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粉

煤粉

煤粉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965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5篇、会议论文109篇、专利文献173331篇;相关期刊617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8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7届水泥技术交流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等;煤粉的相关文献由1582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欢、李争起、郎鹏德等。

煤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5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73331 占比:98.90%

总计:175255篇

煤粉—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韩延阳
    • 摘要: 煤粉储罐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CO_(2)急剧降压,冷凝成水直接经过放空管线进入储罐过滤器内部,造成系统积煤严重、滤袋板结脱落,给系统运行带来隐患。通过增加导淋及改造挡板,达到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 王婷婷; 朱建国; 师永帅; 张震
    • 摘要: 依托千瓦级煤粉预热燃烧综合评价实验平台,研究低负荷预热燃烧特性和负荷变化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平台在负荷为设计功率的30%状况下运行时,预热温度达到900°C,且预热燃烧系统运行稳定,烟气中的CO排放质量浓度为25 mg/m^(3),NO_(x)排放质量浓度为150 mg/m^(3)。负荷由设计功率的30%升至42%时,预热温度变化速率为3.2°C/min,预热室升负荷速率为2.4%/min,卧式燃烧室温度变化速率为4.1°C/min,卧式燃烧室升负荷速率为1.3%/min;负荷升高过程中,预热煤气的CO_(2)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CO和H_(2)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CH_(4)体积分数基本不变;尾部烟气的CO质量浓度先增大后减小,NO_(x)质量浓度先减小后增大。
    • 刘昱奇
    • 摘要: 在我国控制大气污染中,控制NOx这个问题不可忽视,本文对某国产2×350MW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低氮燃烧优化进行分析。
    • 程鸿; 程智海; 田茗博; 吴涛; 朱尧; 赵庆东
    • 摘要: 锅炉调平对锅炉燃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调平规律,本文结合FLUENT流体动力学软件对锅炉送粉管内煤粉颗粒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仿真,以分析某电厂送粉管出口冷热态工况下与最低风速的偏差。结果表明,该四角切圆锅炉中,冷态偏差高于热态偏差,且C组和D组磨煤机在冷态工况下的与最低风速偏差最大;而在热态工况下,即高负荷运行时,4号管的与最低风速偏差最大,致使锅炉右侧后屏超温,水冷壁附近高温腐蚀严重。
    • 苏岱峰
    • 摘要: 将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喷煤车间的火灾、爆炸风险等级进行评估,通过对企业现有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制制度进行评价,寻找薄弱环节,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 王宇星
    • 摘要: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煤粉制备生产,依据生产技术的要求,在生产、储存、运送等环节,由于具有爆炸性粉尘,导致整个工段或生产车间处在爆炸危险范围内。因此在完成具有爆炸性粉尘的煤粉制备项目电气设计时,一定要将防爆方案当做设计的主要内容,科学的电气防爆措施,是减小因为电气因素产生爆炸事件可能性的根源性举措。本文具体论述了在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煤粉制备工段电气防爆为核心的设计问题,且针对电气设计期间产生的不足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应对举措。
    • 石建行; 冯增朝; 周动; 胡林杰; 孟巧荣
    • 摘要: 采用气-液-固三相驱替模拟系统,开展了煤样封堵及反向注水、气驱替煤粉解堵煤样的系列室内实验,探讨了不同封堵压力及解堵介质、压力下煤样渗透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样封堵过程中液相渗透率随时间呈对数衰减规律;达到平衡时间随着封堵压力的提高呈现衰减的趋势;煤粉颗粒沉积在渗流入口端堵塞煤样的孔裂隙通道,是引起煤样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解堵介质为水:反向注水压力等于封堵压力时煤样最终液相渗透率低于封堵前的数值,反向注水压力大于封堵压力时煤样液相渗透率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小幅度提高,而且反向注水压力越大,液相渗透率上升的反应速度越快,煤样的最终液相渗透率与封堵完成后相当;当解堵介质为气:反向注气压力大于或等于封堵压力时能够完全解堵污染煤样:煤样的气相渗透率变化曲线为类“S”型曲线且全过程气相渗流经历了线性增长阶段、指数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少量小粒径低密度悬浮煤粉颗粒产出促进了渗透率的缓慢提高;密度相对较大的下沉颗粒产出是煤样快速完成解堵的主要原因;反向注气压力越高,解堵速度越快且反向注气压力越接近封堵压力解堵速度对压力变化的敏感性越高;反向注气解堵污染煤样的能力强于反向注水,水、气体分子性质的不同及驱替速率的差异是反向注水、气结果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 戎涛; 李永清
    • 摘要: 选取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系统关键操控参数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工业装置煤粉输送密度、速度、流量的稳定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提高,煤粉输送管线密度、速度、流量波动均减小,稳定性提高;流化气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提高稳定性;输送气量越高,稳定性越好。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平衡各个参数对煤线的影响,以保证煤线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较大流量和较高浓度的输送。
    • 王卓勋
    • 摘要: 古交西山发电有限公司的制粉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磨辊存在进煤粉的情况。针对此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磨辊的裙罩密封进行了改造。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分析,加装了改造后的密封以后,能有效改善磨辊内部进煤粉的情况,保证磨辊内部的运行环境。实践充分证明,这种密封可以保证磨辊的良好运行。
    • 张毅; 朱建国; 吕清刚; 张孝禹; 张嘉航; 潘飞
    • 摘要: 煤燃烧过程的深度控制是煤燃烧的最终目标。从气体和固体表面官能团转化2方面出发,针对煤粉预热燃烧过程4个还原性气氛区域内燃料的C/O/N元素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从气体转化分析可得,整个过程的C主要以CO和CO_(2)气体形式释放,O主要伴随碳氧化物和NO_(x)释放,而N在预热阶段主要以N_(2)的形式释放,在燃烧阶段主要以NO_(2)和NO的形式释放,其含氮形式与和燃烧室顶部的距离有关;从固体官能团转化分析可得,原煤经历预热过程后,其表面的含碳双键和含氮官能团种类增多;在燃烧室的3个还原性区域内,燃料表面的含碳双键被多次消耗和生成,表面的吸附氧被多次释放和吸附,含氮官能团种类发生变化;预热半焦和400 mm处的固体样品生成的含碳双键最多,且重新生成吸附氧,因此这2个样品的活性最大;100 mm和900 mm处样品所含不稳定含N官能团种类最多,导致样品中N在这2个位置更易以气体形式释放,结果为煤燃烧过程中NO_(x)的深度控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