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质神经元

皮质神经元

皮质神经元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061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次国际络病学大会、全国第二届中药药效提高与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等;皮质神经元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侯艳宁、吴红海、于洋等。

皮质神经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619 占比:99.92%

总计:120719篇

皮质神经元—发文趋势图

皮质神经元

-研究学者

  • 侯艳宁
  • 吴红海
  • 于洋
  • 刘芳
  • 刘鲜林
  • 王迪芬
  • 薛改
  • 万东
  • 刘兴敏
  • 刘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益东; 明江; 宋文学; 王梓力; 张宇; 廖一飞; 徐卡娅; 杨华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颅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细胞模型特性更加贴近于疾病细胞,可用于模拟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目的:建立一种便捷实用的可同时提取皮质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麻醉后断脊法处死,采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消毒,用镊子分离出颅骨及脑膜,解剖出完整大脑,剥离脑血管膜,游离出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采用木瓜蛋白酶及适量DNA酶顺序消化方案,吹打、离心、过滤,然后接种于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6孔板和爬片内,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种植液,6 h后换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无血清专用培养基,持续培养7 d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分别采用β-Tubulin免疫荧光法、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皮质神经元与海马神经元,以及采用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纯度。结果与结论:①接种24 h后细胞体积变清晰,呈不规则圆形、周围环绕光晕,少数细胞已有细小突起,均已贴壁生长;持续培养3 d后,胞体逐步增大,部分呈聚团性生长,突触延长,细胞间出现交联;持续培养7 d后,胞体成熟饱满,细胞质显著增多,光晕增强,形成更为密集的神经元网络;②经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β-Tubulin免疫荧光法鉴定为神经元,神经元标志物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4.00±0.34)%和(91.00±0.26)%,可用于后期实验;③结果表明,采用同一批24 h内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经木瓜蛋白酶与DNA酶顺序消化后,可提取到优质的海马神经元及皮质神经元。该方案得到的神经元纯度高,操作简化,可作为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模型的基础。
    • 明江; 廖益东; 宋文学; 穆德勇; 刘宗伟; 徐卡娅
    • 摘要: 背景:目前获取原代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通常是分别获取这两种细胞,但实验方法过于繁琐且浪费实验材料。找到一种简单、经济、可行并同时提取这两种细胞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目的:观察同时提取培养SD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用出生24 h内的SD乳鼠,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浸泡消毒,待乳鼠昏迷后断脊处死,沿乳鼠颈部用剪刀离断头颅并放入装有高糖DMEM的小烧杯中,沿矢状缝打开头颅并取出大脑放入盛有高糖DMEM的培养皿中。在冰上剥出脑膜及血管,夹取皮质表面2.0-3.0 mm的脑组织,通过木瓜酶和DNA酶进行消化20 min,用含有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终止消化。以细胞浓度为1.0×10^(9) L^(-1)种植于含有爬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6孔板中,分别于1,3,5,7 d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使用Calcien-AM进行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活性,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元进行鉴定。将剩余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提取,经过胰酶消化、过滤、吹打,以适宜的浓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恒温水平摇床振荡24 h以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当细胞传代纯化后以1.0×10^(9) L^(-1)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GFAP免疫荧光染色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①培养1 d后可见神经元贴壁生长,胞体增大,部分聚集生长,细胞间有少量的突触连接;培养3,5 d后胞体进一步增大,突触增粗伸长相互连接;培养7 d后神经元明显聚集,突触增长增粗,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细胞网。Calcien-AM活细胞染色可见神经元活性较好,经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大于90%。②培养3 d后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呈现梭状、不规则状,细胞间出现少量相互连接,细胞间存在较多小胶质细胞;培养5 d后胞体、突起进一步增大;培养7 d发现细胞间的小胶质细胞及其他杂质明显减少,背景较为干净。经GFAP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大于95%。③此方法获得的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好、杂质少、纯度高,可满足神经科学研究对高纯度的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需求。
    • 王畅; 姚昆; 刘俊涛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是否存在损伤。方法制作大鼠皮质神经元,并观察活力情况。将活力正常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别置入0.1、0.2、0.5、1、2、5、7.5μM浓度rt-PA中,分别用MTS细胞繁殖检测试剂盒和LDH检测试剂盒观察4 h、24 h细胞活力及死亡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鼠皮质神经元在2、5、7.5μM浓度的rt-PA中,暴露4 h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变性和死亡,神经元活力分别降低21.4%、37.1%、45.2%(P均0.05)。结论2μM浓度以上的rt-PA对体外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有显著毒性损伤作用,而1μM浓度以下rt-PA对大鼠皮质神经元未见毒性损伤作用。
    • 陈永红; 杨桦; 刘永峰; 雷强; 蔚洪恩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管稳定剂埃博霉素D(Epo D)对孤独症谱系障碍BTBR小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结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BTBR小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免疫荧光法检测所培养神经元的纯度;培养至相对成熟的BTBR小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实验组(Epo D组)、溶剂对照组(0.1%DMSO)干预24 h,再冷处理90min后行微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的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微管稳定的标志蛋白(acetyl-tubulin、α-tubulin)、微管相关蛋白(MAP2、STOP)的表达,及兴奋性突触结构前、后膜标志蛋白(VGLUT1、PSD95)、兴奋性谷氨酸受体相关蛋白(GluN2B、mGluR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 nmol/L的Epo D可增加BTBR小鼠皮质神经元微管的冷稳定性及微管稳定的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的表达;可以增加BTBR小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结构、兴奋性谷氨酸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管稳定剂Epo D能改善体外培养的BTBR小鼠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结构,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微管稳定性有关。
    • 石磊; 周银芳; 方圆
    • 摘要: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MLT)对体外培养神经元七氟醚(SEV)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乳鼠全脑皮层组织,分离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MLT预处理24 h后,4%SEV作用神经元;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qPCR检测神经元miR-130a-3p和ROCK2 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应用在线预测软件TargetScan分析预测miR-130a-3p与ROCK2靶向关系并验证。结果SEV明显降低神经元存活率以及miR-130a-3p和ROCK2 mRNA水平(P<0.05),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cle-caspase3和cle-caspase9表达水平(P<0.05);MLT明显抑制SEV的作用(P<0.05)。软件TargetScan分析显示,miR-130a-3p与ROCK2的3'非编码区第846~852碱基处存在结合位点,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miR-130a-3p与ROCK2存在靶向关系。ROCK2过表达明显逆转MLT预处理的效果(P<0.05)。结论MLT预处理明显改善SEV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皮质神经元的损害,机制可能是上调miR-130a,进而靶向抑制ROCK2表达。
    • 易凌荣; 谭波涛; 詹祖雄; 刘媛; 殷樱; 虞乐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的跑轮运动对小鼠皮质神经元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KB/mTOR,AKT/mTOR)通路的激活情况及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成年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运动强度(low exercise intensity,LEI)组、中等运动强度(moderate exercise intensity,MEI)组和高运动强度(high exercise intensity,HEI)组,每组6只.4组小鼠接受为期3 d的预训练,结束后分别行不同强度的正式训练(1周).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 potential,MEP)观察小鼠右上肢的神经传导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运动皮质中AKT、核糖体蛋白S6(ribosomal S6 protein,S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脑源性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情况.结果 ·MEP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I组、MEI组和HEI组小鼠MEP的N1潜伏期有所缩短(均P<0.05);与HEI组相比,LEI组小鼠的N1潜伏期更短(P=0.032).同时,与对照组相比,LEI组小鼠MEP的P1潜伏期亦有缩短(P=0.01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EI组、MEI组和HEI组小鼠运动皮质中p-AKT/AKT和p-S6/S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LEI组小鼠运动皮质中IGF1、BDN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均P<0.05).结论 ·低强度运动训练能有效激活皮质神经元AKT/mTOR通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这可能与升高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相关.
    • 涂晓萌; 郭志强; 李雪
    • 摘要: 目的:对小鼠Foxp1 Y435X突变体(蛋白序列比对小鼠Y435X等同于人类Y439X)的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探究Y435X突变体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中Y435X突变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N2a细胞及原代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中Y435X突变体的亚细胞定位;采用小鼠子宫内胚胎基因转染技术,分析Y435X突变体对大脑皮质神经元迁移、最终定位及顶树突发育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Y435X突变体在N2a细胞中产生大约56 kD的截短蛋白,与野生型Foxp1相比,表达量明显增加;免疫荧光结果说明,Y435X突变体在胞质中形成聚集体,并导致核膜皱缩;Y435X突变体改变了小鼠出生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正常定位及顶树突的生长方向.结论:Foxp1 Y435X突变体在皮质神经元中产生聚集体,并干扰出生后皮质神经元的正常定位及顶树突的生长.
    • 摘要: 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除了呼吸系统症状外,也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去嗅觉或味觉、意识障碍,甚至是癫痫、中风等。研究人员也在患者脑组织中发现SARS-CoV-2 RNA,在皮质神经元同样发现病毒。通过人脑类器官也证实新冠病毒具有侵袭神经系统的能力。这些证据说明新冠病毒能够感染人中枢神经系统,但是病毒如何进入大脑的机制尚未可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