为了获取更多变压器绕组的状态信息,提高绕组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振荡波多特征融合的变压器绕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联合波形特征和小波包时频图的颜色特征判断故障类型、故障程度和故障位置,结合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算法实现变压器绕组状态的智能识别。最后搭建变压器故障模拟试验平台验证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波形特征、颜色矩、颜色聚合向量特征分别针对故障类型、故障程度及故障位置的空间分布具有分离和聚类特性,且通过PSO-SVM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5%以上,故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辨识变压器绕组的状态,为现场变压器绕组状态检测提供参考。
    • 路恒达; 都是
    • 摘要: 电网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雷电感应过电压,为解决电感应过电压波形特征不明确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在线过电压监测系统,分析了佛山10kV富油甲线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根据过电压的特性,给出了分析过电压感应波的参数。结果表明,配电线路各相感应电压在工作电压波形形式上存在重叠,各相感应过电压及其回路相应电流在幅值、时间间隔和波形上同步;波头波形特征及后续高频双极振荡逐渐转为低频振荡,第一次回击的感应过电压幅值大于后续回击感应过电压的幅值,且第一次回击的感应过电压波时间大于后续波头的时间,观测结果对配电线路防雷具有重要意义。
    • 王建国; 王守鹏; 蔡力; 孔争; 樊亚东
    • 摘要: 雷电感应过电压是造成配电网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特征不清晰的问题,作者采用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对实际运行的佛山10 kV富油甲线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进行观测,根据波形特征给出了过电压的波形参数.结果表明,配电线路各相感应电压叠加在运行电压波形上,不同相上感应过电压与对应的回击电流在幅度、时间间隔和波形上都存在同时性,该线路观测的雷电感应电压波形表现为波头时间短、后续发生双极性高频振荡并逐渐转变为低频振荡的波形特点,首次回击感应过电压幅值大于后续回击过电压幅值,首次回击过电压的波头时间比后续过电压长,观测结果对于配电线路雷电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