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山废弃地

矿山废弃地

矿山废弃地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2803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现代园艺、河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等;矿山废弃地的相关文献由65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馨、王超、高树龙等。

矿山废弃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2803 占比:99.61%

总计:53011篇

矿山废弃地—发文趋势图

矿山废弃地

-研究学者

  • 郑馨
  • 王超
  • 高树龙
  • 孙雅楠
  • 李巍
  • 李英杰
  • 王酉宁
  • 田森林
  • 胡学伟
  • 赵小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洪章; 于帅; 郑立明; 周颖
    • 摘要: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节奏日益加快,经济转型的工作也提上日程,很多矿山已经停止了开采,逐渐转向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因此,深化治理模式与治理后的矿山空间资源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旅游规划与矿业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矿山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本文阐明这一工作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基于此,提炼规划开发中所应遵循的原则,为矿山废弃地旅游开发利用提供对策建议。
    • 葛永均
    • 摘要: 矿山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矿产资源相对充足,尤其是近10年,矿山矿产资源总产量突破了100亿吨,但是由于矿山资源保护程度不足,加上矿产开发环境的持续恶劣,导致不合理的开发产生,对整个矿山资源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鉴于此,文章重点从矿山废弃地修复现状、矿山废弃地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出发,论述了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如基质改良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技术,期望能够为加强矿山废弃地环境整治及管理,优化露天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提高露天废气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和质量等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 高雨晗; 袁梦祥; 黄律; 袁鑫奇; 郭兆来; 刘嫦娥; 段昌群
    •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但因其开采、选矿技术落后,产业链布局不合理等,遗留大量矿山废弃地并形成严重的区域性重金属污染。云南地处独特的高原山地环境,是中国自然条件最复杂区域之一,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聚集与生态脆弱、环境敏感并存的特征决定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云南金属矿区的分布特点及废弃地的类型和影响,探讨金属矿区废弃地的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和治理现状,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云南矿区废弃地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杨黎萌
    • 摘要: 为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和经济效益增长,我国矿企要不断安排勘察人员寻找新的矿区,开发可利用的矿物资源。众所周知,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矿物的形成过程远高于人类的开采速度。利益驱使下,有些企业忽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绿色开采理念。由于过度开采,我国现已拥有了众多矿山废弃地,因采矿而占用和破坏的土地面积达到238.3万hm^(2),导致资源提前流失,环境被严重破坏。笔者此次想介绍几种典型的矿山废弃地,分析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优势,重点探讨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在废弃矿山复绿中的作用,结合矿山废弃地实际情况,以防为主,多种方式组合治理,以期为此项工程的完善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 张宁; 里欣诺; 马榕悦; 毛伟伟
    • 摘要: 以抚顺西露天矿北帮工厂拆迁遗留废弃地为研究对象,2007年建植了火炬树林、刺槐林、针阔混交林的植被生态修复工程,2021年对该废弃地平台上的三种植物群落样地进行调查与总结,研究该废弃地生态修复后经过十多年的植物群落演替的情况,为矿山等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吴丽品; 任立皇; 许晓嵩; 赵文廷
    • 摘要: 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对矿山废弃地人工辅助植被恢复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了探索京津冀地区矿山排渣场植被演替规律,以京津冀地区典型矿山为例,运用典型样地和样方法,在详细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排渣场自然恢复50年内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年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呈波浪状,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先锋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群从藜→蒿草;植物种群变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林木混合阶段→林木阶段。可见,矿山排渣场植被自然恢复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基于植物自然演替规律,首年内宜种植一年生草本类植物,有利于促进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进程。
    • 李钦韬; 彭涛; 杨健; 何剑奇
    • 摘要: 为了研究客土改良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中的应用,针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复垦问题,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现状及危害,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生态复垦及技术应用现状,特别是客土改良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中的实用性和客观瓶颈,探讨了如何优化客土改良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矿山生态恢复和土地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
    • 季科敏; 赵阳
    • 摘要: 随着我国矿山开发产业的不断发展,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结合以往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情况来看,采用人为因素分析的方式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后期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也存在遗漏现象。为此,本文针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3S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以此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提供可靠支持,满足现代环境健康F发展需求。
    • 刘峰
    • 摘要: 埋地的工业废弃物会严重污染矿山区域环境,严重破坏动植物生态景观,极易引发矿山局部地质灾害,也由此增加了很多生产安全隐患,引发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在矿山废弃地块的生态维护修复中,不仅要更加注重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更要不断提高对矿山景观环境营造的技术重视度,还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让矿山废弃地生态达到自我环境修复与生态维护的根本目的,才能有效保证矿山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因此,依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城市矿山废弃地,不仅能使废弃土地的生态环境重新焕发生机,还能对城市的景观绿地体系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发展。
    • 於孝申; 王定兴; 胡茜
    • 摘要: 黄石正处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建设美丽黄石是黄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黄石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作的努力方向.文章在分析黄石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黄石矿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阐明了在黄石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融入历史文化功能的重大意义,概述了黄石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融入历史文化功能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及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