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蔗收割机

甘蔗收割机

甘蔗收割机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8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5076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南方农机、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等;甘蔗收割机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康益、刘庆庭、麻芳兰等。

甘蔗收割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076 占比:99.87%

总计:85183篇

甘蔗收割机—发文趋势图

甘蔗收割机

-研究学者

  • 彭康益
  • 刘庆庭
  • 麻芳兰
  • 朱季华
  • 李尚平
  • 张长献
  • 区颖刚
  • 常军应
  • 王晓军
  • 刘克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海瑞
    • 摘要: 为了探究切割刀盘浮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笔者以甘蔗收割机为例,首先分析了甘蔗收割机的工作原理,给出切割刀盘浮动控制系统结构图和刀盘升降自动控制原理,然后确定刀盘浮动控制系统设计总思路,最终根据切割液压压力试验和入土切割深度试验,得出切割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证明:当以0.25 m/s速度前进切割时,阻力由3.51 MPa增加到9.45 MPa,入土切割深度由3 cm增加到10.6 cm;刀盘深度均保持在入土3 cm左右,最大误差0.7 cm,可以说明通过优化硬件可以降低切割深度控制误差,符合割茬小于3 cm为合格切割的规定;通过切割刀盘高度自动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不同蔗地环境以及切割状态,建立数据库,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制定不同的控制方案,最终实现切割刀盘高度的自动调节。
    • 陈远玲; 高骁卿; 班成周; 梁浩昌; 周家嘉
    • 摘要: 甘蔗收割机收割后的甘蔗宿根破头率是评价甘蔗收割质量的重要指标,破头率过高会严重影响下一年甘蔗产量及甘蔗收割机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但甘蔗破头率的采集方式复杂、费时费力,是研究降低甘蔗破头率的控制策略中的一项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SO-LSSVM的甘蔗破头率预测方法,通过在田间采集甘蔗收割机刀盘与行走子系统的工作压力、速度等信号,以此为输入数据,以甘蔗破头率为输出,建立了基于PSO-LSSVM的甘蔗破头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PSO-LSSVM的甘蔗破头率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0.145,均方误差为0.0214,与LSSVM预测模型相比分别降低了60.7%、80.9%,与真实破头率的拟合程度高。预测模型为探究降低甘蔗破头率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陈远玲; 王肖; 孙英杰; 张阳
    • 摘要: 甘蔗联合收割机收获质量对制糖工艺有极大影响,但测量难度大,难以直接获得。针对上述问题,以甘蔗联合收割机切割机构、行走机构、切段机构、风机机构的负载压力信号和转速信号为输入变量,以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输出变量,建立了一种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甘蔗收获质量的预测结果平均MSE为0.0937,平均R 2为0.8915,和建立的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模型的均方误差降低了18.17%,决定系数提高了2.59%,进一步说明了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建立的GA-BP模型比传统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为测量甘蔗收获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为甘蔗收割机不同工况下提高甘蔗收获质量的各子系统的协调联动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武涛; 任甲辉; 刘庆庭; 邹小平; 张增学; 周绍鹏; 冯加模; 何霖
    • 摘要: 针对现有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输送通道易堵塞、含杂率与损失率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切段刀辊中置式两级通道甘蔗联合收割机。该机采用短路径整秆输送通道和刮板筛网式蔗段输送通道,采用中置+后置风机组成的双风机除杂系统,实现甘蔗根切、喂入、输送、切段、风选除杂和卸料等联合作业。通过计算确定了整秆输送通道安装角度与宽度、喂入与输送辊筒直径、切段刀辊外圆直径、蔗段输送通道刮板高度、风机位置等关键结构参数,以及喂入与输送辊筒转速、切段刀辊转速、除杂风机转速等关键作业参数,并研制了4GDZ-132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样机。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2 km/h、风机转速1 100 r/min时,含杂率为4.42%、总损失率为3.08%、蔗段合格率为92.10%、切割高度合格率为96.20%、宿根破头率为9.60%,整机作业性能指标满足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技术标准要求。
    • 马志艳; 李江华; 章霞东; 莫建霖
    • 摘要: 甘蔗收割机作业工况数据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甘蔗收割机作业远程信息平台。通过PLC、CAN总线和Modbus协议完成车载端的现场作业数据实时采集,使用通信模块并采用MQTT协议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Web访问云数据,实现移动终端对甘蔗收割机作业工况数据的实时监测。通过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1.52 h内,实际收到甘蔗收割机实时传来数据5465条,数据丢失7条,数据准确率为99.88%,丢失率为0.12%。该系统对甘蔗收割机数据监测参数准确,实时性高,能够实现甘蔗联合收割机作业数据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数据储存与分析等功能,为甘蔗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陈远玲; 龙禹平; 盛天阳; 李文全
    • 摘要: 通过实测甘蔗收割机作业工况的载荷信号,利用nCode Glphyworks进行信号处理,得到了能反映实际工作载荷的载荷谱.通过UG建立刀盘轴的三维实体模型,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和静力分析,得到刀盘在静力作用下的应力结果.根据载荷谱、有限元分析结果和材料的S-N曲线,利用nCode Designlife对刀盘轴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再根据静力分析和疲劳的结果,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刀盘轴进行优化,最后验证优化后的刀盘轴是否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 白秋薇; 简真; 吴永烽; 赵世卿; 李光林
    • 摘要: 甘蔗收割机在丘陵山地收割过程中,切割刀盘无法随蔗垄高度变化自动调节是甘蔗宿根破损和甘蔗浪费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研制了切割刀盘液压马达压力数据采集装置和刀盘切割高度随垄高变化自动调节装置.将切割液压马达压力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4GZQ-260型甘蔗收割机上,采集甘蔗机收过程中切割液压马达压力数据,测量表明,当甘蔗种植密度和物理特性、土壤物理性质、甘蔗收割机刀盘转速及前行速度一定时,收割机刀盘入土和不入土切割甘蔗液压压力有较大差异,由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切割系统液压压力的刀盘切深自动调节装置,并进行模拟试验研究了当甘蔗地垄高度变化时该系统刀盘入土切割深度的自动控制情况.试验表明,在土壤物理性质、甘蔗种植密度和物理特性相同时,当切割刀盘前进速度为0.25 m/s、转速700 r/min时,入土切割与设计深度的最大误差为0.7 cm;当切割刀盘前进速度为0.4 m/s、转速700 r/min时,入土切割与设计深度最大误差为0.8 cm.该装置实现了刀盘入土切割深度随蔗垄高度变化自动调节,且入土切割保持在设计深度内,符合甘蔗收获机械国家标准中关于甘蔗割茬高度的相关规定,达到设计要求.该研究可为丘陵山地甘蔗收割机刀盘切割高度自动控制调节提供技术参考.
    • 陈晓光; 武涛; 张增学; 吴合槟; 周嘉铖; 谢聪; 刘庆庭
    • 摘要: 为了明确甘蔗收割机所用的不同结构切割器以及工作参数(刀盘倾角、行走速度)对进入输送通道泥土量的影响效果,采用离散元分析法建立甘蔗切割器入土切割蔗垄仿真模型,以收集装置收集土壤颗粒质量为试验指标,切割器种类、刀盘倾角、行走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完全交叉分组仿真试验.在入土切割深度为70mm、刀盘转速为650r/min条件下工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对进入输送通道泥土量影响因素由主到次关系依次为刀盘倾角(B)、行走速度(C)、切割器种类(A),且三因素对其影响均极其显著.其中,切割器种类A1与A2之间差异不显著,A3与A1、A2之间差异显著,且切割器A3入土切割时泥土带入量最少,切割器A1泥土带入量最多;刀盘倾角各水平之间差异显著,且当刀盘倾角为B1时,泥土带入量最多,刀盘倾角为B3时,泥土带入量最少;行走速度C2与C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C1与C2、C3之间差异显著,且当行走速度为C1时,其泥土带入量最少,行走速度为C3时,其泥土带入量最多.分析切割器入土切割过程可知:土壤颗粒经过切割器作用后,大部分土壤颗粒呈向后抛送状态且不同颗粒向后抛送速度不同,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的甘蔗切割器结构设计及工作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 董哲; 陆静平
    • 摘要: 我国南方甘蔗种植地大多为丘陵、山地,地形复杂,甘蔗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造成甘蔗宿根切割质量差。刀盘在竖直方向上能否较好地实现仿形直接影响甘蔗宿根的切割质量和刀具的寿命,在现有的甘蔗收割机中均未能很好的实现刀盘仿形。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刀盘仿形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波用于测距,选定测距装置的位置,设计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控制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方向阀对液压缸进行控制,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PID算法,对液压缸的运动进行优化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ID控制,模糊PID控制超调量仅仅为6%,刀盘位移时间仅需0.15 s,之后系统便趋于稳定。
    • 麻芳兰; 罗晓虎; 李科; 王中彬; 申科; 邓樟林
    • 摘要: 为更准确、快速地对甘蔗收割机切割器入土切割时负载压力的预测,以机车行进速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刀盘入土深度以及甘蔗密度为模型输入,基于正则化孪生支持向量回归机(ITSVR)模型,结合基于遗传算法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切割器负载压力进行仿真模拟预测,并将仿真结果与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TSVR)、极限学习机(ELM)以及孪生支持向量回归(TSVR)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建立预测系统验证ITSVR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测试样本中正则化孪生支持向量回归机(ITSVR)模型的RMSE、MAE、R^(2)分别为0.0154、0.0108、0.9558,模型的预测时间为5.9 ms,该模型能较准确且较快地对负载压力与影响参数的非线性曲线进行拟合;ITSVR模型较其他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以及较快的预测速度;在以5%和10%相对误差作为合格指标模型评价时,ITSVR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66.7%和100%,有力证明ITSVR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切割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