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球内陷

眼球内陷

眼球内陷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外科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71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06全国第十一届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眼球内陷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利华、范先群、张智勇等。

眼球内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9.4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871 占比:90.21%

总计:2074篇

眼球内陷—发文趋势图

眼球内陷

-研究学者

  • 肖利华
  • 范先群
  • 张智勇
  • 冯胜之
  • 安金刚
  • 宋维贤
  • 张涤生
  • 张益
  • 归来
  • 滕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尚敏; 张俊涛; 许方; 杨琦; 郭威隆; 方霈; 李凡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单侧眶壁骨折及眼球内陷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单侧眶壁骨折及眼球内陷患者的MSCT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骨折部位、位置、数目等,对眼球内陷情况进行人工眼球突出计测量法及MSCT测量法对比分析.结果 228例患者的致伤原因均为打击(拳击伤),平均年龄(39±13.24)岁,男性占大多数(213/228,93.42%).单侧眶壁骨折以左侧多见(145/228,63.60%),右侧次之(83/228,36.40%);311处眶壁骨折,内侧壁最多(180/311,57.88%),其次为下壁(91/311,29.26%).19例眼球内陷程度达到损伤程度评定标准(≥2.00 mm),其中符合重伤二级标准1例,符合轻伤一级标准18例,其余为轻微伤;其中单纯内侧壁骨折4例(21.05%),单纯下壁骨折3例(15.79%),内侧壁及下壁骨折12例(63.16%).人工眼球突出计测量法及MSCT测量法眼球内陷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能够对单侧眶壁骨折及眼球内陷做出准确诊断和精准测量,对其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有重要的意义.
    • 朱佳玮(综述); 周忠友(审校)
    • 摘要: 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EMBB)是眼眶内壁及下壁交界区域的特殊复合骨结构,该支撑结构对于眼眶及筛窦、上颌窦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复合骨折虽较单眶壁骨折发生率低,但具有更加明显的眼球内陷、双眼复视等临床症状。EMBB骨折的病理机制可能更加支持眶底扣压学说,即外力的挤压作用导致筛颌缝处骨膜撕裂、骨缝分离,眶内容由于挤压和重力作用形成“漏斗样”疝出,抑或挤压导致筛骨纸板、上颌骨上壁及筛颌板3处骨质受损断裂移位,造成眶壁大面积塌陷,眶腔明显扩大。近年来针对眼眶内壁及下壁联合骨折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而对于累及EMBB的眼眶爆裂性骨折专题研究报道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眼眶骨折修补技术仅能恢复两眶壁间的联系,而暂无整体恢复EMBB“支架”作用的方案。因此,如何恢复其支架作用,并恢复窦口-鼻道复合体对鼻窦的正常引流是今后EMBB型手术修复需要面临的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EMBB的解剖及骨折后临床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和手术修复方案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朱佳玮
    • 摘要: 筛骨-上颌骨支撑结构(EMBB)是眼眶内壁及下壁交界区域的特殊复合骨结构,该支撑结构对于眼眶及筛窦、上颌窦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复合骨折虽较单眶壁骨折发生率低,但具有更加明显的眼球内陷、双眼复视等临床症状.EMBB骨折的病理机制可能更加支持眶底扣压学说,即外力的挤压作用导致筛颌缝处骨膜撕裂、骨缝分离,眶内容由于挤压和重力作用形成“漏斗样”疝出,抑或挤压导致筛骨纸板、上颌骨上壁及筛颌板3处骨质受损断裂移位,造成眶壁大面积塌陷,眶腔明显扩大.近年来针对眼眶内壁及下壁联合骨折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而对于累及EMBB的眼眶爆裂性骨折专题研究报道尚属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眼眶骨折修补技术仅能恢复两眶壁间的联系,而暂无整体恢复EMBB“支架”作用的方案.因此,如何恢复其支架作用,并恢复窦口-鼻道复合体对鼻窦的正常引流是今后EMBB型手术修复需要面临的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EMBB的解剖及骨折后临床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和手术修复方案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王梦
    • 摘要: 眼眶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通常为外伤所致,眼眶骨折后容易出现眼球内陷、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下神经损伤等表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解决眼眶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目前临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方法各异,而且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护理及训练等都是不能忽视的环节.本文主要总结眼眶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现状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以下内容与各位医生分享.
    • 张磊; 王丽君
    • 摘要: 目的评定眼眶爆裂性骨折同时并存眼球内陷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方法对2017年4月—2019年11月该院的受伤之后到接受临床手术治疗的时长≤14 d的33例患者(33只患眼)归入实验1组,将同期受伤之后到接受临床手术治疗的时长≥2个月的33例患者(33只患眼)归入实验2组,研究患眼眼球内陷深度数值指标,评估患眼改善情况。结果实验1组手术后患眼眼球内陷深度数值指标[(0.71±0.20)mm]对比实验2组手术后[(2.30±0.38)mm]减少(t=21.270,P=0.000<0.05);实验1组患眼眼球运动恢复眼数、眼眶外观恢复眼数、复视眼数(33只、30只、0只)对比实验2组(12只、21只、4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0、6.988、4.258,P=0.000、0.008、0.039<0.05)。结论为眼眶爆裂性骨折同时并存眼球内陷患者受伤之后14 d之内予以尽早临床手术治疗展示较好手术效果。
    • 朱佳玮1; 周忠友1; 张晓融1; 江新利1; 刘金玲1; 苗慧鹏1
    •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爆裂性眶内壁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应处理。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爆裂性眶内壁骨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期间,我科共收治43例有手术指证的爆裂性眶内壁骨折患者,其中有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2例(4.7%)于术后3天内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并伴视野缺损。其中1例入院时患眼视力0.4,矫正0.8。术后患者自述患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患眼视力0.2,矫正0.6,给予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术后1个月恢复至0.3,矫正1.0;另1例视力下降患者入院时患眼视力0.6,术后视力下降至0.2,给予相应治疗后出院时视力恢复正常。2例(4.7%)于术后2周仍存在明显复视,9例(20.9%)仍存在极周边复视,2例(4.7%)于术后1个月仍存在明显复视,4例(9.3%)存在极周边复视。在对术后复视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2例(4.7%)术后3个月仍存在复视,眼球内陷欠矫正 >1 mm,2例(4.7%)存在极周边复视残留。1例(2.3%)术后1年发现慢性泪囊炎。结论:爆裂性眶内壁骨折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处理眶壁骨折的临床工作中,要注重结合眼眶解剖特点、人工材料的位置、术前专科检查明确骨折部位、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术中需操作轻柔精细,注重术后检查、护理及治疗,提高手术质量。
    • 代春萌; 周润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在爆裂性眶壁骨折修复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收治的43例(45只眼)单纯性眶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可吸收材料植入修复。术后复查眼眶三维CT评价植入可吸收材料解剖复位的准确性,比较术前与术后临床资料,评价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单纯性眶壁骨折的可行性。结果术后12个月,90.7%(39/43)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93.3%(28/30)眶下神经知觉减退,76.9%(10/13)眼球内陷得以矫正。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上睑下垂、下睑退缩、眼眶感染、植入物排斥或移位、脱出;1例患者术后出现溢泪,在给予消肿、泪道冲洗治疗后症状在术后1个月时好转。术后复查CT可见可吸收网板的位置均比较理想,眶下壁和眶内壁骨折得到了准确的解剖复位。结论应用可吸收材料修复单纯性眶壁骨折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