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注浆参数

注浆参数

注浆参数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0084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采矿技术、建井技术、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3·杭州地下空间国际论坛、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锚固与注浆分会第五届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等;注浆参数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农、孙玉超、李桂臣等。

注浆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084 占比:99.74%

总计:90322篇

注浆参数—发文趋势图

注浆参数

-研究学者

  • 张农
  • 孙玉超
  • 李桂臣
  • 伍业伟
  • 刘人太
  • 殷帅峰
  • 王洋
  • 田多
  • 石建军
  • 赵启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青元
    • 摘要: 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等问题,以马兰矿南五下组煤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注浆压力、注浆深度、注浆量等注浆参数进行了确定,并对顶底板及两帮的注浆钻孔进行了设计。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进行注浆加固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46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95 mm,底板最大底鼓量为50 mm,较原支护条件下分别降低了81.6%、71.2%、73.7%,且巷道变形在注浆30 d后便逐渐趋于平稳,说明在该注浆加固技术方案下,巷道的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满足矿井正常生产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刘永彬
    • 摘要: 总结了饱水裂隙岩体中浆液的球形扩散模型和柱状扩散模型。通过对不同注浆模型中各参数,如浆液黏度、岩石孔隙率、注浆孔半径、岩体渗透系数及启动压力等对注浆扩散半径的影响分析,认为注浆孔半径和岩石孔隙率对宾汉姆流型浆液扩散影响不明显,而影响浆液扩散半径的主要因素是浆液黏度、岩体渗透系数及启动压力梯度。最后针对峰峰矿区,通过计算提出了包括注浆压力和注浆结束压力的注浆参数理论值。
    • 靳敏捷
    • 摘要: 为保证掘进工作面过采空区工作时的安全性和掘进效率,在常规支护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注浆方式对其顶板进行加固。在对2103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基本情况和注浆加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注浆材料及其配比、注浆方案和相关参数、注浆工艺。经实践表明,采用注浆方式对顶板进行加固后顶板整体性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 程雪松; 高洁; 潘军; 白如冰; 郑刚
    • 摘要: 注浆法作为补偿地层沉降的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注浆原理及工程沉降纠偏等方面,对于土体参数、注浆参数对隧道水平位移控制效果的影响缺少系统研究。基于天津某工程现场注浆试验,采用应变法模拟注浆过程,研究土质条件、注浆量、注浆距离、注浆长度及注浆深度对注浆水平纠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浆引起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注浆体顶部附近;土体强度、刚度参数对注浆效果影响不大,说明注浆控制水平位移的适用性较广泛;距离注浆点较近的土体水平位移随注浆量的增加增长较快,较远时增长较慢,且土体水平位移随注浆距离的增加衰减迅速,应尽量缩短注浆点与纠偏对象的距离;注浆长度较小时,注浆作用范围集中且土体最大位移值较大,反之,注浆作用分散较且均匀,应根据注浆距离和纠偏对象在深度上的范围选择注浆长度,最大化发挥注浆纠偏效果。
    • 王文忠
    • 摘要: 针对松软破碎煤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等问题,以老窑沟煤业50106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注浆材料、注浆时机、注浆孔长度等注浆参数进行了确定,并对顶板及两帮的深浅注浆钻孔进行了设计。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进行注浆加固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52 mm,底板最大底鼓量为4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74 mm,较未注浆加固前分别降低了72.6%、66.1%、80.0%,说明该注浆加固技术方案下的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巷道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满足矿井正常生产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柏新宇
    • 摘要: 常村煤矿2311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过程中揭露X63陷落柱,影响带范围内围岩破坏、完整性差,锚杆、锚索失效多,频繁出现随掘随漏隐患,顶板管理难度大。通过采用常规锚网+工字钢棚联合支护,针对重点影响区域配合采取注浆加固的支护思路,设计深、浅孔注浆加固,使巷道在陷落柱影响区域内形成两层壳体的保护结构,有效改善了围岩的自承载性能,提高了围岩的自稳性,巷道施工顺利通过了陷落柱等破碎区。
    • 宋之恒; 余化彪; 周游; 周宏根; 文海荣
    • 摘要: 深埋富水岩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突水和涌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甚至会发生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深埋富水地区的隧道,如何有效控制涌水,保证围岩稳定,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成都至贵阳的应山岩隧道富水段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隧道帷幕注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2种工况的比较,研究了注浆加固圈对涌水流速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注浆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圈渗透系数是围岩渗透系数的1/4较为经济合理;注浆范围缩小到4 m以内可以降低工程材料的成本。研究成果可为深埋、高压、富水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 汪海林; 魏新江; 鲁梁梁; 刘映晶; 朱汉华; 张彪
    • 摘要: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同步注浆是为了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土体扰动而采取的壁后注浆方法之一,是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施工工艺,对土体变形有着显著的影响。从理论方法研究、数值计算、模型试验和实测分析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同步注浆对土体变形影响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分析了一些减小同步注浆引起的地表变形的措施,最后分析了盾构同步注浆对土体变形影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 杨松松; 李吉阳; 章定文
    • 摘要: 部分地区由于缺乏入岩钻机导致钻孔灌注桩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解决桩基无法入岩而引起的承载力不足问题,采用后注浆工艺改善桩侧土体性质,可以减少桩基入岩深度,提升灌注桩承载力。以埃及新首都CBD项目钻孔灌注桩基后注浆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研究沙漠地区后注浆施工对于桩基承载力的提升情况,分析桩基后注浆施工的经济效益,并总结沙漠地区桩端与桩周注浆参数的取值。研究表明沙漠地区采用后注浆工艺桩基的承载力可以提升桩基承载力1.5倍;沙漠地区桩侧的注浆压力保持在1.5~3.0 MPa,桩端的注浆压力保持在2.0~5.0 MPa,可以达到较好的注浆加固效果;采用后注浆工艺可以显著的节约施工成本。
    • 杨和平
    • 摘要: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不稳定性也随之上升,经常会出现失稳、冒顶等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根据破碎围岩分区理论及实测分区特性,以霍煤集团河津五星矿为工程背景,深入探讨不稳定巷道围岩注浆工艺及参数(注浆时机、注浆半径、注浆压力等);以及将该注浆技术应用到该矿不稳定巷道围岩中,经实测证实,注浆加固取得良好效果;对类似不稳定区巷道围岩条件下,运用注浆加固技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