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燃烧动力学

燃烧动力学

燃烧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44658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二届燃烧学研讨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燃烧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孝琴、E.J.斯蒂芬斯、M.D.杜尔宾等。

燃烧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4658 占比:99.96%

总计:244752篇

燃烧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燃烧动力学

-研究学者

  • 马孝琴
  • E.J.斯蒂芬斯
  • M.D.杜尔宾
  • 岑可法
  • 张全国
  • 王素兰
  • 陈勇
  • A·M·丹尼斯
  • A·W·约翰逊
  • D.L.布鲁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春龙; 王松江; 李国智
    • 摘要: 简述了煤气化细渣的基础燃烧特性、燃烧动力学和燃烧应用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煤气化细渣基础燃烧特性较差,难以单独稳定燃烧,与其他燃料掺烧可提高其燃烧性能;煤气化细渣的粒径、掺烧比和种类等因素对其燃烧性能影响较大,应着重加以研究;煤气化细渣燃烧动力学多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进行研究,求解过程简单,但存在准确性相对较低的问题,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等进行相关研究可提高准确性,具有研究价值,但鲜有报道。掺混燃烧是煤气化细渣燃烧应用的主要方式,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多数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单独燃烧是煤气化细渣燃烧应用的另一方式,具有燃烧效率高的优点,但需对燃烧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开发。最后提出了煤气化细渣燃烧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 赵磊; 姜未汀; 潘卫国; 倪璐阳; 李子涵
    • 摘要: 通过热重实验仪,研究了煤粉、污泥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比例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单独燃烧时,煤的失重主要受固定碳燃烧的影响,污泥的失重主要受水分析出、挥发性物质析出和燃烧的影响;添加污泥有利于混合物着火,但不利于稳定燃烧,污泥的添加量以不超过30%为宜;随着污泥掺混比的增加,混合物开始失重的温度左移,失重峰的峰值温度与单煤燃烧的接近。燃烧动力学研究表明,煤的活化能为86.79 kJ/mol,高于混合物的任意一个阶段的活化能。混合物燃烧前期(低温段)的活化能小于燃烧后期(高温段)的活化能。
    • 王彦霖; 贾里; 王碧茹; 张柳; 向军; 金燕
    • 摘要: 为了明确污泥(sewage sludge,SS)和煤泥(coal slime,CS)在混燃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并区分催化机制和非催化机制对交互作用的贡献,在获得燃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污泥(原污泥、酸洗污泥、脱挥发分污泥)和煤泥的混燃特性,分析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理,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燃烧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混燃过程中,污泥可以提高共混物的着火性能,煤泥则可提高共混物的高温反应性;混燃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交互现象,可归因于非催化和催化机制的共同作用,其中,非催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挥发分析出阶段,对燃烧有抑制作用,协同指数为−0.24~−0.01。催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固定碳燃烧阶段,可有效促进燃烧,协同指数为0.1~0.44。对于整个燃烧过程来说,污泥和煤泥具有协同作用,且脱挥发分可使协同作用增强;SS和CS的活化能分别为37.33~42.35 kJ/mol和80.77 kJ/mol,混燃时SS可降低共混物的表观活化能,同时协同作用使共混物的表观活化能低于其理论值。
    • 王栋; 王春波; 郑菲; 岳爽; 许紫阳
    • 摘要: 为改善高灰分煤泥燃烧特性差、难以直接利用等缺点,利用恒温热重实验及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煤泥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了掺烧烟煤和贫煤、掺混比、以及反应温度等对煤泥混燃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泥燃烧后期受灰分阻燃效果明显,燃烧速率明显变慢,燃烧反应活化能为46.92 kJ/mol,高于贫煤而低于烟煤,表现为燃尽困难。煤泥通过掺烧HD、JZ烟煤可有效降低燃烧反应活化能,但烟煤掺入比例为75%会导致“抢风”,挥发分先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导致焦炭燃烧阶段因缺氧而造成燃烧不充分,不利于混煤的燃尽;而当HD烟煤掺入比例25%时,混煤燃烧活化能最低,着火稳定,掺烧效果最佳。相比之下,掺烧CC、SY贫煤对煤泥燃烧特性改善效果较小,且过量掺烧反而会恶化着火特性。此外,800~1200°C区间,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燃尽时间缩短,燃烧速率升高,说明提高温度对燃烧反应存在促进作用。
    • 王斌; 马跃; 岳长涛; 李术元; 唐勋; 常少英
    • 摘要: 本文对吉化集团炼厂油泥进行基本性质分析、热重实验、热解和燃烧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吉化油泥含油率为14.74%,含水率为72.82%。通过设置5、10、15、20、30°C/min共5组升温速率,得到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油泥热解过程由挥发阶段及热解阶段组成,主要分为有机物的挥发以及少量易反应杂原子的热解、少量有机物挥发以及重组分热解两个过程。燃烧过程由挥发燃烧阶段与固定碳燃烧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小分子有机物挥发燃烧,第二阶段为大分子有机物挥发热解进而燃烧,以及氧气扩散至坩埚内部发生固定碳燃烧。燃烧受升温速率影响较小,活化能不会因有机物消耗而明显增长。而且在燃烧过程中,挥发燃烧比热解挥发难发生,固定碳燃烧比热解容易发生。本文将油泥热解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挥发和热解阶段拆解,利用Coats-Redfern、DAEM两种模型计算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处理方法结果对比,优化动力学计算过程。DAEM模型挥发阶段活化能为61.82~81.05 kJ/mol,热解阶段活化能初始值为121.60 kJ/mol,随着转化率增大升高至237.07 kJ/mol。采用DAEM模型对油泥燃烧过程进行计算,燃烧活化能为73.95~110.93 kJ/mol,并与CoatsRedfern模型及热解过程相对比。Coats-Redfern模型假设反应单一,所得为某一区间的活化能均值,局限性较大;DAEM活化能模型的假设更加贴合油泥复杂的组成,方法更优。热解计算中分峰方法将热解阶段与挥发段分离,所得动力学数据更接近真实数据。研究表明DAEM模型准确性更好,可靠性更高。最后通过热重实验,研究吉化油泥热解及燃烧特性,并计算动力学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泥热解处理技术提供基出实验数据支撑。
    • 王斌; 马跃; 岳长涛; 李术元; 唐勋; 常少英
    • 摘要: 本文对吉化集团炼厂油泥进行基本性质分析、热重实验、热解和燃烧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吉化油泥含油率为14.74%,含水率为72.82%.通过设置5、10、15、20、30°C/min共5组升温速率,得到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油泥热解过程由挥发阶段及热解阶段组成,主要分为有机物的挥发以及少量易反应杂原子的热解、少量有机物挥发以及重组分热解两个过程.燃烧过程由挥发燃烧阶段与固定碳燃烧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小分子有机物挥发燃烧,第二阶段为大分子有机物挥发热解进而燃烧,以及氧气扩散至坩埚内部发生固定碳燃烧.燃烧受升温速率影响较小,活化能不会因有机物消耗而明显增长.而且在燃烧过程中,挥发燃烧比热解挥发难发生,固定碳燃烧比热解容易发生.本文将油泥热解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挥发和热解阶段拆解,利用Coats-Redfern、DAEM两种模型计算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处理方法结果对比,优化动力学计算过程.DAEM模型挥发阶段活化能为61.82~81.05 kJ/mol,热解阶段活化能初始值为121.60 kJ/mol,随着转化率增大升高至237.07 kJ/mol.采用DAEM模型对油泥燃烧过程进行计算,燃烧活化能为73.95~110.93 kJ/mol,并与Coats-Redfern模型及热解过程相对比.Coats-Redfern模型假设反应单一,所得为某一区间的活化能均值,局限性较大;DAEM活化能模型的假设更加贴合油泥复杂的组成,方法更优.热解计算中分峰方法将热解阶段与挥发段分离,所得动力学数据更接近真实数据.研究表明DAEM模型准确性更好,可靠性更高.最后通过热重实验,研究吉化油泥热解及燃烧特性,并计算动力学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油泥热解处理技术提供基出实验数据支撑.
    • 马爱玲
    • 摘要: 为了减少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减轻煤炭燃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热分析技术对生物质、煤及其混合物燃烧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考察了生物质种类、原煤煤化程度、生物质添加比例对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燃烧的活化能大于生物质燃烧的活化能.在长焰煤中分别加入同样量的玉米秸秆和木屑,混合燃烧时对应的两个阶段的活化能相差不多.分别在长焰煤、烟煤、无烟煤中加入玉米秸秆,混合物燃烧最后一个阶段的活化能,随原煤固定碳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变大,且混合物各个燃烧阶段的活化能均显著小于原煤.随着玉米秸秆含量增加,混合物燃烧第二阶段的活化能随之明显变大,而第三阶段的活化能随之先较快降低再较慢降低.单独生物质、煤以及二者混合物的燃烧可以作为一级反应处理.
    • 郑洪岩; 贾丁丁; 赵言; 冯智皓; 白宗庆
    • 摘要: 低挥发分气化残炭的高效燃烧对其分级利用十分关键,与煤混燃是解决气化残炭着火点高、难燃尽等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气化残炭与3种低阶煤(云南褐煤、哈密长焰煤、神华不黏煤)的混合燃烧特性,获得了低阶煤与气化残炭混燃时的特征参数以及相互作用,并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对气化残炭和低阶煤混燃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残炭与煤混燃时二者最大燃烧峰温差(Δt)较单独燃烧时的温差有所降低,且与神华不黏煤和云南煤混燃时随着气化残炭掺入比例的增加Δt逐渐降低,说明二者混燃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煤中挥发分的逸出和燃烧会提高气化残炭的燃烧性能,哈密煤中富含的钙铁等矿物对气化残炭的燃烧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化残炭,混燃样品的活化能整体上都有所降低,说明气化残炭与煤混燃可以提高整体的燃烧性能.
    • 董颖娜; 张来娇; 郭明; 李茜云; 张蔚
    • 摘要: 以木质加工剩余物与黄酒米浆水固体残渣为原料,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制备新型生物质燃料.利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TG-DSC)热分析联用技术,对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制备的新型生物质燃料随米浆水残渣添加量的增加,其可燃性、稳定性增强,但燃尽性降低.故米浆水固体残渣与木屑混合比例为1:1时所制备的生物质燃料综合燃烧性能较高,用于替代纯木屑生物质燃料最为合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