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疯草

疯草

疯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保护、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6055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兽医导刊、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1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年学术研讨会等;疯草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宝玉、王建华、路浩等。

疯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6055 占比:99.46%

总计:26197篇

疯草—发文趋势图

疯草

-研究学者

  • 赵宝玉
  • 王建华
  • 路浩
  • 王保海
  • 刘建枝
  • 次仁多吉
  • 郝宝成
  • 梁剑平
  • 王敬龙
  • 陈基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宁璐璐; 黄雨
    • 摘要: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但因为干旱、不合理放牧、过度开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出现草地的沙漠化和毒草化草地,其中疯草给西部天然草地带来巨大的危害,对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和养殖户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疯草的分布、灾害情况、不同防控措施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吴可欣; 唐诗雨; 朱奕儒; 郭梓豫; 莫重辉; 赵宝玉; 路浩
    • 摘要: 为探明青海野生型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是否存在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本试验采用植物组织表面消毒法对斜茎黄芪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观察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种属,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薄层层析法对斜茎黄芪和优势菌发酵液中的苦马豆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斜茎黄芪中共分离出26株菌株,分属于5纲、5目、7科、7属,4株未定属。其中由根中分离的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是斜茎黄芪的优势菌属,分离率为23.08%。从薄层层析结果可以看出,斜茎黄芪和优势菌发酵液中均未检测到苦马豆素。上述结果表明,野生型斜茎黄芪不属于疯草类有毒植物,这为该植物的后续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许国琪; 刘怡萱; 曹鹏熙; 姬亚丽; 李敬科; 李小燕; 刘星
    • 摘要: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在宿主植物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是内生菌对外界适应的重要机制.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主要疯草植物—冰川棘豆叶和根组织中的内生菌16S rRNA、ITS r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明晰内生菌在冰川棘豆组织中的菌群结构、功能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组织间内生菌的分布特征对冰川棘豆适应极端环境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冰川棘豆组织间共有菌属丰度占菌属总丰度90%以上,不同组织间形成了保守性内生细菌和特异性内生真菌共存的群落结构特点,植物组织结构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为推动内生菌选择合适的组织生态位定植提供动力,其中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内生细菌(R2 =0.241,P=0.024)和内生真菌(R2=0.223,P=0.031)的组间Beta多样性,土壤pH值显著影响内生真菌(R2=0.571,P<0.001) Alpha多样性丰富度指数,而环境因素对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内生菌功能和营养型解释并不显著.综合认为,保守性与差异性的内生菌菌群结构和功能为植物不同组织适应极端环境提供帮助,这有利于冰川棘豆的生存与扩散.
    • 强煜云; 袁玮艺
    • 摘要: 疯草是豆科棘豆属(Oxytropis)和黄芪属(Astragalus)的有毒植物,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动物误食疯草后主要表现神经机能紊乱,同时可致生殖机能障碍,主要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弱胎等症状,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给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害。因此,本文就国内疯草中毒的机理、对动物机体的损害及其预防和控制作简要概述,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思路。
    • 蓝昕蕊
    • 摘要: 疯草是棘豆属和豆科黄芪属中有毒物质的统称,由于动物采食该种毒草后会出现发疯症状而得名,该病称为疯草中毒或疯草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疯草生长面积的不断增长,疯草已成为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了近年来疯草中毒机理的研究成果和各种防控措施,为我国疯草的控制与治理提供依据.
    • 侯巧弟; 李文豪
    • 摘要: 疯草是指含苦马豆素的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动物长期采食疯草能起典型神经症状与病理变化的慢性中毒.疯草分布广泛,中毒后引起动物繁殖障碍、生长缓慢,严重者导致死亡,给畜牧业发展造成重大的危害.本文对疯草中毒机理及防控进行综述,为疯草的研究提供帮助.
    • 任晓珺; 朱逸涵
    • 摘要: 疯草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毒草,其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能引起动物出现以慢性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疯草病".因疯草对草地畜牧业、草地生态、动物机体等方面有严重危害,国内外对其中毒机理及防控研究的关注度逐年增加.本文就国内外疯草的研究历史、毒理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疯草中毒病的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 8.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梁妍; 宋向东; 谢宗秀; 刘宇; 郝宝成; 王震; 王保海; 梁剑平
    • 摘要: 疯草内生真菌Undifiumn oxytropis是由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疯草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内生真菌,其代谢产物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还能导致牛、羊疯草中毒,对我国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论文对疯草内生真菌的分布、生长特性、SW抗肿瘤活性以及疯草内生真菌生物合成SW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 许国琪; 刘怡萱; 曹鹏熙; 刘星
    • 摘要: [背景]植物内生菌(endophyte)对寄主植物的益生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存与扩散,而菌群互作网络为内生菌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障.[目的]了解影响西藏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疯草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内生菌核心微生物组及其菌群互作网络,为青藏高原疯草类有毒植物的科学治理和利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冰川棘豆中内生菌核心微生物组,构建内生菌相关性网络,并以与苦马豆素代谢相关内生菌为例分析冰川棘豆内生菌的互作模式.[结果]内生细菌测序共得到175 791条有效序列,注释到428个细菌OTU,分属于19个门和267个属;内生真菌测序共得到757 113条有效序列,注释到391个真菌OTU,分属于7个门和149个属.Venn图分析表明,根、叶组织的核心内生细菌菌属数目(54、62)大于核心内生真菌(22、13),根组织中的核心内生菌种类与叶组织相当(76、7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冰川棘豆中存在产生苦马豆素内生真菌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内生菌菌群间以正向反馈的互作网络关系为主,核心菌群可能主要通过间接性的互作方式将影响传递到微生物群落,其中链格孢属与短波单胞杆菌属作为核心菌属通过间接性的显著相关关系(|ρ|>0.6,P<O.01)参与菌群间互作网络.[结论]冰川棘豆核心菌群以间接的方式参与内生菌菌群间的互作网络,高度的菌属连接性为内生菌生态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
    • 陈思琪; 陈浩天
    • 摘要: 疯草(Locoweed)是棘豆属和豆科黄芪属中有毒物质的统称,采食后动物以发疯样症状为主要表现,可引起动物繁殖障碍、生产力水平明显下降甚至丧失,更甚者导致动物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国疯草面积一直增加,疯草已成为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雪灾和疫病.本文就国内外疯草毒性与防控作简要概述,为疯草的防治研究提供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