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淋巴结微转移

淋巴结微转移

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11189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中华消化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胃肠肿瘤学术研讨会、全国食管癌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研讨会、2006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等;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文献由55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泽宇、徐宏智、詹文华等。

淋巴结微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1189 占比:99.91%

总计:211371篇

淋巴结微转移—发文趋势图

淋巴结微转移

-研究学者

  • 吴泽宇
  • 徐宏智
  • 詹文华
  • 万进
  • 潘立群
  • 程明荣
  • 赖少彤
  • 邓兆斌
  • 何裕隆
  • 刘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若凡; 戴光荣
    • 摘要: 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淋巴结阳性者。然而临床中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者并不在少数。淋巴结微转移(LNM)被认为是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与转移的潜在原因。基于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的发展,淋巴结的微转移诊出率显著提高。但目前对于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笔者就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陈珂彦(综述); 张静; 丁士刚(审校)
    • 摘要: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癌症发病率,胃癌位列全球第5位[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形式,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35.8%[2~4]。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ESD应用的前提是无淋巴结转移。
    • 裴艳志; 聂美楠; 姜腾蛟; 王晓强; 李春磊; 路通; 朱晓峰; 邹志田
    • 摘要: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χ^(2)=7.292,15.125;均P<0.01)。结论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 侯晓蒙; 武晓红
    • 摘要: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指出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病理超分期可以明确转移淋巴结位置和判定淋巴结转移与否,并被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低,然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和预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SLNB与病理超分期等检测手段结合可发现更多的淋巴结转移类型,尤其对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检出效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诊疗提供更多依据。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早期子宫内膜癌SLNB技术、影响SLNB准确性相关问题、淋巴结微转移问题三方面进行简述,为促进早期子宫内膜癌精准手术治疗,减少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提供可行性方案。
    • 叶婵娟; 吴仲平; 陈仲华
    • 摘要: 目的 探究隐匿性肿瘤细胞(OTC)在淋巴结转移阴性(pN0)胃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pN0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57枚术中分离淋巴结中OTC的检出率,分析OTC对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73例患者中有30例(41%)检测出OTC阳性,其中20例检测出微转移(MM),10例仅检测出孤立肿瘤细胞(ITC).术中共分离1257枚淋巴结,其中90枚淋巴结呈OTC阳性.在20例MM阳性患者中,受累淋巴结数目为70枚,每例患者平均3.5枚.在10例仅有ITC的患者中,受累淋巴结数目为20枚,每例患者平均2.0枚.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分化类型、淋巴管浸润、OTC、MM、ITC均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TC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其中ITC阳性组为73个月,MM阳性组为63个月,而OTC阴性组为93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OTC阴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OTC阳性组.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TC阳性组及MM阳性组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OTC阴性组.结论 在部分pN0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中OTC的检出率较高,且OTC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不良影响.
    • 魏东; 辛运超; 刘博; 容宇; 李彦明; 郝雁冰
    • 摘要: 目的 探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P53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N0期NSC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肺癌(肺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取肺癌组织与肺良性病变组织标VEGF、Ki-67、P53蛋白表达.比较肺癌组织与肺良性病变组织VEGF、Ki-67、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同病理特征VEGF、Ki-67、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VEGF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VEGF、Ki-67、P53阳性表达率为61.25%、67.50%、70.00%,高于对照组(16.25%、12.50%、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微转移VEGF、Ki-67、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90.48%、95.24%,均高于无淋巴结微转移(52.54%、59.32%、6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呈正相关(r=0.724,0.798,0.846,P<0.05).结论 PN0期NSCLC患者VEGF、Ki-67、P53表达率较高,且与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
    • 陈新富; 刘宁; 刘加夫
    • 摘要: 目的 分析pT1a~bN0M0 Ia1~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清扫术的方式.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经手术治疗的孤立单发直径≤2 cm的NSCLC患者CK19表达水平,以评估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例患者术后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6例(6.6%)检出CK19阳性表达.微乳头或实性为主的病理类型、CEA水平≥5 ng/mL的患者,术后淋巴结CK19表达显著(P<0.05).其中微乳头或实性为主的病理类型是发生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素.纯磨玻璃结节术后淋巴结未发现微转移灶;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术后检出2例淋巴结微转移.结论 Ia期NSCLC患者可发生淋巴结微转移,微乳头或实性为主的病理类型是发生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素;CT影像表现为纯磨玻璃的肺癌结节术中可避免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若术中冰冻病理提示有微乳头或实性为主或术前CEA水平≥5 ng/mL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 姜振杰; 夏源壮; 何勇
    • 摘要: 目的 研究KAI1、TCF21及PTEN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pN0期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按5年生存期分为复发组[pN0(+)组]、稳定组[pN0(-)组].应用CK20mRNA、MUC1m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N0期复发组NSCLC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AI1,TCF 21及PTEN在淋巴结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关系.结果 56例pN0期NSCLC患者,其中复发组淋巴结微转移患者22例(39.29%),稳定组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4例(60.71%),且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上述因子KAI1、TCF21及PTEN水平明显低于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P<0.05).结论 在NSCLC患者中,KAI1、TCF21及PTEN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其表达情况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