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政治

现代政治

现代政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专利文献6283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南风窗、对外传播、读书等; 现代政治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剑涛、曹林、刘波等。

现代政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3.93%

专利文献>

论文:6283 占比:96.07%

总计:6540篇

现代政治—发文趋势图

现代政治

-研究学者

  • 任剑涛
  • 曹林
  • 刘波
  • 张汝伦
  • 杜晓婷
  • 杨凤春
  • 林尚立
  • 梁衡
  • 董淑平
  • 郭忠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仕凯
    • 摘要: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现代政治的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现代政治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现代政治,人民民主根源于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最广大群众成为政治主体并且赢得了解放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是全过程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实践,不仅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且要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在政治解放的基础上完成社会解放的伟大目标。
    • 田晨阳
    • 摘要: 近几十年来,民粹主义和右翼的结合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和潮流.右翼民粹主义产生于现代政治的张力之中,其内在逻辑和行为方式会破坏民主制度赖以存续的基础.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有着深厚的社会和思想根源,昭示了现代政治的转向和潜在危机.如果将右翼民粹主义与现代政治的张力和原则关联起来,将其置于同理性政治、民主政治和认同政治的相对关系中去分析,可以发现民粹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对人民的话语建构和对理性政治的反叛.右翼民粹主义能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一种政治策略或者动员方式使然,更深层的原因是现代政治原则的转变,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政治运行的逻辑和标准.右翼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症候,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悄然来临.
    • 郑维伟
    • 摘要: 卢梭对情感与现代政治关系的思考开启了反思现代性政治的先河.他从自然到社会、自爱到自利的历史变迁中,论证了情感相对于理性的优先性.阿伦特区分了同情与怜悯,前者是不苦之人对不幸的人、上层人对底层人的情感;后者则是对同情的扭曲,是对毫无切肤之痛的歉疚,是一种伤情和滥情.具有悖论意义的是,当以这种滥情诛心时,伪君子成为对他人最廉价最严重的指控,向虚伪开战最终只能强化之.施克莱是卢梭研究专家,对阿伦特的研究主题和范围有比较精深的把握.她认为阿伦特的论证并不充分,有倒果为因之嫌,施克莱的底层视角和历史眼光,使其对情感与现代政治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社会状态下,情感的扭曲和弱化可以借助不同的道德策略来重新找回.怜悯和同情即便不能作为公共政策的向导,但确有限制残酷、促进人类团结之效,只有将其转化为责任和正义,才能实现平等的价值承诺.因此,情感与政治关系的根本结局最终取决于自由平等的政治建构,而虚伪往往成为自由民主的润滑剂.不过,施克莱虽没有清楚地阐释虚伪的类型及限度,却启发了同侪思考.
    • 曾海龙
    • 摘要: 晚清以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以重新阐发经学义理建构现代性政治论说为维新变法张本,最终未能逃脱被视为现代性负面因素的命运。康有为之后,熊十力又基于通融经学义理与哲学理论的视角,试图在其新唯识论体系中重新阐发公羊三世说来建构儒家的现代政治论说。一方面,熊十力以《易》之"乾元"解说《春秋》之"元",对儒家"内圣"与"外王"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另一方面,熊十力以其新唯识论重构了《春秋》经义的表现架构,试图以公羊三世说来建构现代性政治论说。康有为是作为经师的政治家,熊十力是作为哲学家的经师。熊十力对《春秋》特别是公羊三世说的解读,展现了儒家在时代变局下通过调整自身理论论述参与现代性政治建构的企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经学,又不同于后来港台新儒学的理论视角。
    • 毕会晴
    • 摘要: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产生了很有卓越的思想成果,也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国体和政体都和产生传统政治思想的封建专制制度完全不一样,传统的政治思想中还有能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思想资源吗?在传统政治思想进行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政治思想,传统政治思想中有哪些是对今天有一定价值的,有哪些是需要进行反省的思想,这些是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 张源
    • 摘要: 公共意见是欧洲启蒙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新现象,也是现代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现代政治的“无冕之王”.大卫·休谟很早便注意到这一新兴现象,并且敏锐意识到它在政治领域的重要意义.在休谟看来,政治社会的形成意味着政府与其人民之间统治与服从关系的确立,他试图使公共意见对政府的支持更为牢固.为此,一方面,休谟指出公共意见是政府的基础,进而将人民的自由纳入基本政治秩序,使之遵守一般性的制度架构;另一方面,休谟把社会功利视为道德与政府形成的原因,描述了公共意见所认可的五种政府权威来源,区分了关于利益的意见、关于统治权的意见以及关于财产权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休谟提出要密切关注公共意见,以功利原则评判公共意见,运用经验增进有利于社会政治秩序的意见.
    • 刘波
    • 摘要: 当前,以“网络化”为集中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从全球发展来看,以人工智能为诱发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态势正在快速凝练推进。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将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促进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
    • 唐爱军
    • 摘要: "祛魅"(disenchantment)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领域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都显现出理性化或合理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一般政治、现代政治更多地被学者以一种"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加以考察。从某种意义上说,韦伯同样如此,正如他将现代政治理解为理性的官僚制有的译成科层制)一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