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涎症

流涎症

流涎症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432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届全国小儿脑瘫中西医康复学术会议等;流涎症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CHEN Zhiqun、DING Lijun、XIA Qiufang等。

流涎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432 占比:99.58%

总计:20519篇

流涎症—发文趋势图

流涎症

-研究学者

  • CHEN Zhiqun
  • DING Lijun
  • XIA Qiufang
  • ZHU Huiwen
  • 丁丽君
  • 何启高
  • 何龙文
  • 刘立席
  • 吴韬
  • 夏秋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晨茜; 汪节; 陈迎年; 汤瑶; 王永平; 储浩然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流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指导取穴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唾液分泌量、sEMG相关指标及Frenchay流涎分级等级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唾液分泌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sEMG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Frenchay流涎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sEMG指导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流涎症状。
    • 叶玲; 吴鸿宇; 周小妹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oNT-A)治疗意识障碍患者流涎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科住院的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流涎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32),两组均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及人工气道管理,试验组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腮腺和下颌下腺BoNT-A注射,共100 U,分多点注射,每侧腮腺4个点,每个点7.5 U;每侧下颌下腺2个点,每个点10 U。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采用唾液流率、流涎严重程度评分(DSFS-S)和流涎频率评分(DSFS-F)评估两组患者流涎情况,并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唾液流率、DSFS-S评分、DSFS-F评分及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BoNT-A注射腮腺及下颌下腺能有效减少意识障碍患者的唾液量,改善流涎症状,且能减轻因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
    • 赵顺杰; 白莎; 王恬; 李哲; 郭君
    • 摘要: 目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流涎症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评估及相应工具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流涎症的概念、病因及评估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流涎症已成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与延髓功能受损有关,长期流涎会损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评估方法主要有临床评估法、客观评估法和主观评估法3种。结论临床评估法、主观评估法为医护人员常用的评估方法,但国内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流涎症的临床评估内容较局限、对现有流涎评估工具的使用意识淡薄,且国内缺乏本土化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流涎评估工具等。
    • 霍艳梅; 代元春
    •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对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科98例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疗法和重复性外周磁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肌吞咽协调训练.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唇舌动作、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吞咽功能及社交发育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疗效、唇舌运动、咀嚼动作、吞咽动作、社交发育能力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社交发育能力,唇舌动作、咀嚼动作、吞咽动作及吞咽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肌吞咽协调训练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唇舌动能、吞咽功能,提高社交能力,促进患儿流涎状况的改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赵宇兰
    • 摘要: 中风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危急疾病、常见病.流涎症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形象.中风后流涎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性吞咽困难,因脑神经受损而使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使唾液无法下咽而在口中积聚.从脏腑经络理论看,脾、肾、心三经均连舌本,古医籍中对于口角流涎的描述也多涉及脾、肾、心等脏腑,因此脾虚、肾虚、心火等均能引起流涎.中医针刺治疗简便廉验,以不同治法调整脏腑经络气血,改善神经功能,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多样的方法和依据.
    • 王红梅; BOSOMTWE Samuel; 杜金磊; 邹晓月; 潘永良
    • 摘要: 近年来,经口气管插管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措施之一,临床使用率达96%,随着其广泛使用并发症也日益突出,其中流涎症是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临床较为常见且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经文献调研发现,流涎症可造成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皮肤和(或)黏膜感染、营养不良、声门下分泌物增多以及提高非计划性拔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事件的发生风险,是直接增加患者住院时长和医疗花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研究表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流涎症的防治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医护人员常忽视流涎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对此无有效的管理措施,相关研究也较缺乏。基于多项流涎症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本文总结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流涎症的影响因素包含唾液分泌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和医护人员认识相对不足4个方面,并根据现有流涎症的干预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流涎症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合理的展望,提出今后可增加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流涎症的现况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3个方向的相关研究,为减少和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流涎症及其并发症提供借鉴,以提高临床预防、治疗与护理的预见性和精准性及患者的住院舒适度。
    • 杨和金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刺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对于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这段时间内随机选110例患儿分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口腔运动感觉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针刺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且患儿预后生活质量与质量满意度水平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对于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而言,通过采用针刺疗法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进行联合治疗,有利于提升患儿治疗效果。
    • 李三松; 朱登纳; 刘瑞敏; 王军; 袁俊英; 张广宇; 杨磊; 王明梅; 牛国辉; 刘汉友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oNT-A)治疗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40例流涎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BoNT-A注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在超声引导下将BoNT-A注射至每个患儿的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每侧腮腺各取2个点,共4个点,每个点均注射10U;每侧下颌下腺取1个点,A组每点注射10U,B组每点注射20U.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8周、12周,采用教师分级法(TDS)、流涎商数和Saxon测试分别对2组患儿的流涎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注射后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的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均降低(P<0.05).2组患儿治疗后同时间点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U、20 U BoNT-A注射均可改善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症状,超声引导下注射精确、安全,未观察到注射后严重不良反应.
    • 李超; 陈素玲; 汤清秋; 曾佩珊; 卫小梅; 唐志明; 安德连; 窦祖林; 温红梅
    •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神经源性疾病(包括脑卒中、脑肿瘤、脑炎)所致吞咽障碍流涎症患者25例,在超声引导下对其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进行BTX-A注射治疗,总注射剂量为100 U.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唾液流率、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量表(DSFS)对患者流涎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软管喉镜吞咽评估(FEES)对患者咽喉部分泌物进行评分.结果 注射后1周、2周及4周时入选患者流涎VAS评分、流涎严重程度(DSFS-S)评分、流涎频率(DSFS-F)评分及流涎总分(DSFS-T)均较注射前明显下降(P<0.05),且注射后2周、4周时疗效明显优于注射后1周时(P<0.05),注射后4周时疗效与注射后2周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周、2周时患者唾液流率[分别为(0.205±0.145) g/min和(0.144±0.130) g/min]、咽喉部莫雷分泌物累积量表(MSS)评分[分别为(1.92±0.49)分和(1.48±0.59)分]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且注射后2周时疗效优于注射后1周时疗效(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能有效减少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唾液分泌量,改善流涎症状,该疗法还具有起效时间早、疗效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