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泥

白泥

白泥的相关文献在1970年到2022年内共计715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6014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纯碱工业、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三届国际石油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白泥的相关文献由137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常杰、莫建松、王永旺等。

白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6014 占比:99.40%

总计:46292篇

白泥—发文趋势图

白泥

-研究学者

  • 程常杰
  • 莫建松
  • 王永旺
  • 刘兴利
  • 李望南
  • 张丰庆
  • 张宏森
  • 马双忱
  • 杜艳霞
  • 刘金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春磊; 赵晓亮; 董艳颖; 段平
    • 摘要: 粉煤灰“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后剩余的酸性高硅尾渣(简称白泥)对环境具有危害性,为解决环保问题,实现白泥资源高效综合利用,需对白泥实现深度加工利用。文章以碎石粒径、砂粒径、骨胶比(砂石骨料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和水胶比(拌合水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四个对透水砖性能影响最大的试验变量因素为研究对象,制备出不同条件下的透水砖样品。基于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表征样品的抗压、抗折强度,分析各因素对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力学性能为指标优化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参数,同时综合论证基材组成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砖组成为骨胶比4.5,水胶比0.3,面层细骨料砂为1 mm~1.4 mm和1.4 mm~2 mm两种粒径范围按20%:80%级配混合,基层粗骨料碎石为2.36 mm~4.75 mm和4.75 mm~9.5 mm两种粒径范围按60%:40%级配混合。所制备的白泥基透水砖抗压强度(28 d均值)大于30 MPa,抗折强度(28 d均值)大于3.0 MPa,透水系数(15°C)大于3.0×10^(-2)cm/s。
    • 刘超
    • 摘要: 对氨碱法纯碱生产中产生的白泥成分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表明了白泥是一种无害的固体物料。并针对其含NaCl高的特性,探讨了利用胶凝、水化等原理制备工程材料工艺,包含海礁石工艺以及免烧砖工艺。“硅的四配位同构化效应”和“复盐效应”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等技术消除了白泥中CaCl_(2)、CaSO_(4)·nH_(2)O、Mg(OH)_(2)、NaCl等对建筑的影响,对于白泥资源化利用起到了推广作用。
    • 陈世辉
    • 摘要: 通过开展氨碱白泥稠厚液压榨脱水、中水洗涤脱氯试验,探究了洗涤用水量、洗涤时间、洗水梯级利用、二次鼓膜压榨、空气反吹等因素对白泥脱水、脱氯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白泥稠厚液经小型板框压滤试验机脱水可形成均一滤饼,洗水可均匀穿透滤饼脱除氯离子。白泥氯离子含量与洗水量变化存在拐点,用水量过低无法有效脱氯,过高脱氯效果不明显;洗涤压力相同情况下,延长洗涤时间可在同等脱氯效果下减少洗水量。梯级利用洗后水在同等耗水量下可显著改善氯离子脱除效果。
    • 陈世辉; 张彪; 李全昶
    • 摘要: 对氨碱法纯碱生产形成的氨碱白泥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对其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等危险特性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白泥不属于危险废物,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针对氨碱白泥高含氯特性,研究探讨了一种技术经济可行的白泥脱氯及其资源化利用工艺,通过将白泥洗涤脱氯得到低氯白泥(Cl%<1.5%),可广泛开发制备工业、工程系列材料或其他衍生产品;利用洗涤脱氯形成的含氯液制备二水石膏进而开发α石膏,副产浓盐水用于纯碱生产,低氯石膏洗涤水循环用于白泥脱氯,从而突破氯离子对白泥资源化、规模化利用的制约,实现资源的科学、有效、环保循环利用。
    • 马京香; 陈永新; 徐东升; 徐昉; 薛少凡; 范彬彬; 刘道宽; 马双忱
    • 摘要: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白泥和石灰石的理化特性,并分析了颗粒粒径对2种脱硫剂脱硫性能和脱硫产物的影响。以质量传递方程为基础建立脱硫浆液CaCO_(3)消溶数学模型,分析浆液中CaCO_(3)粒径分布、质量分数、温度和颗粒球形度对消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石灰石相比,白泥粒径小,粒度分布集中,在相同条件下白泥中CaCO_(3)的消溶速率、浆液反应活性和脱硫效率均更优,但白泥浆液的溶氧能力较低;经过充分预处理后的白泥可以脱硫,其产生的石膏晶型优于石灰石;采用白泥脱硫时产生的石膏具有粒径大、粒度分布集中的特点;将白泥和石灰石混合脱硫时容易造成石膏脱水困难,主要原因是两者产生的石膏粒径差异大,混合浆液中盐分质量分数高,且白泥脱硫产生的石膏会包裹住石灰石,产生"壳效应"等。
    • 刘超
    • 摘要: 通过对氨碱法纯碱生产中产生的白泥成分以及粒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特性,并依据其特性制定了加酸、通CO2、提高物料温度等改性试验方案,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白泥稠厚液加入一定浓度盐酸或通入一定浓度CO2气体,调节溶液pH值,可以消减稠厚液中部分固体,提高白泥稠厚液过滤速度,过滤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另外当物料温度高于50°C时,其抽滤时间也明显减短,抽滤性能大大提高.
    • 马京香; 陈永新; 徐东升; 徐防; 薛少凡; 范彬彬; 刘道宽; 马双忱
    • 摘要: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白泥和石灰石的理化特性,并分析了颗粒粒径对2种脱硫剂脱硫性能和脱硫产物的影响.以质量传递方程为基础建立脱硫浆液CaCO3消溶数学模型,分析浆液中CaCO3粒径分布、质量分数、温度和颗粒球形度对消溶速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石灰石相比,白泥粒径小,粒度分布集中,在相同条件下白泥中CaCO3的消溶速率、浆液反应活性和脱硫效率均更优,但白泥浆液的溶氧能力较低;经过充分预处理后的白泥可以脱硫,其产生的石膏晶型优于石灰石;采用白泥脱硫时产生的石膏具有粒径大、粒度分布集中的特点;将白泥和石灰石混合脱硫时容易造成石膏脱水困难,主要原因是两者产生的石膏粒径差异大,混合浆液中盐分质量分数高,且白泥脱硫产生的石膏会包裹住石灰石,产生"壳效应"等.
    • 王涵颖; 蒋平平; 郑立训; 郑凤; 张萍波
    • 摘要: 经过酸处理,pH在3.8左右的废弃白泥,以摩尔比为1:3和2-乙基己醇为主要原料,原料总质量1%的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220°C下进行酯化反应,之后通过中和水洗、脱醇和脱色三步反应制得环保增塑剂DOTP.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白泥的治理问题,而且变废为宝,得到的产物DOTP被列为无毒增塑剂应用在PVC制品的主要添加剂中.
    • 陈万辉; 翟丙彦; 杨辉
    • 摘要: 安装试用国内生产白泥过滤机,存在洗后白泥干度低、白泥含碱量高等问题.通过对国产白泥过滤机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滤液排除不通畅的问题,存在滤液回吸的现象.对白泥过滤机的出液轴内部结构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既提高了碱回收率,同时降低了外排白泥量,取得良好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