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焦炭质量

焦炭质量

焦炭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7篇、会议论文426篇、专利文献85683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煤炭科学技术、鞍钢技术、包钢科技等; 相关会议133种,包括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2011年捣固炼焦技术、捣固焦炭质量与高炉冶炼关系学术研讨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五届四次会员(理事)大会等;焦炭质量的相关文献由1962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波、张雪红、项茹等。

焦炭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7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426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85683 占比:98.71%

总计:86806篇

焦炭质量—发文趋势图

焦炭质量

-研究学者

  • 孟庆波
  • 张雪红
  • 项茹
  • 刘洋
  • 薛改凤
  • 陈鹏
  • 纪同森
  • 郑文华
  • 鲍俊芳
  • 宋子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立邦; 杨颂; 王志坚; 贺欣欣; 赵文磊; 刘守军; 杜文广; 米杰
    • 摘要: “双碳”背景下,提升焦炭质量是保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重点之一,而炼焦行业存在着在线实时监测难、焦炭质量预测模型泛化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通过自适应全局搜索算法,即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与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综合建模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选取出配合煤中可反映焦炭质量的可测参数,再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去除变异性小的冗余因子后,得到预测因子,将其作为LSTM网络的外部输入;通过加入自适应惯性权重以及最佳扰动更新改进WOA,从而训练LSTM网络的超参数,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R-squared进行算法检验;最后将改进后的AGWOA-LSTM模型与典型的LSTM、WOA-LSTM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AGWOA-LSTM模型预测焦炭质量具有精度高、运行速度快等特点。研究对焦炭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张代华; 曹银平; 王士彬
    • 摘要: 以三种进口焦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结焦性进口焦煤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及高炉炉况的影响。在炼焦配煤中将弱结焦性进口焦煤按质量分数12%~30%配入使用,通过对焦炭的基本性质、光学组织和微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揭示了弱结焦性进口焦煤的配入比例对焦炭热态强度的影响机理,并研究了不同焦炭供高炉使用之后高炉炉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弱结焦性进口焦煤配入使用对焦炭具有明显的降灰降硫效果;当其配入比例较高时,对焦炭冷强度影响不大,但焦炭中细粒镶嵌结构含量上升,粗粒镶嵌结构含量下降,光学组织指数OTI下降;焦炭中类石墨化碳结构含量减少,无定形碳含量增加,最终表现出焦炭热反应性CRI增大,反应后强度CSR降低,碳溶反应之后的焦炭粉化率增加;将其供高炉使用时,高炉透气性变差,中心气流走弱以及热负荷上升且波动加剧。
    • 史晓亮
    • 摘要: 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作为低变质烟煤,具有高挥发分、低硫、低灰的性质,因其价格相对低廉,部分焦化厂将其配入炼焦煤中以达到降硫、降灰、降成本、增大焦饼收缩的作用。采用榆林千树塔矿区长焰煤和吕梁黄家沟主焦煤,将长焰煤以10%、20%、30%分别配入主焦煤中进行100 kg小焦炉试验,对单煤及配合煤进行工业分析、黏结性指标分析、灰成分分析,对所炼焦炭进行工业分析、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和机械强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长焰煤在主焦煤中配入量的逐步增加,配合煤的硫分、灰分、黏结指数、Y值、灰成分中酸性物质含量等逐步降低,焦炭强度、成焦率逐步下降,结焦性变差。千树塔长焰煤的最大配入量应低于20%,以基本保证焦炭的成焦率和反应后强度要求并有效降低配煤成本。
    • 武吉; 来威; 侯士彬; 程学科; 朱庆庙; 李富鑫; 王旭
    • 摘要: 面对优质炼焦煤资源日趋匮乏资源性问题,优质炼焦煤资源高效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综述分析了炼焦备煤工序中粒度选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国内典型钢铁联合企业备煤工艺现状。对比分析了炼焦煤粒度与炼焦煤的黏结性、膨胀性、煤岩特性及焦炭质量间的相关性,并提出工业生产中应尽量降低煤粉过细或者过粗条件下的粒度分布,综合考虑炼焦煤粒度对炼焦煤的灰分含量、硫含量、结焦性能、煤岩分布及焦炭质量的影响规律,最终实现精准配煤与高效炼焦。
    • 杨邵鸿; 付裕; 刘丕煜; 王彦明
    • 摘要: 美国布坎南煤灰分、硫分低,可替代部分BHP焦煤和内贸煤,有利于降低配煤成本。由于其MBI和MCI偏高,需根据实际配煤结构和资源情况进行综合调整。通过应用实践,认为美国布坎南煤焦煤配比控制在5%~7%,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和经济配煤。各焦炉产线因配煤结构和搭配煤种不同效果不一,需根据具体情况逐步优化确定最佳使用方案。
    • 暴子旗; 卢才武; 章赛; 宋思远
    • 摘要: 焦炭质量对高炉冶炼的生产有着极大影响,建立精确度高、适应性好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对企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焦炭质量难以实时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麻雀搜索算法(TSSA)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首先采用改进Tent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加强麻雀搜索算法(SSA)的全局搜索能力,然后利用TSSA模型对SVR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有效克服了传统SVR模型的参数选取问题。选取配合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等七项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焦炭质量中的抗碎强度、耐磨强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四项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出,依据焦化厂历史生产数据,对TSSA-SVR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并与SSA-SVR模型、SVR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适应性,对焦炭生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田日升
    • 摘要: 结合我国煤质,为解决常规顶装炼焦工艺与煤炭质量不匹配的问题,重点从理论、实践生产和所得焦炭质量进行对比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对比顶装炼焦和捣固炼焦的工艺流程;其次,以150万t焦化项目为例设计了基于两种炼焦工艺不同的炼焦方案;最后,对两种炼焦工艺所得焦炭的耐磨强度、抗碎强度、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进行对比。
    • 王晓飞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焦炭的质量以保证其更加适用于炼钢等行业,从实验方案、实验方法以及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完成了实验设计;对捣固炼焦与常规炼焦工艺所得焦炭的耐磨强度、抗碎强度、反应性以及反应后强度进行对比;其次,对不同原煤参数对所得焦炭的气孔率、耐磨强度、抗碎强度、反应性以及反应后强度进行对比。本次研究为捣固炼焦在我国范围之内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 任华伟; 李浩伟; 杨洪庆
    • 摘要: 为促进捣固焦炭在大型高炉的应用,研究了捣固焦炭在 2 000 m^(3)以上高炉单独应用以及与顶装焦炭配合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大型高炉对捣固焦炭的质量要求,展望了捣固焦炭应用发展趋势。
    • 刘圆; 谢全安; 程欢; 王杰平; 梁英华; 赵昊达
    • 摘要: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冶炼且在高炉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冶炼技术的发展导致对焦炭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基质结构和孔隙结构等焦炭微观结构是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光学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等研究手段剖析对焦炭基质结构的认识,并从显微图像分析法、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孔隙结构研究方法阐述对焦炭孔隙结构的认识。从焦炭基质结构、焦炭孔隙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解析焦炭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并分析微观结构随溶损反应的演变,论述了焦炭结构与焦炭质量的关系,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通过对焦炭微观结构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现状进行综述可知: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等新技术的补充可从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角度加深对焦炭基质结构的认识;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的补充可进一步分析过渡孔和纳米孔等更小的孔径,但由于焦炭的气孔结构异常复杂,靠现有手段全面认识焦炭的孔隙结构仍有一段距离;焦炭光学组织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程度、微晶尺寸、孔隙率等参数与焦炭冷热态性质紧密相关,但建立焦炭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仍有较大困难;碳微晶单元尺寸越大,气孔率越低,冷热态强度越好;研究焦炭微观结构随溶损反应的演变,可更好地认识焦炭的宏观热性能,而溶损反应后焦炭的孔隙率上升,相邻小孔合并,平均孔径增大,强度降低。精密检测仪器和计算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对焦炭微观结构的认识,未来需从炼焦煤成焦机理入手以探寻焦炭微观结构形成规律、建立新型煤-焦质量对应关系,从而更加精细化地指导配煤炼焦生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