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发射

电子发射

电子发射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72570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药导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2012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等;电子发射的相关文献由2083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守善、崔万照、李相祚等。

电子发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5703 占比:99.97%

总计:725893篇

电子发射—发文趋势图

电子发射

-研究学者

  • 范守善
  • 崔万照
  • 李相祚
  • 全祥皓
  • 柳鹏
  • 安商爀
  • 岩松正
  • 吴胜利
  • 平川弘幸
  • 洪秀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阴生毅; 张永清; 高向阳; 任峰; 王宇; 吕昕平
    • 摘要: 插拔式单晶LaB_(6)阴极是我国电子束类高端仪器及设备必需的关键元件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围绕插拔式单晶LaB_(6),开展了单晶精密加工、高效加热、机械夹持等制备工艺研究,并对阴极的发射性能、静态寿命等进行了测试,还开展了阴极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阴极在电子发射性能及工作寿命方面均达到与进口阴极相当的水平,可应用于增材制造、扫描电镜、高分辨率CT等领域。
    • 肖浩春; 丰义兵; 王继刚
    • 摘要: 氮化碳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高热导率、较大的禁带宽度和负的电子亲和势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场发射阴极材料。本文在介绍氮化碳的结构、性能以及作为场发射材料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氮化碳薄膜和粉体的制备方法;从优化结构中的sp^(2)簇的数量及尺寸、调控表面形貌、元素掺杂,以及通过与其他场发射材料复合或表面修饰形成多级发射结构等方面,阐述了优化氮化碳场发射性能的方法。最后总结了氮化碳薄膜和粉体分别作为场发射阴极材料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指出将来开展相关研究的重点在于继续优化其场发射性能,以及探索其内部结构、缺陷等对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 吕昕平; 阴生毅; 张永清; 任峰; 卢志鹏; 王宇; 王欣欣
    • 摘要: 借助液相合成法中的冷冻干燥法,制备出了高发射扩散阴极所需的含钪多元金属氧化物活性物质,其中Ba与Sc的原子比接近2∶1。应用该活性物质的浸渍阴极,取得了超过500 A/cm;的二极管脉冲发射电流密度和218.5 A/cm;的电子枪脉冲发射电流密度。在二极管直流测试条件(950°C,10 A/cm;)下,阴极的寿命测试进行了10500 h后仍未出现发射电流下降的现象;而在电子枪中的大工作比(5%)脉冲测试条件下,阴极在工作了2010 h后仍维持了超过50 A/cm;的较大发射电流密度。冷冻干燥法有效解决了传统固相合成方法在机械式破碎、研磨和混合等工序中存在的原料混合不可控、成分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能够缩短工艺流程、节约工艺设备,有着良好的生产推广价值。
    • 阴生毅; 吕昕平; 任峰; 卢志鹏; 王欣欣; 王宇; 邯娇; 张琪; 李阳
    • 摘要: 通过发展新的活性物质成分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以提升钪系阴极的电子发射性能,是当今热阴极特别是大电流密度阴极领域的研究重点.该文提出一种由多元金属氧化物构成的新型高活性浸渍物质,显著提升了钪在阴极中的添加比例,大幅提高了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将冷冻干燥法应用到该活性物质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有效解决了传统固相合成方法在机械式破碎、研磨和混合等工序中存在的不可控、不均匀等问题.采用了新的成分系统与新的制备方法制得活性物质的阴极,在真空二极管测试和电子枪测试中分别取得了超过500 A/cm2和218.5 A/cm2的脉冲发射电流密度.在二极管直流测试条件下,阴极的寿命测试进行了10500 h后仍未出现发射电流下降的现象;而在电子枪中的大工作比(5%)脉冲测试条件下,阴极在工作了2010 h后仍维持了超过50 A/cm2的较大发射电流密度.借助深紫外—光/热发射电子显微镜(DUV-PEEM/TEEM)分析发现,相较传统的钪系阴极,新制备的大电流密度阴极表面的热电子发射位点数量增加,微区发射面积显著增大.最后,提出一种"二叉树"发射模型,以期阐释钪系阴极采用新活性物质后获得高发射特性的物理机制.
    • 黄文栋; 耿金越; 严浩; 刘旭辉; 孙素蓉; 王海兴
    • 摘要: 微阴极真空电弧推力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功耗低、比冲高等优点,因而在航天推进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当前推力器设计研制、可靠性和寿命的提高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均与微阴极真空电弧放电过程的基本物理问题密切相关.对微阴极电弧推力器运行中涉及的电子发射、电极间起弧过程、阴极斑点形成及特点、烧蚀和形貌变化、电极间等离子体射流加速过程进行了梳理,相关认识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的设计优化、性能提高奠定基础.
    • 王小菊; 刘爽; 陆荣国; 陈德军; 祁康成; 饶海波
    • 摘要: 采用虚拟现实、Web GL和H5技术,开发了4种条件下的电子发射实验,为实验者设置了"电子发射→电子传输→电子收集"完整的虚拟仿真过程,将能带结构、电子行为受外界条件改变成可视化,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相关物理过程.以"不可及"的卫星电推进中和器作为电子发射应用载体,感知不同结构参数对电子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验以中心服务器为主,学生可通过终端远程访问.通过仿真,学生可深入理解固体物理中电子发射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到应用的衔接.
    • 许媛; 宁仁霞; 鲍婕; 侯丽
    • 摘要: 为了深入理解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特别是烧蚀过程中靶面电子发射带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飞秒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热传导双温模型,模型考虑了电子热导率、热容、电子-晶格耦合系数等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表面热电子发射和多光子电离导致靶面的能量损失.选择波长为800 nm,FWHM为100 fs,峰值功率密度为1.2×1017 W/m2的高斯型单脉冲激光辐照铜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光子电离所导致的电子发射比热电子发射要强,但是热电子发射持续的时间长;多光子电离导致的电子发射带走的靶面能量比较大,在分析飞秒烧蚀过程中不可忽略.
    • 李玉魁; 武超; 刘飞; 杨娟
    • 摘要: 应用带保护气进行烧结的方法,制作了一种双半导体底层碳纳米管薄膜阴极.利用烧结的银浆形成条形银电极,在条形银电极表面制作了具有相同宽度且平行排列的ZnO掺杂底层和TiO2掺杂底层,在掺杂底层上面制备了碳纳米管膜层.由于保护气的防氧化屏蔽,碳纳米管膜层中的碳纳米管未受损害,ZnO粒子和TiO2粒子也在烧结过程中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双半导体底层碳纳米管薄膜阴极获得更优的电子发射特性,且电子发射稳定性也得到有效增强.与普通条形银电极碳纳米管阴极相比,双半导体底层碳纳米管薄膜阴极能够将开启电场从2.09V/μm降低到1.91V/μm,将最大电子发射电流从1 653.5μA提高到2 672.9μA.在2.69V/μm电场作用下,普通条形银电极碳纳米管阴极的电子发射电流仅为421.1μA,而双半导体底层碳纳米管薄膜阴极的电子发射电流能够达到723.5μA.从发射电流稳定性实验曲线可以看出,双半导体底层碳纳米管薄膜阴极实现了稳定的电子发射,表明ZnO掺杂底层和TiO2掺杂底层能够应用于真空环境.利用数码相机获得了具有良好质量的发射图像,验证了双半导体底层碳纳米管薄膜阴极制作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 李道儒; 李炳辰; 张生俊; 张亚非
    • 摘要: A glass tube closed plasma chamber is designed.The high-frequency switching power supply is used as the working power source and the high purity argon gas(99.999%)is used as the working ga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density and current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wnsend discharge,and the theory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ested the different pressure, different electrodes under the closed plasma densit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osed plasma density can be increased to 1.1 ×1013cm-3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ure hot metal cathode material is used as the electrode,the working current is 200 mA and the tube pressure is 66 Pa(0.5 tor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of the closed plasma and the current, the gas pressure in the chamber and the chamber electrode is analyzed,and a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high density plasma close to the arc discharge in the closed cavity is explored.%设计了一种玻璃管式封闭等离子体腔室,以高频开关电源为工作电源,高纯氩气(体积分数为99.999%)为工作气体,结合汤森放电理论,推导了等离子体密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结果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测试了不同压强,不同电极下的封闭式等离子体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以纯金属热阴极材料钨为电极,工作电流为200 mA,管内气压为66 Pa (0.5 torr)的条件下,可将封闭式等离子体密度提高至1.1×1013cm-3.对封闭式等离子体密度与电流、腔室内气体压强及腔室电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得到了一种封闭腔体内获得接近电弧放电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