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04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口腔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5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13314篇;相关期刊696种,包括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8281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冬玲、陈奎生、张云汉等。

鳞状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5 占比:2.42%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3314 占比:97.54%

总计:116169篇

鳞状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鳞状细胞癌

-研究学者

  • 高冬玲
  • 陈奎生
  • 张云汉
  • 李晟磊
  • 赵志华
  • 曾宗渊
  • 王立东
  • 张诠
  • 陈谦明
  • 庞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葛少文; 廖圣恺; 展昭均; 李孝亮; 耿琳雅; 周琦
    •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T1-2N0M0)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原发灶扩大切除并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END),39例原发灶扩大切除、颈部观察随访(neck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NOF).对患者的pT分期、病理分级等组织病理学特征,颈部淋巴结转移率,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END组和NOF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END对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显著优于N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层分析后,病理T2(pT2)分期患者,END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20),其中,中低分化组患者END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OF(P=0.013).结论 END能显著控制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肿瘤为pT2分期或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积极行END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李晓民; 梁韦巍; 韩志强; 李君; 范崇帅; 刘志香
    • 摘要: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5、10、20、40、80μg/mL)处理24、48、72小时,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PI3K/Akt磷酸化变化。使用PI3K激活剂740-Y-P或Akt激活剂SC79处理后,观察对细胞存活率和PI3K/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葡萄籽原花青素组(5、10、20、40、80μg/mL)处理24、48、72小时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呈浓度、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葡萄籽原花青素组(40、80μg/mL)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葡萄籽原花青素组比较,740-Y-P联合用药组、SC79联合用药组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凋亡。
    • 乔旭华; 王海峰; 李宁; 栾婷
    • 摘要: 膀胱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尿路上皮癌为主(90%),鳞状细胞癌少见,约占膀胱癌的2%~5%^([1])。膀胱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SCC)分为血吸虫有关及血吸虫无关2种类型,在我国以血吸虫无关的SCC多见。SCC恶性程度比尿路上皮癌强且预后极差,早期筛查预防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2])。目前暂无研究报道SCC反复活检后不能确诊的病例,本文就1例SCC多次病检后误诊为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予以阐述,分析误诊的原因,提出解决及预防方案,为避免此类误诊提供参考意见。
    • 施健; 胡千慧; 张雪杰
    • 摘要: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605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观察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口腔鳞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8例,留取术后肿瘤组织和距肿物边缘>3 cm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INC01605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INC01605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t=4.31,P=0.010),LINC01605在不同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及有无脉管癌栓分组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NC01605的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性(r=0.64,P=0.029),LINC01605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口腔鳞癌中LINC01605的表达升高,在病变形成和进展中有重要促进作用,LINC01605与增殖指数相关,术后检测LINC01605的表达对判断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 夏琛; 褚志刚
    • 摘要: 目的探讨Marjolin溃疡鳞状细胞癌中BRAF V600E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Marjolin溃疡鳞状细胞癌患者(Marjolin溃疡组)、皮肤瘢痕患者(皮肤瘢痕组)和非Marjolin溃疡皮瓣移植患者(正常皮肤组)各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AF V600E的蛋白表达和DNA突变,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Marjolin溃疡组BRAF V600E的阳性表达率(56.7%)高于皮肤瘢痕组(6.7%)和正常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arjolin溃疡组肿瘤低分化和中分化患者的BRAF V600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73.7%,均高于肿瘤高分化患者(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1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表达率(88.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Marjolin溃疡组BRAF V600E突变率(51.7%)高于皮肤瘢痕组和正常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arjolin溃疡组肿瘤低分化和中分化的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87.5%、73.7%)高于高分化患者(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4);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88.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Marjolin溃疡鳞状细胞癌BRAF V600E的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无关(P>0.05)。结论Marjolin溃疡鳞状细胞癌BRAF V600E的突变率为51.7%,且其与肿瘤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无关。
    • 纪媛媛; 郭君兰; 张宁; 李军扩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7例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等资料,观察患者肿瘤体积与血清SCC-Ag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肿瘤体积2~90.82 mL,平均体积(20.18±14.36)mL;SCC-Ag水平1.12~42.37 ng/mL,平均水平(7.92±2.85)ng/mL。SCC-Ag水平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理分级、吸烟、饮酒等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SCC-Ag是影响肿瘤体积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头颈部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
    • 许秋实; 侯莉莉; 房艳春
    • 摘要: 目的探究白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首次手术治疗的112例老年HNSC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和NLR。以患者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为随访终点,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明确血清白蛋白和NLR的最佳切割值,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HNSC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血清白蛋白和NLR鉴别老年HNSCC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和0.74,而将二者联合使用AUC提高至0.82,特异性升高至90.2%。血清白蛋白>37.9 g/L组中位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期明显长于血清白蛋白≤37.9 g/L组(P3.04组中位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期明显短于NLR≤3.04组(P3.04(HR=2.46,P=0.04)是影响患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和NLR对老年HNSC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传转移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 赵磊; 王姝昊; 孙紫洋; 崔英; 李柱虎; 朴俊杰; 朱莲花
    • 摘要: 目的探讨NQO1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β-Lapachone在CSCC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CSCC组织和1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QO1的表达;分析NQO1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体外常规培养A431细胞,通过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β-Lapachone对细胞增殖、周期进程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结果免疫组化:NQO1蛋白在CSCC中的阳性率(85.5%,65/7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46.2%,6/13,P<0.05)。χ^(2)检验:NQO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MTT和克隆形成实验:β-Lapachone可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Lapachone诱导A431细胞发生周期阻滞。β-Lapachone可促进细胞生成ROS,激活JNK信号通路。结论NQO1在CSCC中高表达,其生物激活剂β-Lapachone可通过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进而抑制CSCC的恶性演进。
    • 严沁宇; 刘桐; 任艺艺; 葛毅凌; 梁戈玉
    • 摘要: 近年来,RNA表观转录组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修饰,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一种动态且可逆的过程[1]。研究表明,m^(6)A可以通过调节RNA剪接、稳定性、定位、翻译和衰变,参与神经发育、免疫调节和细胞分化等各种生理行为。m^(6)A修饰的失调会损害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最终导致癌症、精神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疾病[2]。
    • 郑新成; 石小剑; 叶苏婷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皮肤鱗状细胞癌(cSCC)的价值以及cSCC的磁共振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确诊为cSCC的患者32例,由3名不同职称的影像学诊断医师共同分析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各序列的信号及增强后的强化程度,并与手术情况、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cSCC均为单发,位于真皮和皮下层,病灶呈隆起及浸润式生长。T_(1)WI等信号32例,T_(2)WI稍高信号30例,高信号2例,DWI呈稍高信号12例,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边缘明显强化多见,2例有类似“脑膜尾”征,所有病灶边界均不清,3例累及颅骨和肌肉组织。结论术前磁共振对cSCC病灶的大小、侵犯范围及深度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