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爆破地震波

爆破地震波

爆破地震波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力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8635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爆破、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5场——爆炸合成新材料与高效、安全爆破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等;爆破地震波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龙源、卢文波、陈士海等。

爆破地震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8635 占比:99.48%

总计:28784篇

爆破地震波—发文趋势图

爆破地震波

-研究学者

  • 龙源
  • 卢文波
  • 陈士海
  • 易长平
  • 李兴华
  • 池恩安
  • 钟明寿
  • 魏海霞
  • 娄建武
  • 张志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静; 吴立; 孙苗; 路亚妮; 韩燕华
    • 摘要: 针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端点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局部特征尺度自适应匹配延拓(Boundary Local Characteristic Scale and Adaptive Matching Extension,BLCS-AME)的EMD端点效应抑制方法。该方法将原始信号全局时间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信号在端点处幅值参数的局部变化趋势进行联合考虑,得到了延拓后的边界局部特征尺度(BLCS),再以BLCS为研究对象,在原始信号中找到与BLCS匹配度最高的一组时间序列,最后将该时间序列平移到端点处进行EMD,即可实现基于BLCS-AME的EMD端点效应抑制处理。通过多种方法仿真信号EMD端点效应抑制的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与常规端点效应抑制方法相比,BLCS-AME方法对EMD端点效应具有更好的抑制能力,能够得到精度更高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研究结果更能反映信号的内在属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实际爆破地震波信号EMD中,进一步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爆破地震波信号EMD过程中产生的端点效应,有利于爆破地震波信号细节特征参数的提取,得到反映爆破地震波信号内在属性的特征参数,对爆破地震波危害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周俊汝; 安稳; 钟冬望; 卢文波; 吴亮; 冷振东
    • 摘要: 采空区边界条件影响其上覆岩体爆破地震效应.基于弹性波动理论,借助动力有限元算法,研究了采空区临空面、地表自由面及两种边界耦合作用下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机制与上覆岩体振速场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上覆岩体分区准则.结果表明:采空区临空面改变爆破地震波传播路径,拐点对爆破地震效应具有显著衰减作用,可根据波传播途径拐点数对围岩分区;爆破地震波传播至地表自由面反射,对采空区上覆岩体爆破地震效应具有放大作用.提出将爆破振动作用下采空区上覆岩体的影响范围划分为两区:I区-波直传爆破振动放大区,Ⅱ区-波传播单拐点爆破振动弱衰减区,耦合作用下采空区临空面衰减作用大于地表自由面放大作用.上覆岩体爆破影响分区准则对地下工程爆破设计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 陈建龙
    • 摘要: 为研究爆破施工中毫秒延时爆破作用的频谱特性,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利用模态识别方法对炮孔间隔时间为25 ms的延时爆破振动数据进行频谱特性分析,得到爆源左、右两侧的爆破振动频率分别约为35 Hz和45 Hz的整数倍.进一步分析可得,这是由于爆破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多普勒效应,导致不同方向上的频率发生偏移,使得爆源两侧的爆破振动频率值存在差异.据此,实际爆破施工中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爆破振动频率的调控.
    • 杜瑞锋; 裴向军; 贾俊; 张晓超; 杨帅
    • 摘要: 为探求地质工程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设计由混凝土基座和边坡模型组成的物理模拟试验,采用雷管和乳化炸药施加爆破地震波,开展考虑爆破孔位置和炸药量影响的多次爆破试验.首先,对速度、加速度响应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两者的频谱结果均表明符合爆破地震波的特征;然后,对各次爆破地震波下边坡顶部的三个方向速度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相似的爆破条件下将产生相似的速度响应.针对两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将边坡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对比硬岩层、软岩层之间峰值加速度矢量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具有“吸能”和“减震”效应,软弱夹层之上的硬层具有“放大”效应,并通过定义峰值加速度影响系数来量化加速度响应的差异性.最后,构建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宏观受力模型,分析边坡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滑动机理.试验结果不仅为天然地震触发滑坡的机理做出更加合理的力学解释,而且为爆破作业矿区的斜坡或边坡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工作等提供一定的试验参考和技术依据.
    • 李增恩
    • 摘要: 聚能水压爆破技术是一项在隧道掘进中的新型工程技术.通过介绍聚能水压爆破的技术原理与爆破工艺,结合在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佛儿岩隧道开挖掘进中的实际应用与爆破波形分析,突显了聚能水压爆破技术具有减少超挖、降低成本、减轻污染等优点.该技术在聚能爆破的基础上加入了水压爆破,集多种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助于实现隧道"安全施工"与"绿色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 缪琪; 赵章华; 俞海杰; 孙旭峰
    • 摘要: 山地水厂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山地水厂的建设过程中,交叉施工可能会导致边坡、基坑等爆破作业对前期工程的新浇早龄期混凝土产生影响,产生有害裂缝.为探讨山地水厂新浇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形成与龄期之间的关系,在现场实测爆破地震波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大体积底板的抗裂性能.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坚硬岩石场地,当径向振速小于规范规定的安全振速时,各龄期混凝土均不会产生裂缝;当径向最大振速大于13 cm/s时,龄期7 d以下的混凝土将产生受拉破坏;而当径向最大振速降至9 cm/s以下时,龄期3 d以上的混凝土将处于安全范围.故对山地水厂大体积底板构筑物而言,其安全振速可在规范针对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标准基础上适当放宽.
    • 安胜杰; 易吉祥; 池恩安; 于海阔; 欧阳天云
    • 摘要: 根据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的现场情况,分析爆破地震波在多台阶边坡中的传播规律,对矿区台阶边坡进行爆破振动测试,选取爆破区域上部平台由近到远依次布置的四个振动测试点,共进行爆破振动试验7次,取得5组有效数据.通过对5组振动数据结果进行萨道夫斯基公式回归拟合分析,轴向、径向和垂直方向的振动公式拟合结果的相关性系数R均大于0.8,线性相关性较好,振动传播公式对该地质条件下的边坡震动衰减规律有较好的适用性,且随着爆心距的增大,边坡质点振动速度不断衰减,三个方向中水平径向峰值振速最大,水平切向次之,垂直方向最小,爆心距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要远大于高程.利用该公式开发爆破振动预测软件,通过给定的参数可实现测点位置的振动峰值预测、校核最大单段起爆药量、校核振动安全距离,为解决非工作帮的边坡稳定提供数据基础.
    • 王建群; 朱权洁; 张尔辉
    •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微震监测预报方法采用对微震事件发生频度、数量和定位上,不能从单一的微震事件上进行判断的技术弊端.借鉴于天然地震能量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矿山微震震源能量求解的方法,并建立了震源点实际能量与微震监测能量的关系式.研究了以炸药当量表述微震震源能量,通过炸药当量与震级的关系,基于震源能量求出矿震震级.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微震震源能量对预测矿难、预报周期来压、卸压效果评价、构造地带活化评价以及地压异常区域的确立,有着较为显著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微震震源能量与炸药用药量、矿震震级的关系可以定量计算微震事件释放能量的大小,为矿山灾害的预警提供一种新的评判标准,可用于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 曹淑学
    • 摘要: 惠州市四环路西坑东隧道洞口段为八级高边坡,本文采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隧道内钻爆施工中爆破效应对洞口多级边坡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层的反射与折射,爆破地震波由拱顶的双峰形态变为坡面处的单峰形态,且振动速度峰值由拱顶处的28.810 cm/s迅速降至坡面处的0.383 cm/s;中导洞断面起爆后,边仰坡最下层测点振动速度最大,洞口侧边坡、路堑边坡依次减小,说明距离越远振动衰减越迅速;仰坡坡面测点振动速度峰值依次为上台阶起爆>下台阶起爆>中导洞起爆>侧导洞起爆,故装药量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振动速度峰值小于规范安全允许的质点振动速度.该工程洞口高边坡在隧道钻爆施工下是安全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